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种繁重的作战任务,不同的地理地貌,不同的风土人性,使得齐国在作战的时候,为了加强自我识别,这才形成了“云海八主”的祭祀传统。
这不仅仅是心理需求,更是心灵寄托,每次祭祀的对象都是不同的,白天作战,就祭祀日主;晚上作战,就祭祀月主;希望大胜,就祭祀兵主;连续作战并且要屯垦,就祭祀四时主……
正是因为发展壮大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加上武装力量也不断增强,这才导致了齐鲁之间的争斗、摩擦。
原因很简单,老姬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姜姓氏族发展壮大。
老姬家是经过一二百年的积累,并且有了不同方国、诸侯们的支持,加上全新的意识形态,这才完成了对前朝的致命一击。
但这只是致命一击,并非是全盘清算。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人口,老姬家在当时已经是大族,但相对于前朝,并没有形成统治阶层的全面优势,这就不得不需要联合姜姓、芈姓、风姓、偃姓、嬴姓等等氏族的支持。
分封的策略,首先就是亲疏远近,其次就是战力大小,最后就是相互制约。
楚国人的“筚路蓝缕”,绝非是他们自己想要自找苦吃。
而姜姓齐国从一开始就因为战斗力强,加上出力甚多,也愿意自行前往东方跟蛮夷们争夺生存空间,这就不仅仅是“臣子”,而是“股东”。
也就是说,齐国固然是要对周天子称臣的,但同样的,他们在辈分上并不低,属于周天子的“合伙人”。
这个“合伙人”的身份标识,就是周天子给齐国的特殊权力,也就是在东方蛮族聚居区,可以发动讨伐战争的权力。
天下诸侯之中,真正合法合理的战争权,仅此一家。
晋国后来称霸,其发动战争的合法权力来源,是为了保卫周室,所以需要武装力量,所以需要会盟天下,然后跟“不臣”开打。
这种情况和齐国是决然不同的,齐国称霸,是自然而然的,不管是辈分上还是说传承上,都是实力到了,自然就水到渠成。
但齐国能够称霸东方,期间遭受的磨难也不少,最糟糕的时候,连国君都被人炖成了一锅肉汤,其根本就在于,老姬家不可能傻看着你齐国壮大。
你不是不可以发展壮大,但你的意识形态,却跟我老姬家完全不同,这就很有破坏力了。
所以该死。
齐国国君被炖成一锅肉汤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齐国就没有再公开祭祀“云海八主”。
直到称霸,这才再起祭祀,乃至发展成了齐国的独特文化。
可以这么说,东方列国之中,把老姬家的鲁国都算上,其自我身份认同是比较虚的。
唯有齐国,齐人大多都以身为齐人而自豪。
因为齐国五都都是天下大成,因为齐国甲兵天下第一。
总之一句话,有钱能打长得帅,凭什么不自豪?
要不是齐国高富帅遭遇吴国叼丝的纠缠,还被吴国叼丝照着帅气的脸庞就是一板砖,齐国的再次称霸,不可能来得这么晚。
不过此时此刻,心情舒畅的齐侯,不再去想那些不好的回忆,他现在只想在会盟成功之后,通过外交手段,就直接让鲁国让出汶水以南的大片土地。
这样,齐国以后跟鲁国交战,就不需要再绕路,完全可以屯兵汶水,直逼泗水之畔的鲁国都邑曲阜!
此时齐侯面对的状况其实和老妖怪勾陈差不多,年事已高,时日无多,留给他们为政权延续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老妖怪给越国的致命一击,并没有彻底将越国杀死,越国遗族的力量依然很强。但是相较于保留一个完整建制的地区强国,宁肯打治安战、游击战。
打治安战打个两代人三代人,终究还是能消化掉的。
而且老妖怪不是没有底气,除了临死之前的“庶常吉士”泛滥,还有遗诏大派送,他积攒的家底,给继任者留下了非常不错的财政空间。
李解在外给吴国创造的商业环境,光关税、市税就不少。
当时列国在邗沟上往来,目的地不是姑苏就是江阴,去江阴的关税、市税、津渡税,可不是李解收的,而是要缴纳给吴国官吏的。
这其中有多少利润,勾陈心知肚明。
而且用老眼光来看,就李解这样好色贪财又能打的臣子,不必五湖大族强三条街?
反正老妖怪临死之前,也没见李解对他有什么忤逆,有祥瑞就进献,有宝物就上贡,姿态摆得极为端正。
但齐侯就没有这么好命了,原因很简单,齐国财政不差,但是齐国富而不强,当然这个富而不强,是相对于超级大国而言。
齐国五都的地方贵族力量,相当的强劲,齐国宗室也因为齐侯在面对吴国时候的惨败,导致了一系列的后续压制。
毕竟这事儿得有人背黑锅,撺掇齐侯跟吴威王勾陈互殴的,不是别人,正是齐侯的本家叔伯兄弟子侄们。
老板是不会错的,那么总得有人来负责,于是齐国五都大族,齐齐发难,齐侯不得已之下,也只好压缩姜姓宗室的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莱国已经被渗透成了窟窿,可齐国居然到现在都没有彻底消化掉。
莱国跟越国,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到现在为止,齐侯家底不可谓不丰富,但要说有效调动的资源如何如何,那是绝对比不上吴威王勾陈的。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眼前,不但能够重振声威,还能扩张公族力量,年老的齐侯除了要洗刷屈辱这个大执念之外,显然还有长远的考虑。
楚国贤才楚起的吹捧,固然是飘飘欲仙,但要是没有好处,再怎么吹也是无用。
齐鲁之间的争斗,流传已经数百年之久,两国国家在直线距离上,是相当近的。
但实际上齐国和鲁国开战,真正的行军距离,跟齐国和燕国互殴,就算差也差不了几十里。
原因在就在于,齐国没办法翻山越岭去跟鲁国打仗,必须绕过泰山山脉,走济水这一线,才能由北向南,再进攻鲁国。
而鲁国以逸待劳,齐国只要敢来打,这开阔地面上你一支疲惫之师,我就算兵力少也不怕你。
不过双方的地缘环境终究还是不同,齐国起家之初,比楚国的“筚路蓝缕”好不了多少,四面八方不是山海就是戎狄蛮夷,进攻,扩张,是齐国必须要有的血脉。
没办法,你不进攻就是死路一条,不想死就得进攻、扩张。
发展到现在,自然而然地,把原先蛮夷的地盘都占了下来,进而和鲁国接壤,然后从摩擦变成战争对峙。
磨了两代人,凭借底子深厚,加上地缘环境比鲁国强得多,齐国哪怕不能翻山越岭跟人作战,最终还是把边疆区推进到了汶水一带。
这里土地肥沃不说,过了汶水就是鲁国,由南向北,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鲁国可以依靠的天险,就只剩下泗水。
曾经的泰山山脉,完全就是成了摆设。
以往鲁国并不担心齐国的进攻,毕竟齐国根本没有什么机会绕过泰山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