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时,刘琏已是年满二十三岁的年轻人了,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哪里还需要事事听从汪广洋的教诲。只不过刘伯温担心儿子年轻,自己不在应天,怕他会受到奸人的迫害,便不住地叮嘱他。

那刘琏本就不想听父亲啰嗦,这会儿见我来了,正好岔开这个话题,立即是赶过来,要给我跪下磕头。当初,我从谭诚手中救下这小子,这小子后来来应天之后,每次见到我都是格外客气。

见这小子要给我磕头,我立即是拉住他。刘伯温和汪广洋见我过来了,自然也就不再谈起让刘琏听从教诲之事。

汪广洋虽然是一身便服,但我还是先对其作揖,毕竟别人是官员、是领导嘛!

汪广洋自然是知道我与刘伯温的关系,也连连对我打拱,让我不要客气。

一番寒暄之后,刘伯温登了船,站在船头与我们互道尊重。

刘伯温走后没几天,又陆续发生了一些事情。

一是陈元贵说动了张怀德,此番携带家小与我们一道去南洋。听说了这事儿,我当然是十分高兴。当张怀德带着家小在应天联络点暂时落脚之时,我肯定得去找他聊聊,看看他还有没有什么顾虑,有没有什么要求。

让我和陈元贵都十分高兴的是,张怀德不仅没有提任何要求,还说自己早就盼着再度跟着我和陈元贵一道去闯一番事业。这几年来,和州联络点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不重要,他都觉得自己闲得发慌。

另外一件事儿便是,谭锦、候富贵、陈为俊三人竟然找到我,说还是想回到我们身边。

原来,李善长离开应天之时,便打发谭诚他们四人去胡惟庸手下当差。

可是到了胡惟庸的手下之后,谭诚倒是对胡惟庸跟得很紧,而谭锦他们三人则不然,觉得还没有当初跟着咱们锥子山混得好。

另外,大明立国之后,不再发行纸币,候富贵精通的造纸,陈为俊精通的印刷术,都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胡惟庸只是看他们是李善长推荐的,也不好意思不收留。

正是因为他们对于胡惟庸来说不甚重要,胡惟庸对他们也是不咸不淡的。谭锦、候富贵、陈为俊三人渐渐萌生了去意,但谭诚却因善于溜须拍马,逐渐在胡惟庸门下站稳了脚跟。

按说这四人当初是跟着我一道回锥子山,后来才来了应天的。谭诚混得好,应该多帮衬一下其他三位兄弟。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与人们预料的恰恰相反,渐渐地谭锦三人与谭诚之间产生了嫌隙。

也正是因为谭锦三人过得不如意,且与谭诚产生了嫌隙,便又想起了要吃“回头草”,便来找到了我。

要说当初这四人离开咱们,投奔李善长,我倒是伤感了一阵子。这会儿,谭锦三人主动提出要再回来,我也没有理由拒绝。

毕竟他们三人知道咱们锥子山和黑石岭太多的秘密,继续跟着咱们,也是对咱们最有利的。

本来我打算将去南洋之事跟他们三个谈谈,看他们想不想跟陈元贵他们一样举家南迁的。但话到了嘴边,我又生生给咽下去了。

这凡事还是多留一个心眼儿好。这三人跟着李善长这些年,基本也和我们疏远了,他们现在心中有些什么想法、是个什么状况,咱也不了解,还是让他们在应天联络点,在郑有功手下待一些日子,更加稳妥一些。

想到这一层,我立即带着三人找到郑有功。我当着郑有功的面告诉他们三个,再过几天,我将带一帮弟兄去一趟南洋。如此一来,应天联络点的人手肯定是少了一些。不过谭锦他们三个在这个时候回来,那是正好弥补了我们人手的不足。

我让郑有功晚上安排几个好菜,兄弟们一起喝一杯,算是为谭锦三人的回归,小小地庆祝一下。

郑有功心思活泛,当然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晚上,兄弟们再次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谭锦他们三人也是跟着锥子山多年,大家几杯酒一下肚,心中的隔阂就渐渐消除了。

酒过三巡,谭锦、候富贵、陈为俊三人借着酒劲儿,倒是数落起谭诚来。说谭诚不够义气,不帮衬兄弟;还说谭诚心胸太狭窄,对刘伯温当初的杀父之仇始终不能释怀……。

我也明白这三人在胡惟庸那里过得不如意,跟我们吐吐槽也是在所难免,因此对他们的话也并未太过在意。多年之后,回想起当晚他们三人说的这些话,我也有几分后悔,因为我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十月二十一日,汪耀南领着沈大哥的两条大商船泊到了应天的码头。要说沈大哥的这两条大商船,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是巨无霸级别的了。

不过令我更加惊讶的是,这两条巨无霸上走下来一个我多年未见的老熟人。这人便是郑奇。

早年间,郑奇是毛憨子船上的水手。毛憨子坑害思淑未成功,被我们逮住,胁迫他驾船送我们到安庆。谁知毛憨子在鄱阳湖使诈跳水逃生,后来郑奇便连同毛憨子那条船,作为我与沈大哥初次合作的筹码。

再后来,沈大哥对郑奇也是格外器重,不仅帮他在苏州成家立业,还让他负责大商船的运营,主要是拉一些货物跟远洋商人的大商船进行接洽。

这次来应天的两条巨无霸,便是由郑奇管理。郑奇虽然只是其中一条大商船的船长,但按照沈大哥的交待,另一条大商船每次几乎都是与他这条大商船同行,由郑奇代管。只有郑奇不在时,另一条大商船的船长才算得上真正的船长。

没想到沈大哥这次竟然安排我的老熟人来送我们前往南洋,我也是格外高兴。

在码头边,郑奇大致给我们介绍了这两条大商船的情况。这两条船都是长三十丈、阔十二丈,也就是说长有近百米,宽也有三十六、七米。在当时,这绝对是巨无霸级别的。

郑奇喜欢船,一说起这两条大船,那便是滔滔不绝,怎么也不停不下来。

这时,汪耀南赶紧过来打断道:“这船的事儿咱们可以慢慢谈,我看还是赶紧安排人将联络点的物资往船上搬吧。这么大两条船,没有三、五天时间,恐怕是难以装满货物的。”

我一听汪耀南这话有理,立即是一手拉着郑奇、一手拉着汪耀南赶往联络点。这装载货物之事,肯定得让郑有功具体操办。

就在回联络点的路上,汪耀南低声告诉我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沈大哥在苏州临时筹集了八十万两白银,现在已经装在船上了。加上应天金大富这里还有八十万两,沈大哥相当于出资一百六十万两了。

而我这边,也已经准备好了一百二十万两。这会儿,还得装满两船物资,再怎么着也值个三十万两。也就是说,我这里出资至少也有一百五十万两了。

如此一来,已经超过了当初初步预算的建大港口三百万两白银的数额。这还不算龙头邦国那边李家和汪家的出资,汪耀南自然是笑得都合不拢嘴。

听说沈大哥总共出资了一百六十万两,我也是十分高兴。我高兴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龙头港口的建设资金已经筹集齐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我知道朱元璋早晚得清算沈大哥,现在沈大哥拿出一大笔钱去南洋投资,就算将来被朱元璋抄了家,搞得倾家荡产,咱还有退路,可以远走南洋。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常真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元末明初的那段故事第9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