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既然如此,此事只得作罢。反正麻祖义出事的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况,咱们也大致了解了。对方是一帮僧人,这个特点其实还是很明显的,咱们真要去打探,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崔道远、汤国栋二人听说我要让陈维林出马,也是主动请缨,想参加这次行动。考虑到咱们的新港口运营才是首要工作,大陈国那边也还有三十多名特战队员,我便让汤国栋一人到时随我们回大陈国,然后开启泉州之行。其他的龙头分队队员,还是继续坚守龙头。

崔道远、汤国栋二人的主动请缨,我并没有全部答应。不过接下来汪耀南也主动请缨,那我真是求之不得了。毕竟汪耀南在泉州港混迹过多年,对那里再熟悉不过了。有他出马,相信此次泉州之行,定能事半功倍。

这一趟在龙头,我只待了三个多月。主要是港口这边的运营情况良好,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咱们的赌场、戏园子、青楼都在营利了。特别是青楼,自从麻祖义送来了那批东瀛女子,可是让那些西洋商人对咱们的青楼都有些流连忘返了。

说起这青楼,咱不得不顺带着提一句咱为国争光之事。那便是在一个晚上,与陈元贵等人一番胡吃海喝之后,陈元贵他们非得窜掇着我去青楼“检查检查”工作。

这一入青楼,看见了那帮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东瀛女子,这哪还把持得住?将我华夏“真善美”的种子,播入东瀛之地,自然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了。好在是陈元贵等人还算够义气,对于此事,还是做到了绝对保密。这可千万不能让未了她们知道了。嘿嘿!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年初,咱们启程返回大陈国。汪耀南、汤国栋二人随咱们同行。

回到升龙城,咱们果然是见到了久未谋面的陈维林、罗仁、陈定邦、杨德细四人。汪耀南、汤国栋二人就麻祖义被擒一事给众人作了个详细的情况介绍,并说明了他们二人此次同我来大陈国的来意。

听说麻祖义生死不明,陈维林当然是二话不说,表示要立即启程前往泉州一带。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陈维林要求此次泉州之行,我也必须同往。

算起来,咱从应天逃出来,转眼就十年了。这十年间,咱除了先后去过一趟曲靖府和昆明,再未踏入过大明领土半步。严格地讲,那次去曲靖府找沈大哥时,那曲靖府还是属于元军控制的地盘儿。真正地踏足大明国土,仅有受沐英、蓝玉所邀,前往昆明这一次。

当时的昆明才被傅友德、蓝玉、沐英三人攻下不久,还处于战时管制时期。这征南大军三巨头都与我有些旧情,因此我不担心去昆明有任何危险。

而这次陈维林让我同去泉州,我还是有些心虚。要知道朱元璋的特务组织可是有一张严密的大网,就在两年前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设立了锦衣卫。此去泉州,要是被锦衣卫的人盯上,我个人生死是小,要是连累了一大帮兄弟,我真是死不瞑目。

当我说出这些顾虑之后,陈维林并不为我所动。陈维林对众人说道,此去打探麻祖义的下落,看似并不算太难。但那帮僧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咱们不得而知。麻祖义是生是死?咱们也是不得而知。

当这一切太多的未知因素集合到一起的时候,可以说,此去泉州,其实是凶险万分。咱们特战队这帮兄弟,要说闯龙潭、入虎穴,从来就没有怕过。但此去泉州,咱们不光是要敢打敢冲,更要有一个人能运筹帷幄,擅长临机应变,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而这个人,非胡大哥莫属。

陈维林这么一说,众兄弟纷纷点头称是。罗仁倒是出了个主意,说是要找个易容高手,给我改头换面一番……

众位兄弟都把话说得这份儿上了,我胡硕要是再不答应,那也太不像话了。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底,我带着陈维林、罗仁、陈定邦、杨德细、张天赐、吴成照、汪耀南、汤国栋,还有赵忠义的一分队十七人,总共是二十六人的队伍,前往海朋红港口。

陈日暾为我们备了一条船,咱们便扮作一艘商船,前往泉州港。为了掩人耳目,咱们肯定不能在深沪湾登岸,而是选择在北边的泉州港登岸,然后走陆路南下晋江。既然要扮商人,汪耀南自然是扮成了领头人,毕竟他最有这方面的经验。而我们这些人都是汪耀南的跟班儿。

五月十三日,咱们一行在泉州港登岸。在泉州港稍事停留,咱们便扮作收购花生的商队南下晋江。

汪耀南曾在泉州多年,对泉州当地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这深沪湾一带以沙壤土为主,土质疏松,通透性能好,十分适合花生的生长。当地的花生,果实大小均匀、饱满,果壳薄、网纹清晰,果仁香脆可口,细腻无渣,口感好,成为了当地一大特色产品。咱们扮作收购花生的商队,自然是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在深沪湾一带,咱们晃荡了十多天,终于从当地老百姓口中打探到了一点儿眉目。对于三年前有海盗登岸抢劫百姓一事,当地人多是知情的。至于这股海盗为什么没有再来过,以及这股海盗是不是被一帮僧人给收拾了,几乎就没有人知道。

看来,当年那黄袍僧人带着那帮僧众,行事也是十分低调,以至于他们干翻了麻祖义的大军,都无人知晓。不过还是有当地百姓告诉我们,十六年前,晋江灵源山上的灵源寺中来了一位高僧。据传,这位高僧曾单枪匹马,将盘踞在灵源山上、为祸当地多年的一个土匪窝给端了。自此之后,不仅是灵源寺的香火开始旺盛了,上山出家、拜师学艺的人也多了。而据一些见过这位高僧的百姓讲,这位高僧法号“沐讲”,平日里都是穿着一件黄色的僧衣。

武功高强、身穿黄色僧衣,这似乎与三年前擒拿麻祖义的那黄袍僧人十分吻合。

而据当地百姓讲,三年来,他们也未曾听说过当年来登岸抢劫的海盗被僧人所擒,也没有官府放出过任何消息,说擒获了海盗的事迹。

这就有些奇怪了。那帮僧人行事低调,擒获了麻祖义这个海盗头子,一点儿也不张扬,那倒不奇怪。但是,如果麻祖义被擒之后,被送交了官府,官府的老爷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标榜自己的好机会。那帮僧人不愿意声张更好,官府的老爷们完全可以说,是自己如何如何足智多谋、如何如何行事高明,擒获了海盗头目,打这之后,海盗们再也不敢来犯……

既然泉州的官府没有任何消息传出,那就证明麻祖义并未被送交官府。如果麻祖义未被送交官府,那他现在还活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这出家人讲究慈悲为怀,不能乱杀生,何况是麻祖义这条活生生的人命?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做出私自斩杀麻祖义之事来。

想到了这些,众人都是十分兴奋。看样子,这灵源山上的灵源寺,咱们得去探一探了。

六月初二傍晚,我和汪耀南、陈维林、张天赐四人去灵源寺投宿,而剩下的人则在灵源山下待命。

为了跟小沙弥套近乎,汪耀南给了不少香火钱。“有钱好办事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小沙弥见咱们四人出手大方,自然是对咱们格外热情,还请出了他的大师兄来接见我们。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1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