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虽然不知道这大陈国是不是真有这种规矩,但让季牦、季貔兄弟入宫谢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至于说让我陪着这两孩子入宫,那倒是没必要了,毕竟他们都这么大的人了,也该锻炼锻炼他们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了。

回到陈叔明大哥为我在升龙城内准备的胡府之中,我将季牦、季貔兄弟婚期已定的好消息,立即告诉了思淑和兰儿。不光是思淑和兰儿高兴,就连好久没看见笑容的未了,也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当晚,我又单独找季牦、季貔兄弟谈话,叮嘱了一些他们第二天入宫答谢太上皇和皇上的相关事宜。

第二天一早,季牦、季貔兄弟入宫。而我也没有功夫闲着,我得跟陈维林、崔道远他们一道,准备众位兄弟返回大明之事。

当天下午,我便带着陈维林、崔道远找到阮书,议定三天之后咱们便从升龙出发,赶往海朋红港口,去乘船返回大明。

要说咱们这些兄弟都是特战队员,完全可以随时出发的。之所以将日子定在三天之后,其实是让阮书他们有个充分的准备时间。毕竟去海朋红港口联络杜子平准备船只的兵士才派出去一天。另外,阮书也得带着近百号陈兵精锐,扮成普通商人、水手,随陈维林他们一道前往大明。这一切,都得需要时间去准备。

当日晚间,季牦、季貔兄弟兴冲冲地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说他们分别被任命为祗(zhī)候四局的正掌和副掌。

原来,当日进宫之后,季牦、季貔兄弟分别对太上皇陈叔明和皇帝陈曔行了大礼。太上皇陈叔明和皇帝陈曔对这兄弟二人也说了许多勉励之言。大意就是从今日起,他们两个就算是大陈国的驸马了。

按照大陈国祖制,驸马爷也得入朝为官,为大陈国效力。考虑到他们两个还很年轻,没有入仕的经验,另外也是因为陈叔明多次邀我入朝为官而未得到应允,怕我对季牦、季貔兄弟被授予高职有意见。陈叔明并未授季牦、季貔兄弟以重职,只是分别授予了他们两个为祗候四局的正掌和副掌。

要说这为祗候四局的正掌和副掌,确实官职不高。正掌才从六品,副掌才正七品,算得上是历代驸马爷授职中较低的了。

况且这祗候四局的正掌和副掌也不是什么重要岗位,颇有些打酱油的味道。这祗候本为各级机构中供差遣的衙役,祗候四局则为专门负责差遣衙役,为大陈国皇宫处理杂事的机构。这正掌和副掌就相当于这个机构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也就是说,陈叔明相当于给季牦、季貔兄弟委派了一个替皇宫打杂的差事。

要是陈叔明给季牦、季貔兄弟安排一个要职,我还可以找个理由,去帮他们兄弟推辞。但是安排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我还真没办法去说。

而季牦、季貔兄弟两个,毕竟还是不满二十岁的小青年,平日里我让他们多念书,可他们哪里坐得住?净喜欢搞些舞枪弄棒、抓鸟逮兔的勾当。这下好了,大陈国的太上皇和皇帝给他们两个安排了差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东游西逛。

想想我自已也曾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孩子大了就由得他们自已吧!只要他们走正路,不做些为非作歹之事,也就行了。

看这兄弟俩的兴奋劲儿,我也没必要给他们泼冷水,便叮嘱他们两个,既然做了大陈国的官儿,就要尽心尽力。不求官越做越大,但求不辜负圣恩、无愧于心……

兄弟两个见我同意他们两个去当差,也是高兴得很。殊不知,季牦、季貔兄弟两个任了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却是咱的大哥陈叔明给咱下了个套儿。

三日之后,我带着罗仁、陈定邦、杨德细去送陈维林他们六十七人去海朋红港口。阮书带着三百兵士随行,其中有一百兵士已作普通民众装扮,是要随他一同前往大明的,而余下两百兵士到时再随我返回升龙。

临行之前,我又叮嘱季牦、季貔兄弟两个,说他们现在已经成人了,还在朝中当差。这我不在家的日子,他们兄弟两个就要勤快一些,把家里的老老少少给照顾周全了。

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给季牦、季貔兄弟两个正式安排任务,兄弟两个也是摩拳擦掌,大有一展身手的意思。

等我带着罗仁、陈定邦、杨德细三个,以及阮书麾下两百兵士返回升龙城的时候,已是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二月二十一日了。

刚回到升龙,我就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升龙东北边的定立、先安等地先后发生民众暴乱,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时,大陈皇帝陈曔为了发动对占城的全面战争,让阮正伦、黄奉世在荣市一线大肆练兵,还派出自已的心腹御沟王陈勖前去坐镇。远水解不了近渴,让西南的重兵回师东北平叛,这肯定不现实。

而大陈国北边的山萝、莱州等地虽已归附,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阮其防在升龙城西北的安沛一线镇守。而老将黄开成身体每况愈下,显然无法胜任前去平叛的工作。

按照陈曔最初的设想,由海朋红的杜子平率军北上平叛。但陈叔明觉得杜子平的兵力恐怕不足,同时他还得担负海朋红港口的防御。四年之前占城国兵士从海朋红港口登陆,直趋升龙城的不堪往事还在令人隐隐作痛,陈叔明觉得杜子平不宜派出过多兵力北上平叛。

陈叔明与陈曔经过反复商议,最终决定由陈氏宗亲、陈曔新近提拔的得力干将陈元旦任平叛主帅,从禁军中抽调六千兵力,另外收拢北宁、北江、太原一线的兵力,估计差不多能凑足一万兵力,北上平叛。

另外,让海朋红的杜子平、海阳城的陈世兴,各抽调两千兵力北上助战。

我回到升龙城的时候,陈元旦的大军才拔营三天。听说我回来了,陈叔明立即召我入宫。当然,大陈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即使陈叔明大哥不召见我,我也是要去拜见他的。

二人坐定,陈叔明大哥也不跟我废话,立即给我详细介绍了定立、先安一带的严峻形势。也就在陈元旦出发之后,陈叔明与弟弟陈曔又让清化、和平二地各抽调一千兵力,宁平、府里二地各抽调五百兵力,预计三天之内,这三千兵力会赶来升龙城。

陈叔明今日召见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带着这三千兵力去给陈元旦压阵。陈元旦虽然很受皇帝陈曔看重,但却从来没有带兵进行大规模作战的经历,这一点让陈叔明十分不放心。要不是黄开成实在是身体不济了,这次怎么也轮不到陈元旦挂帅。

听陈叔明如此一说,我也感到事态严重。“纸上谈兵”从来就是兵家大忌,陈元旦是文官出身,在受到陈曔器重之前,不过是个正六品的小文官,让他挂帅领兵,还真是有点儿冒险。

虽说我也觉得陈元旦率军出征有些冒险,我之前也曾答应过陈叔明大哥,一定不会对大陈国的事情坐视不理,但咱从来没跟陈元旦打过交道,就算咱带着三千人马去助阵,毕竟他才是主帅,他要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咱也拿他没办法呀!

我正欲说出心中的担心,陈叔明大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陈元旦那里不用担心,只要二弟你愿意出马,我立即让皇弟过来,由我和皇弟共同致书于陈元旦,让他在军事上不可擅专,任何重大军事行动,必须由你点头同意。如果二弟愿意,咱们可以授予你监军一职,全权代表我和皇弟。”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10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