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原先的计划,是包抄鲁国,介入淮泗,拿到傅城就行了,拿不到,也要让吴国吐出点好处出来。
现在一听楚起的话,齐侯寻思着自己这小算计,怕不是要黄啊。
那哪儿行?
那必须不能让李解这条恶狗占了便宜啊。
此时的齐国,已经开始重建齐鲁长城,声势非常浩大,但实际上,齐鲁长城只是检修,真正修筑长城的地方,是在沂山东南,也就是隔绝莱国和吴国的天然分界线上。
齐国在本土大量修建造船厂,为的就是一口气将已经半死不活的莱国,直接吞并。
整个莱国前后被吴国势力渗透的不像样子,虽然齐国也渗透,但齐国不想做坏人,坏人必须是吴人。
而实际情况也的确是如此,莱国内部的统治阶层,掌控权力的,的的确确就是吴人,并且还是勾陈的大侄子们。
这些羿阳君的儿子们,一个个在莱国兴奋作浪,通过各种收买、镇压,整个莱国算是一团糟。
武装力量上的本质差距,导致了莱国根本没办法跟吴国势力相抗衡。
内部力量不足,就会寻找外部力量。
美丑嘛,都是比较出来的。
现在吴国人一点**都没有,上来就扒了猛干,然后轮流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这导致莱国土著对吴人很是不爽。
和吴国人一比较,当年和他们争夺营丘的齐国人,乍一看,嘿,还真是有点小帅啊。
浓眉大眼的,英气勃发的,还特有气质,毕竟是周天子赐封的正经诸侯。
哪里像吴国人,明明姓姬,偏偏自立为王,跟那些土鳖又有什么区别?
莱国人也是读过书的!
齐国现在吞并消化莱国,是个前所未有的良机,只要驱逐了羿阳君的儿子们,整个莱国,就算是从水深火热之中解脱了出来。
但是现在,齐侯决定放一放,莱国毕竟是小事情,随时可以吃掉,甚至临死之前搞一搞,也没什么难度。
唯有傅城,唯有淮水,唯有李解,才是头等大患!
齐侯不傻,事有轻重缓急之分,人有亲疏远近之别。
不过他也不想被利用,听楚起这么一说,跳脚归跳脚,平复下来心情之后,还是很有风度地问楚起:“君欲齐国即刻攻李氏而救楚?”
“非也非也,公为东海霸主,理当先降服潍水,再治胶东,南方诸事,缓一缓,以待时机也是无妨。”
听了楚起这话,齐侯顿时心情舒畅了不少,听听人家这讲话水平,简直是挠到心头肉了,太到位了吧。
怎么看都是为了齐国考虑啊。
“若齐国弗出兵救楚,彼时李氏得以生息,远胜当年楚国。”
“嗳……”楚起一脸淡定,看似语重心长地对齐侯说道,“公何惧哉?灭李氏,不急于一时;强齐国,就在于当下。公吞并胶东,再图谋宋鲁,也是不迟啊。李氏之流,东南粗鄙野人,十年之后,再灭也不迟。”
“十年?”
听到十年这个时间单位,齐侯整个人都不好了。换成别国的国君,可能不敏感,但齐侯七老八十的,别说十年了,就是十个月,都让他心情很糟糕。
楚起劝说他先好好地收拾莱国,把家业打造得稳稳当当,再去搞死李解,怎么看都是用心良苦,这是为齐国谋福祉啊。
但是这一份齐国的福祉,有点不对味儿啊。
他齐侯要是现在就把李解吃下去的地盘,都逼迫着吐出来,岂不是立刻又称霸一时?
到那个时侯,他齐国称王,又有何不可?
楚国人祭祀太一,他齐国人祭祀“云海八主”,谁比谁差了啊。
越想越不对味,越想越不甘心,齐侯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再想到李解的年龄,心想自己要是现在不干,只怕以后就没机会了,他的继任者,能是李解的对手?
当时便道:“君之言,虽是务实之言,然则谋一国者,不可限于一地。今东莱为釜中鱼肉,不必急于一时。淮泗蛮夷,方是大患!”
“这……”
楚起一听这话,有些犹豫,皱眉道:“公乃天下贤君,又长于军事。当知入春而战,必伤农时,不可不察,不可不察啊。”
“嗳……”
自信地摆了摆手的齐侯顿时骄傲地说道,“万乘大国,何惧哉?”
言罢,齐侯又道:“若齐国出兵救楚,楚国当以何为谢礼?”
“齐强楚弱,当尊齐为兄长之国。”
楚起恭恭敬敬地说了这番话后,知道齐侯显然要的不是这个,于是面带微笑,又接着道,“然则楚国之君,为楚王也,还请齐国亦称王,楚国必尊齐王为长!”
一说这个,齐侯的精神就来了。
实际上齐国在东莱小国之中,已经有“王”这样的字号,但并非是正式公文,纯属历史惯性。
因为周天子上位之后,很多落后的部族,在接触了中原的礼仪之后,也关起门来自称大王。
比如义渠、北狄、百濮、蜀国等等国家势力,都是自己称王。
这并非是僭越,而是一种惯性称呼,周天子独孤求败的时候,也没有管过这种称呼上的问题。
不过惯性归惯性,诸侯大国自己偷着暗爽,这显然就是心思不纯,摆明了有歪念头。
当然为数不多动了歪念头付出生命代价的,大概就只有齐国。
秦楚吴越各种浪到飞起,周天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比如楚国,第一次称王之后,周天子就组团爆打,打得楚国乖乖去了王号,又重新称臣做楚子。
但消停了两代天子,一看老姬家不行了,楚国的实力又恢复了不少,立刻又重新称王。
这是第二次称王,这时候负责怼楚国的,就是中原诸侯中的各路小强,周天子的王师,彻底没了踪影,不再是C位主角。
也是因为楚国这种没人打就称王,打不过就去王号,风头过了继续称王的行径,才进一步加深了诸侯们对楚国的鄙视。
实在是这种行为,一般不会发生在正经诸侯身上,那是真·蛮夷干得事情。
秦国搞义渠王,诸侯们交口称赞,就是因为义渠王算蛮子,秦国干得漂亮,在洛京都有人吹捧秦国的行为是正义的。
楚国就不一样了,楚王的这个王号含金量,有服帖的,但更多的是嘲讽。
但甭管嘲讽不嘲讽,现如今歪念头动到飞起的齐侯,却是来了精神。
因为他发现楚国使者中的这个楚起,简直是前所未见的贤才啊。
他说话实在是太好听了,太有道理了。
这楚国给齐国做弟弟,本来是没问题的,可楚国的国君,是王啊。
而齐国的国君呢?自从周怼王那个大傻叉玩“一视同仁”之后,全天下都是“猴儿”,这让齐侯本来就非常的不爽。
现如今一个有王号的国君,要给他伏低做小,你说这面子上,就有点不好看吧。
档次差距太大了,哪有王给侯做小的?
那必须不能。
当然了,齐侯没有客气地建议一下楚国人,说你们完全可以去王号嘛。
绝对不是什么怕楚国人为了保全国家社稷就一口答应下来,纯粹是作为一个天下闻名的忠厚长者,齐侯一向秉承的外交政策,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