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下好了,咱府上哭声一片,拱卫队自然是将情况及时向朱元璋作了汇报。朱元璋虽然有些怀疑,但奈何咱们这次戏演得太真,加上层层布下的盘查官兵没有传来半点儿胡硕出逃的消息,朱元璋也相信此事当真了。

更加巧妙的是,胡惟庸、汪广洋、李存义等人由于顾及自己的身份,虽然本人未曾露面,但都派出府上的人来吊唁,更加烘托了这个阵势。

也就是沐英明白此事有诈,是亲自来我的“灵堂”前表演了一番,整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三天之后,咱的“遗体”出了应天南门,安葬在牛首山。当时城东的蒋山可是皇家的地盘儿,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安葬。要么就是常二哥这等功臣,由朱元璋亲赐一块地盘儿,才能安葬在此,咱可是不够格儿的。因此,想“死后”与常二哥作个伴儿,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丧事处理完毕之后,思淑和未了很快被霏儿打发出了门。当然,还是象征性地给了一笔“遣散费”的。

当然,被扫地出门的思淑、未了和和儿并没有世人想像中的那样凄惨。很快,她们在陈维林等人妥善安排下,化整为零地赶到了池州。

三月二十六日,一分队四人、二分队十七人、四分队十八人,外加陈维林、思淑、未了他们全部在池州集结完毕。

三月二十七日,终于是启程。当日下午,船泊在了安庆码头。按照傅友广的安排,这天晚上,他要与吴钥亲自来船上为我们送行。

与傅友广也是二十年的交情了,这次一别,几乎就是今生之永诀了。酒到酣处,情至浓时,咱们是一边碰着杯、喝着酒,鼻子却是一阵阵酸楚……

第二天一早,傅友广来为我们送行。临别之际,傅友广是再三叮嘱船老大,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将我们送到峡州。至于此次行船的用度,傅友广自然是不会让我掏一钱银子。

一路无话,到达峡州的时候,已是五月十五日了。峡州又称夷陵,取自“山自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之意。那么也就是说,从峡州再向西,山势就越来越险峻了,水流也越来越湍急了。

从此处走水路向西,靠帆船借风力或者是划浆,那根本就不顶事儿了,那得靠着纤夫在岸边拉着咱的船逆流向上行。

船泊了岸,考虑到咱一大帮子人不好找落脚之处,那船老大并未立即返航,而表示等我们转船之后,他们再走。如此甚好,免得咱们要搬着行李上岸投宿,然后又得搬着行李重新来码头登船。

我和思淑还有崔道远几人则是立即去岸上找寻当年那处唐门的堂口。我依稀记得当年这堂口的管事人也是姓唐,不知道如今是不是已经物是人非了。

没有费什么周折,我们很快便找到了那处堂口。现在这堂口管事人虽然也号称姓唐,但很明显已不是当年那人了。我们只好跟他打听起来。

好在是虽然换了人,但这个地方仍是唐门的堂口。那管事人见咱们认识之前的堂口负责人,还听思淑、崔道远说识得唐勇,自然也是对我们格外客气。

我们立即讲明了来意,说是想从此处乘船逆长江而上,然后进入永宁河,在叙永镇登岸。想请他们出面,帮我们安排靠得住的船只。当然,这费用肯定是我们自己负担,而且我们要求将安全放在首位,价钱贵一些也不碍事儿。

那管事人在峡州不说是一霸,就冲着唐门的名号,当地人都得让着他三分。由他帮我们介绍入川的船只,而且银子是我们自己出,说不定他还可以顺便从船老大处捞点儿介绍费,这事儿他当然乐意。

当了解到我们一行有五十余人时,他建议我们分乘两条船。毕竟从此处向西,要历经长江三峡,折入永宁河之后,水道更为狭窄,乘坐大船反而更不方便。

对于管事人的这个建议,我们当然是欣然接受。那管事人见我们同意他的方案,立即是安排伙计招呼我们,他带着个跟班儿亲自去为我们联系船只。

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他的那个跟班儿回来,说是为我们联系好了船只,让我们立即去码头。

在那跟班儿的带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为了们寻找的船只。看那两个船老大,都是黑黑的面庞,说话相当稳重,一看就是长年跑入川线路之人。

那两船老大告诉我们,此去一路向上,都得靠纤夫拉纤,这费用自然是要贵一些。

我告诉那两个船老大,银子不是问题,关键是要稳当、要安全……

那两船老大互相对视了一眼,搓了搓手道:“每条船的船资是三百两银子,找纤夫拉纤的费用也包含在内,咱们只需要准备自个儿沿途的伙食即可。”

想想船老大沿途还得一路找纤夫,这一条船三百两银子的费用也不算贵。我便拱了拱手道:“那行。成交!”

那两船老大表示,让我们每条船先付一百五十两的定金,余下一百五十两,到达了目的地再支付。

我说这个没问题,但随身没带着这么多银子,等咱们将大船上的行李搬运过来,银子自然就有了。

那两船老大立即是在我们的带引下,找到了咱们大船的停泊处,靠在大船旁边,让我们方便搬运行李。自然,我也是痛快地支付了三百两银子的定金。

从峡州一路逆江而上,咱们是饱览了奇险峻美的长江三峡风光。唯一在思淑她们看来有些大煞风景的是那些纤夫。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些纤夫都是一丝不挂。

起初,我也有些不解。不过那船老大告诉我们,这些纤夫在春夏秋三季都是一丝不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当纤夫的多是沿岸的家境贫寒百姓,如果穿着衣服拉纤,汗浸盐渍加上纤索的磨损,一件衣服根本就穿不了几天。

其二,纤夫拉纤时要频繁下水,在时间上容不得宽衣解带。如果穿着衣服下水,浸泡在水中的衣服会给纤夫在水中前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不利于拉纤。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纤夫一会儿在岸上,一会儿又下到水里。如果穿着衣服,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又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疾病。另外,浸泡在水中的衣服会与皮肤频繁发生摩擦,轻则导致皮肤磨损,重则导致感染溃烂。

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利原因,只要不是天气特别寒冷,纤夫们索性就不穿衣服,一丝不挂。

听了船老大这番解释,众人也是觉得这纤夫不易。看他们一个个在烈日下晒得后背油亮油亮的,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喊着整齐的号子,越看越觉得他们可爱了。

触景生情,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思淑和未了听我唱起这不伦不类的歌,扑哧一笑,说我是不是魔怔了。我嘴角一翘,笑道:“这可不是不伦不类的歌哟!这可是《纤夫的爱》哟……”

一个月之后,咱们到达了万县。在万县,咱们遇到了一位重要人物。

这人便是思淑的老熟人、蜀中唐门的掌门人唐勇。

蜀中唐门原为峨眉武术“五花八叶”中的“五花”一派,与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青牛派齐名,合称“五花”。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9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