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月二十一日天明,雨势减小了,但山洪可没有减小的迹象。此时莱州城内的守军已在水中泡了几个时辰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而咱们在城外可是一点儿也不着急,反正咱们耗得起。这个时候,黄开成、阮正伦再次祭出了攻心战的法宝。
他们派兵士朝着城中的莱州兵发动心战宣传,宣称放下武器投降者,免死;活捉或杀掉嘎帕并投降者,赏金一千,官升三级。
很快,咱们的心战宣传就收到的效果,陆陆续续有狼狈不堪的莱州兵出城来降。不过,最让黄开成、阮正伦高兴的是,嘎帕的一名亲兵竟然提着嘎帕的脑袋出城来投降了。
嘎帕一死,城中的兵士们便迅速放弃了抵抗,全部出城投降了。
黄开成立即传令让山上的安沛兵和山萝兵迅速将改道的山洪给改回去,待水势变小之后,大军入城,打扫战场。
此战,敌首嘎帕授首,收降莱州兵五千余人,其余莱州兵全部战死。至于莱州城中的百姓,死于战火及山洪的也不在少数。看看那被山洪肆虐得一片狼籍的莱州城,众人都不禁摇了摇头,这战后重建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呀!
六月二十二日一早,黄开成派出的报捷兵士,便带着用生石灰处理过的嘎帕的人头,以及报捷文书,从莱州城出发,先给升龙城的陈叔明报个喜,免得他老是不安心。
至于咱们的大军恐怕还得在莱州城耽搁一些时日。按照我和黄开成、阮正伦三人商议的计划,先让大军在莱州城休整几天,同时迅速修缮被山洪冲毁的城墙、房屋等设施。按照估计,这大军班师至少得半个月之后。
想想这次来大陈国已将近一年了,我早已是归心似箭了。这战后重建工作,有黄开成、阮正伦完全足够了。况且,咱在大陈国也没有一官半职,这战后重建也没有我什么事儿。与黄开成、阮正伦沟通之后,我和陈维林率着天狼特战队便先行一步了。
六月二十五日,我和陈维林便率着天狼特战队从莱州出发。在申渊城接上咱们六名养伤的特战队员之后,继续行进,于七月十六日回到了升龙城。
此时,陈叔明已搬回了重新修建的皇宫居住,升龙城也是焕然一新,战后重建工作既快速、又高效。
陈叔明从先前的战报中只是大致了解了攻克申渊、平卢、莱州三城的情况,这次我回来了,肯定是问东问西的。我也是好久没见这结拜大哥这么有兴致了,自然是给他好好唠叨了一番。
唠叨这事儿的同时,我也说明了我此番率先回到升龙城,就是为了快点回应天。陈叔明当然理解我的心情,他也是早计划好了,我此次回应天,他正好派人跟着我同去,顺便把桃儿、杏儿和五个孩子都给接回来。
既然陈叔明早有安排,那一切就好办了。本来,陈叔明是打算派阮其防再随我们去一趟应天的,但考虑到大陈国现在是百废待兴,阮其防作为禁军统领,也不宜长期离开陈叔明左右。
最后,在阮其防的推荐之下,此行随我们去应天由阮崇、阮书二人带队。阮崇、阮书皆是新近提拔的禁军将领,而且与阮其防的关系都非同一般。准确地说,阮崇是阮其防的亲弟弟,阮书是阮其防的堂弟。
得知此行随我同回应天的阮崇是阮其防的亲弟弟,阮书是阮其防的堂弟,我也并未感到有多大吃惊。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陈叔明登基之后,自然是要逐渐将关键岗位上调整为忠于自己的人。阮其防深得陈叔明信任,他的亲弟弟、堂弟弟陈叔明也是信得过的。
而阮其防之所以强烈推荐由阮崇、阮书二人去应天,也是为了给两个弟弟创造立功的机会。
回应天的船只,杜子平已经按照陈叔明的要求,早已在海朋红港口准备好了。而我们离开升龙城的日子就定在七月十八日。
七月十七日晚上,陈叔明在皇宫之中为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暨欢送晚宴。晚宴的气氛肯定是相当热烈,以恭宣王陈曔为首的朝中重臣几乎都参加了,阮崇、阮书及明天准备跟着我们一同出发的大陈禁军也都参加了。
考虑到我们第二天就要出发了,陈叔明还是很好地控制了场面,气氛虽然热烈,但并没有发生酗酒现象。
晚宴结束之后,众人先后散去,我自然是准备和陈维林他们一道出宫。可没想到,陈叔明却单单让我留下,说是明天我就要走了,想和我好好聊一聊。
想想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我自然是爽快地跟着陈叔明去了他的书房。
坐定之后,陈叔明让宫女、太监们全都退下,偌大的一个屋子,就剩下他和我两个。
我不知道这位结拜大哥又想跟我说些什么,便没有率先开口,而是等着他先找话题。
陈叔明见我平静地望着他,笑着问我道:“二弟,你觉得咱们大陈国怎么样?”
要说这大陈国其实挺好的,风景秀丽,物产也丰富,除了天气比起应天炎热一些,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要是能配上一台空调,那简直就是完美……
嗨!想什么呢?
我立即收回自己的心猿意马,笑着说道:“大陈国挺好的呀!咱们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曾在诗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虽然这话是用来形容荔枝好吃的,但也从侧面说明这岭南之地确实是个好地方呀!”
陈叔明虽然涉猎过咱中华不少传统文化,但多是为了学以致用,以研读兵书为主。至于这诗词,他就了解得不多了。
他也是回味着我这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是这诗写得太好了。
我也只是笑了笑,心道:这还用说?苏轼是什么人?那可是让后世无数文学爱好者顶礼膜拜之人呀?
陈叔明突然问道:“二弟,你喜欢吃荔枝吗?”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象荔枝这种十分不耐储存的热带水果,我们在应天是几乎吃不到的。也就是到了大陈国,我才时不时有机会尝尝。这好长时间才能吃到一回,自然是觉得好吃。
陈叔明听闻我也爱吃荔枝,便笑道:“假如你能在大陈国经常吃着荔枝,你愿意来大陈国安居吗?”
闻听此言,我心中一惊。怎么回事?我这结拜大哥不会是想着让我留在大陈国帮他吧?
我茫然是看着陈叔明,没有说话。
果然,陈叔明向我摊牌了。他希望我能来大陈国,来辅佐他。他说大陈国从不封异姓王,不过我如果愿意来大陈国话,他愿意封我为“一字并肩王”。
我的个乖乖!差点儿没把我的小心脏吓得跳出来!陈叔明要封我为“一字并肩王”?要知道这“一字并肩王”可是古代王爵中地位最高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一字并肩王”就是拥有与皇帝并肩的地位。
正所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一字并肩王”看起来地位尊崇、风光无限,但从此我的自由就将因此而被束缚,咱可干不来,还是当我的无名小卒更加自由快活。
再说了,我要是当了“一字并肩王”,陈叔明的亲弟弟恭宣王陈曔怎么办?还有那么多陈氏宗亲,我又如何面对?这些人不由此妒恨我,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我可不想卷入这凶险万分的宫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