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其实当时,季牦已经即将年满十八岁了,季貔也即将年满十六岁了。出发之前,我也单独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我让他们一路上一定要听从兰儿和丁德义的指挥,万万不可恣意妄为。

正月十五晚,应天城内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晚饭毕,我带着霏儿、思淑、兰儿、季牦、季貔、俨儿、瑾儿、姣儿、梦寒、幽兰、兮渃,去外面赏花灯。未了则守在仍然高烧未退的和儿身边。

在街上故意兜了两个圈子,果然让我发现了后面的“尾巴”。不过这都不要紧,一切尽在我的预料之中。

我们还在赏着花灯,季牦、季貔兄弟便故意去看旁边玩杂耍的。季牦、季貔兄弟这一去,还叫嚷着让俨儿、姣儿他们几个孩子也过去。

不过,俨儿、姣儿肯定是不会过去的,反而是瑾儿、梦寒、幽兰、兮渃四个孩子跟过去了。见几个孩子过去了,兰儿立即跟了上去。

就这样,在人流的阻隔之下,我和霏儿、思淑、俨儿、姣儿走在了一起,兰儿则带着其他几个孩子在看杂耍。

这个时候,崔道远带着麾下的特战队员,在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等人的配合之下,开始掩护兰儿她们向城外移动了。

由于计划周祥,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约一个时辰之后,还在“兴致勃勃”地欣赏花灯的我得到了崔道远他们的报告,已经将兰儿她们安全送到城外,交给了汤国栋他们。

为了给兰儿她们争取尽量多的时间,我们还意犹未尽地继续在大街上溜达,直到快子时时分,人流渐渐减少了,咱们才回府。

七天之后,和儿的病也好了。这孩子真是让人不省心,关键时刻拉稀。要不然,他现在已经在赶往松江府的路上了。

二月初三,陈维林终于是回来了。他们一路尾随着押送沈大哥的队伍,到了安顺州(今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屯军处。只不过当时的安顺州可是属于云南,而不是属于贵州。因为贵州成为省一级的建制,还是永乐年间朱棣设立贵州布政司才开始的。

沈大哥最初被安排在那里帮助当地驻军搬运石头,修筑工事。至于跟随他同去的朱氏、唐氏、郭氏也被安排给当地驻军浆洗衣物、缝衣做鞋之类的工作。

这下,可苦了沈大哥及三位夫人了。平日里,他们养尊处优的,哪曾干过这些粗活儿。

好在是陈维林他们带了不少银子,而且自己也在明军里待过,对军营里那一套很是熟悉,使了些银子,才给沈大哥调换了一个看守粮仓的轻松活儿。

在那边将沈大哥一家子安排妥当之后,陈维林让赵忠义带着九个人就在安顺州待命,保护好沈大哥的安全。陈维林自己则带着四名特战队员返回应天,来给我们报信,以便商讨下一步的营救计划。

陈维林回应天之后,才知道我已经被拱卫队监视了。我也没时间跟他过多掰扯此事,立即是召开了一个九人紧急会议。

参会的除了我,还有思淑、陈维林、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崔道远、郑有功八人。全议一开始,我立即是将自己将远走大陈国的计划对众人和盘托出了。

当然,我也对众人讲述了自己营救沈大哥的大致想法,便是将他救去大陈国,彻底脱离大明王朝的控制。

陈维林突然听说我和沈大哥都将奔赴大陈国,再也不会回来了,立即是有些失落。

看陈维林这个样子,我也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算起来,他和我也是多年的兄弟了,他和沈大哥又是连襟。两个重要的人从此将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放在谁身上也一时难以接受。

陈维林是这个样子,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等人又何尝不是一副十分失落的样子。

见众人都有些舍不得我远走大陈国,我立即提议,等把我和沈大哥送到大陈国之后,不妨大家都回来把自己的家眷都接到大陈国去,大家以后仍然可以在异国他乡继续当兄弟。

我这个提议一出,罗仁第一个站起来,表示他随时都可以带着家小跟我走路。

罗仁这一开头,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等人纷纷表示要跟着我去大陈国。最让我吃惊的是郑有功也表示,他也想跟我走。按说郑有功自从来到应天联络点当负责人之后,在应天也是混得如鱼得水,何必要跟着我淌这趟浑水呢。

不过既然大家愿意追随,我也不便打消大家的积极性,只好叮嘱大家,这事儿在我离开应天之前,切不可传出去。

之所以叮嘱大家要保密,就是考虑到一旦咱们行事不密,现在就走漏了风声,那不仅仅是极易招致拱卫队更加严密的监视,很有可能促使朱元璋就直接动手了。

接下来,便是讨论如何去营救沈大哥一事。当时有两条营救沈大哥的路线。

第一条路线是众人助我逃出应天之后,立即乘船去大陈国。然后从大陈国北上,从大陈国北边的安明、同文一带入云南境,经广南、安隆洞(今贵州省安龙县)一线,直抵安顺州。在安顺州救下沈大哥之后,从原路返回大陈国。

第二条线路由崔道远提出,相较第一条路线,就复杂得多。先是走水路逆长江而上,在泸州进入长江支流永宁河。再逆永宁河而上,至叙永镇(今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然后改走陆路南下,直趋安顺州。在安顺州救下沈大哥之后,继续南下进入大陈国境内。

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且第一条线路在大陈国境内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及后勤保障,怎么看也是第一条线路更加合适。因此,除了崔道远自己,几乎就没有人赞同他的这条路线。

但是这一次,我是坚决地站在了崔道远这一边。

为什么我要选择这条路线呢?

因为我估摸着,朱元璋为了防止我逃出应天,早已在应天的东边及水路码头上设下重重卡哨。反而是咱们逆长江而上,向西边走,朱元璋绝对不会想到。

我这么一解释,众人是立即点头,认为还是逆长江而上,向西边走更加稳妥。

崔道远见众人同意了他的方案,立即是来了劲儿。他告诉众人,此次西上蜀道,虽然看似艰辛,但只要到了峡州(今湖北宜昌),一切就好办了。

崔道远这么一说,思淑立即跟着附和起来。说是到了峡州,咱们就可以找唐门设在峡州的联络点。从峡州西进巴蜀,虽然路途艰险,但有唐门的人罩着,根本就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

思淑这么一说,众人就更加坚信了逆长江西进这条路线的合理性了。那么,眼下也就有两个问题来了。

第一个问题,咱们在逃出应天之前,肯定得准备好船只。一旦咱们出了城,就要快速地上船,然后走水路西进。

那这个船只准备在何处呢?

准备在应天的西边江边,那肯定是不行的。应天乃当时的京城,各路盘查都很严格,一艘船长时间停留在江边,无所事事,肯定会引起明军的怀疑。

不仅是应天不行,南边的太平城都不行。毕竟太平算得上是长江上游东入应天的门户,明军在此处也是戒备森严。

经过群策群力,咱们定下了一条先走陆路,到了池州之后再改走水路的计划。而在池州登船走水路,根本就无需我们过多操心,因为咱们可以派人去找安庆的老熟人傅友广。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9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