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龙头邦国的国王姓李,名叫李国泰,祖籍福建。李国泰曾祖父亲那一代,便举家闯南洋,来到了龙头。
当时的南洋诸国,都有大量的广东、广西、福建籍华人。由于这些华人带去更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虽然他们是后来者,但却逐渐占据了南洋诸国的上流社会。
到了李国泰的父亲这一代,由于龙头邦国发生内战,原国王战死,李国泰的父亲便在众人的拥戴之下,成了新龙头邦国国王。
汪大渊当初逃到龙头之时,李国泰的父亲已经去世,李国泰便继承了龙头邦国国王的位置。
李国泰听闻汪大渊有多次航海经历,见多识广,便造访了汪大渊。二人这下是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
主要也是因为这龙头邦国虽然号称是个邦国,其实比起中原大地上一些部落还要小,因此这邦国的国王也没有什么架子。
后来,汪耀南娶了李国泰的一个侄女为妻,就更加加深了汪家与李家的关系。
听汪耀南这么一说,我才弄明白,原来这哥们儿在龙头邦国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嘛!当然,比起咱们中原的皇亲国戚,他的档次还是差远了。
既然汪耀南父子在龙头有这一层关系,那他们在龙头兴建贸易港口的计划,肯定是会得到龙头邦国大力支持的。
我立即问汪耀南,他这次来找沈大哥,准备让沈大哥投资多少。也就是说,他们龙头邦国那边,又能出多少银子。
我这么一问,汪耀南是“嗯嗯呀呀”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这龙头邦国国力薄弱,实在也拿不出多少银子。至于他这些年做远洋贸易,虽然也挣了点儿钱,但由于自己是龙头邦国国王侄女婿的身份,也替龙头邦国贴了不少钱。现在,他们李、汪两家手头上的银子也不超过五十万两。
听汪耀南这么一说,想想应天那边秦淮河开发项目全部出售之后,我至少得拿回一百万两银子。我当即就表了个态,说我也想参与这个投资,至于能投资多少,得等我回应天之后,看看郑有功、金大富那边的账目情况,但我至少出资一百万两。
我这么一说,沈大哥立即是瞪大了双眼看着我。而此时的汪耀南也是惊得张开了嘴巴。
沈大哥看了我半天,轻声问道:“三弟,你认为这生意做得?”
我冲沈大哥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儿肯定做得!我劝大哥也不要犹豫了,咱们兄弟这番联手出击南洋,怎么样?”
沈大哥看了看我这坚定的眼神,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见沈大哥还有些犹豫,我便问汪耀南,如果这个项目成了。那肯定是我和沈大哥这边出钱,至少是出了大头,但他们汪家和李家肯定是少不得要多出力,只是最后大家按什么比例享受收益呢?
汪耀南没想到这事儿谈得这么顺利,如果我出一百万两,沈万三再出一百万两,再加上他们龙头邦国李家、汪家的银子,建设一个中等的港口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我们在应天的投资能收回更多的钱,再添几十万两,建设那个最大的港口也不是什么问题嘛!
汪耀南既然来跟沈大哥谈这事儿,那龙头邦国国王李国泰肯定还是给他交了个底的,这大致的比例,肯定他们早就商量好了。
果然,汪耀南说道:“我离开龙头之时,邦国的国王也给我交了底,如果咱们能投资建成最小的港口,你们占三成;如果能建成中等港口,你们占四成;如果能建成最大的港口,你们占五成。”
听闻汪耀南那个如果建成最小的港口,我们占三成;如果建成中等港口,我们占四成;如果建成最大的港口,我们占五成的大致方案,我也觉得十分满意。
要说这个方案也算是比较合理,毕竟咱们这边投资越小,他们那边占比就应该更高一些。虽然他们出钱不多,但人力、物力这一块,就全靠他们了。
我当时就心想,如果能建成最大的那个港口,咱们就可以占一半的投资。想想龙头那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生意完全做的。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稳妥一点儿,是不是应该去龙头实地看一看,去考察一番呢?
当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立即问沈大哥,他手中有没有可以出远洋的大船。
沈大哥听我如此一问,也是疑惑地望着问道:“出远洋的大船?三弟的意思是?”
我点了点头,说道:“我想此番与汪老弟一起去一趟龙头!”
沈大哥听我这么一说,一拍大腿道:“好!如果三弟能亲自跑一趟,那我就放心了。要说能够出远洋的大船,我倒是真有两条,不过现在都在外面,估计还得个把月才能回到松江府的码头。”
一听这话,我也是兴奋地说道:“那正好!反正我还得先回应天。咱这次去龙头,肯定也不能空着手而去,咱至少得带上一百万两银子。如果那边能成事儿,这一百万两就先放在龙头,算作咱的先期投资了。”
沈大哥听我这么一说,也是兴奋地说道:“那行!我立即给松江府码头的伙计捎个信儿,待咱的那两条大船回到了松江府,就让他们原地待命,做好出远洋的准备。”
我和沈大哥二人是兴奋得说个没完,一旁的汪耀南则是兴奋得话都说不出话来了。他没想到,这次来找沈大哥谈生意,本来沈大哥很犹豫,他以为白跑了一趟,心情已有些失落。可就在心情极度失落之时,这事儿突然又峰回路转,竟然又谈拢了,他哪有不高兴的。
我当即和沈大哥、汪耀南议定,明日一早,我们立即启程赶往松江府码头,搭乘咱们泊在那里的三条大陈国的船回应天。
回到应天之后,咱们立即筹集资金,准备前往龙头的诸多事宜。预计也就是一个多月之后,大概十月中下旬的时候,咱们的人就从应天出发,直接在松江府码头换乘沈大哥为咱们准备的大船。
沈大哥听我这个安排,也表示赞同。他让我给金大富带个话,户部的五十万两犒军银子上缴之后,给胡惟庸还留下一百万两的修缮城墙资金就足够了。其余的钱,先带到龙头去,能带多少算多少,怎么着也得表示咱们投资的诚意。
另外,沈大哥还表示,明日也不让人给松江府码头那边的伙计捎信儿了,他明天亲自跟咱们去一趟松江府码头,亲自给那边的伙计交待。免得到时候我们的大部队在松江府码头换乘的时候,大家又不熟悉,搞出一些岔子。
听沈大哥说明日要同我们一起去松江府码头,那是再好不过了。我们几个人也是在一起兴奋地谈了大半夜,才散去。夜里做梦,我还梦见了龙头的贸易大港口。
九月初五一早,沈大哥带了几个跟班儿,汪耀南带上他的两个跟班儿,外加上我们四人从周庄出发,直奔松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