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其实,吴合忠不过是想来一出缓兵之计。等这孩子大了,跟父母的感情更深了,这汪氏夫妇也许就不舍得过继了。另外,吴合忠也知道汪氏夫妇生活在南洋,只要让他们将孩子带回了南洋,这路途如此遥远,今后也不一定能送回来。

吴合忠能想到这一层,汪耀南也能想到。说实话,他的确也舍不得孩子。按照吴合忠的方案,他们夫妇先将孩子养着,也是比较合适的。

不过为了防止将来送孩子过来时,吴合忠再次推阻,汪耀南便坚持让吴合忠给这对双胞胎中的弟弟起个名字。当然,这个双胞胎中的弟弟就是打算过继给吴合忠的,肯定得姓吴。

如此一来,现在就确定了这孩子姓吴,将来也不怕吴合忠再推脱了。

吴合忠看汪氏夫妇一番真诚,也是有所动心。想想自己都这个岁数了,还是膝下无子,如果将来孩子大了,能认自己为父,那何尝又不是一件美事呢?反正孩子大了,也懂事了,知道自己有继父,还有生父,也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情。

吴合忠想了想,便告诉汪耀南夫妇,这孩子千里迢迢在吴中出生,也许这就是天意,不如就起名为吴中。

汪耀南夫妇也觉得“吴中”这个名字不错,既响亮,又有深意。李氏知道吴合忠是读书人出生,索性请他帮这双胞胎中的哥哥也起个名字。

汪耀南觉得妻子这个想法不错,便也跟着央求。

吴合忠看着汪氏夫妇期盼的眼神,也是点了点头,说道:“你们来自南洋,将来还是要回南洋。南海之上,大海茫茫。我看这孩子,就起名为‘振海’吧!配上这孩子的姓,那就是汪振海。象征着你们汪家将振兴于浩翰大海,也寓意着这孩子将来就是南国浩翰大海中的一粒瑰宝。”

“汪振海!汪振海!”

汪耀南、李氏二人都是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觉得十分满意。

李氏提议,这两个孩子,虽然今后一个姓汪,一个姓吴,但他们始终是亲兄弟,少不得要来往。为了日后兄弟来往方便,借着吴合忠为振海起名之际,就让大儿子汪振海拜吴合忠为干爹。

如此一来,将来弟弟吴中北归苏州之后,如果哥哥汪振海想来找亲弟弟,也可以说是来看望干爹。这样,就可以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吴合忠一听,李氏的想法正合他意。虽然他也愿意收养双胞胎中的弟弟吴中,但他也不想割裂这孩子与亲生父母、亲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

如果这两个孩子在南洋,都是汪氏夫妇的亲骨肉;到了苏州,一个算是自己的养子,一个算是自己的干儿子,那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最终,汪耀南、李氏二人在我们回到应天后不久,便带着双胞胎儿子和五岁的女儿汪灵雨回了龙头。

再来说说咱们赶到周庄之后的情况。咱们到周庄的时候,沈贵早已去了应天。听赵氏和陆氏说,沈贵是带着重金去应天的,去应天的目的自然也是不言自明,期望能打通一些关节,救回沈大哥一命。

眼下,沈贵在应天能够找到的估计也就是胡惟庸、李存义二人了。就算这二人愿意出手相助,恐怕还是不足以影响朱元璋。

我告诉赵氏、陆氏,我回应天之后,如果沈贵还没有离开应天,我肯定会找到他的。对于应天的官场,我比沈贵还是熟悉得多。

因此,我的想法是沈贵先回苏州,把沈大哥的产业继续经营好。眼下沈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要是下面有人起了歪心,让沈家的产业蒙受损失,那沈家就是彻底败了。

至于在应天搭救沈大哥一事,自然是由我在那边操作。鉴于沈大哥这种情况,想要一下子无罪释放,根本就不可能。

路要一步一步走。我的想法是先想办法将这“秋后问斩”之事给解决了,只要沈大哥不被斩首,即使是被关入大牢也好,还是发配充军、流放边塞也好,咱都有了进一步操作的空间。

只要沈大哥不被问斩,这下一步的操作,肯定还需要花费大把银子。这也就是我让沈贵迅速回来经营沈家产业的重要原因。

毕竟沈大哥长子沈金也才刚刚成年,沈茂、沈旺那就更不消说了,指望他们兄弟眼下就能将沈家撑起来,根本就不可能。陆氏虽然能干,但毕竟是女流之辈,这维持沈家经营之事,事事都由她出面,肯定也是不大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系住沈家庞大的家业,唯有沈贵迅速归位苏州,把这个责任扛起来。

听了我的一席话,赵氏没有发言。当然,她也不知该如何发言。因为自从沈大哥被打入大牢,她的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她根本不知该如何是好。

陆氏自然是精明许多,我这话分析得有理有据,她立即是言明,这搭救沈大哥需要多少银子,我随时开口找苏州的金大富。至于苏州这边的情况,在沈贵未回来之前,她一定想尽办法先维系住。

得到陆氏的承诺,我也放心不少。临走之前,我再三叮嘱她们二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此时最忌病急乱投医,倘若有人打着“营救沈大哥”的幌子,来找她们要银子,那十有八九都是骗子,一定要擦亮眼睛。

回到应天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底了。此时,沈贵还没有离开应天。我立即跟沈贵作了一次长谈。

首先,我向沈贵了解了他在应天活动的情况。

果然不出我所料,沈贵拿了大把银子猛砸了胡惟庸、李存义二人,但收效却甚微。当然,并不是说胡惟庸、李存义二人对此事不上心,实在是他们二人能力有限,哪能左右朱元璋的想法。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沈贵对营救沈大哥一事期望值太高。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步子迈得太大了”,这样是容易“扯着蛋”的。

沈贵每次去找胡惟庸、李存义二人,都是拜托他们想办法,能让沈大哥无罪释放。胡惟庸、李存义二人看着送上门的大笔银子,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呢?只是他们自己也明白,想要让沈万三无罪释放,那不是“啪啪”打朱元璋的脸么?

而从胡惟庸、李存义那边反馈过来的情况来看,朱元璋不仅是想杀了沈万三,还想对苏州沈家进行清算。说得更加严重一点儿,朱元璋想要血洗周庄。

也就是说,沈贵与朱元璋二人各自想要达到的目的,实在是分歧太大了。纵使胡惟庸、李存二人巧舌如簧,也难以遂了沈贵的心愿。

我将在周庄跟赵氏、陆氏分析的情况,又跟沈贵分析了一遍。同时,我也拍了胸脯跟沈贵担保,我一定会救下沈大哥的,让他先回苏州,先将沈家给撑起来。

沈贵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好歹是在我的劝说之下离开了应天。

沈贵离开应天之后,我立即去分别拜会了胡惟庸、李存义二人。胡惟庸、李存义二人收了沈贵不少好处,我一来找他们,他们便知道我所为何事。

我只是告诉他们二人,没必要在朱元璋面前为沈大哥开脱罪名,毕竟是朱元璋要收拾沈大哥,想要无罪释放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请求二人在朱元璋面前多列举一些事例,说明沈大哥纵然是有罪,但罪不至死。

对于我这个说法,二人当然是答应得相当干脆。

另外,我还分别拜托二人一事。我拜托胡惟庸替我安排一个机会,让我见一见马皇后。毕竟这哥们儿现在是中书省的老大,这事儿他还是办得到的。

而我拜托李存义的便是,请他在朱元璋面前有意无意地说起,他当年跟着沈大哥一起去扬州苗兵军营,策反苗兵苗将一事。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9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