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所以,李自成还是决定用自己个法子,也就是被李过引以为耻的法子,舔着脸去求和!

谈和,变成求和!

但只有这个法子才可解荆襄之危,李自成有自知之明,袁宗弟虽也是个悍将,但也架不住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的狂轰滥炸啊,何况那边想破荆襄的还不只左良玉呢,还有认死理的狠茬子驻守勋阳的徐起元和王光恩兄弟仨。

眼下且不说黄河局势了,一旦左良玉轻信了自己被擒的传言,必会疯狂进攻荆州和襄阳地区,荆襄已危在旦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

不过一旦进入和谈阶段,必会休兵,如此一来荆襄危机立解!

李自成掐指一算也最快也就这几天,事情便会有转机,因为在他逃出官兵的包围权后,就通过秘密渠道给宋献策报平安了,或许现在已经同朝廷开始谈判了,李岩突然停止进攻或许便是因此。

等消息吧,李自成决定还是回到床上好好睡一觉,或许明儿一早就有好消息传来呢。

李自成不愧是当世大枭雄,即便此时他处于劣势,且荆州和襄阳都有失守的可能,但却依然能稳坐潼关,看不出一丝波澜,白日巡查城防,天黑了便早早的休息。

宋献策也确实是没有让他等太久,在李自成回到潼关第三天的时候,便有快马从城北沿河黄河岸直奔入城,这是宋献策从京城派来的人,介于这阶段尚处于谈判时期,李岩并不拦截他们也没作为难之举。

宋献策派人过来的目的有三,第一,确认李自成是否已安全,第二黄河防线局势是否如李岩密信上那般,第三,传达朝廷的条件。

见到李自成安然无恙,送信人喜出望外,滔滔不绝将京城那边的局势说了:除了宋献策能自由进出京城和营地外,其他人皆被软禁且断了粮食,不过杀马吃肉喝汤倒也饿不死人。

朝廷这种绊子李自成无暇顾及,只问了:“大军师可知荆襄那边的事”。

送信人摇头:“大军师并未提及”。

李自成眉头紧皱,宋献策没提那边的事,就说明他也没料到小太监的胃口那么大,手伸的那么长,不光要黄河乱,还要荆襄乱。

而再看宋献策给他的密信中提及朝廷的条件时,李自成当即就怒急而笑了!

朝廷的条件苛刻他早有心理准备,然则竟能苛刻令他咋舌,早在有和谈的想法时他便同一众贼首商议过,划好了红线,比如保留军队,他也曾想过朝廷会利用他去对付张献忠,但是没想过朝廷竟还想让他和鞑子打去收复锦州。

当然了,既然投诚了就是朝廷的人,让打谁都行,可问题是,他的底线是,朝廷要先封王他再投降。

可现在,朝廷的条件是,你要先投降先去收复锦州或者打张献忠我才封你为藩王,而且你不可以保留兵马,这意思就是我给你打工,连底薪都没有,且要完成业绩才有薪水,完成业绩后便要把你吃饭的家伙什给收了,那时候朝廷若是翻脸岂非任人宰割。

朝廷这是要白嫖啊!

堂上烛火摇曳,李自成黑着脸久久不语,李过则背着手站在大堂门口仰首望天。

许久,李过转过身走到李自成身边:“父亲,朝廷这算是逼人太甚了吧”。

呼……李自成起身缓缓走到院子里,抬头看了看夜色:“算,但接受”。

“父亲!”李过一惊,张口欲言被李自成挥手止住:“知你心中大不服,吾亦如此,然则形势逼人不得不从……”

“父亲所言的形势是黄河这边还是荆襄那边”李过愤愤然:“若是这两处尚且算不得穷途末路,北边李岩已无力用兵,咱们只需击退眼前吴三桂,形势便可立转,荆襄那边有天堑地势,左良玉未必短时日就能拿下,且父亲先前也说了,朝廷亦有心谈和,他们不会为甚的!何况如父亲所言,大顺国尚有城池数十兵马数十万,有足够的本钱和他砍价!父亲为何要匆匆接受了”。

“累了!”李自成一声长叹,转身走进屋子,颓然的落座,李过心中巨骇,就在刚才那一刹那,他竟然看到了从未看到的样子,他同李自成年纪相仿虽为父子却似兄弟,且一直视其为偶像榜样,这十几年的铁马金戈生涯中,他们有过胜利也有过惨败,但他从来没见过李自成有过这种力不从心的颓败感。

他老了么?

不,他才四十多呀。

那他就是真的心累了。

所谓英雄暮年就是这样的么,李过心中一阵难过,属于一代枭雄的时代竟然就要落幕了。

“若那时,即便如愿封了藩王,却解了兵权成了板上肉,这藩王做的了几日,父亲,三思啊”。李过叹息道,李自成微微一笑,摆摆手:“朝廷条件虽是苛刻,却还在吾能接受的范围,当然了,大局方面可从,细节方面还得谈,吾一生戎马,何曾任人宰割过”。

李过这才松了口气,他知道李自成还有其他思量,除了当时和刘宗敏,田见秀,等大佬们摆在桌面上说的之外还有其他小九九。

父子二人商议到了很晚,直至凌晨方才入睡。

日上三竿时,田见秀和刘芳亮从大荔秘密来此,自从马花豹撤兵北去李岩暂停中北线的军事行动后,大荔已算解围恢复了和其他城池的联系,自也知道李自成已安全回到潼关,且令他二人秘密前往相见。

相见之下自然少不得一番唏嘘,把逃往的过程粗略说了一番后,便言归正传,回到谈和的这件重要的事情上。

局势就是眼下这个局势,朝廷也提出了条件,非常的苛刻,但李自成却也咬牙接受了,田见秀和刘芳亮作为他的亲信自是唯他马首是瞻,既然李自成都接受了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在框架里的细节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日落时,李自成亲书一封密信令人送往京城宋献策处。

无巧不成书,李自成逃回潼关那天常宇正好离京,一眨眼三天过去了,李自成在潼关将军务政务弄的板板正正,而常宇则一路缓行至河间府境内。

一辆马车二十骑,一路走来虽有些引人注目但却也不怎么扎眼,毕竟道上行商走货的车队不在少数,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商业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了。

常宇走的不快但也不是游山玩水,每经一城一镇他几乎都会停下来,到村子里转悠转悠,到田间地头看一番,令他宽慰的是村子已不是年前那般荒凉了,回想李自成东征时和鞑子入关时,那时候的村庄十户九空,田里也是荒草丛生,而今经过大半年的休养,村子里有了生气,田间地头也有了劳作的身影,地里头的荒草也变成了庄稼。

不过老百姓依然是穷,家徒四壁身无分文都算是最正常的,一个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脸色蜡黄,明显都是营养不良,说白了就是老百姓还是没粮食吃,现在依然属于饥荒期,即便朝廷免了京畿一带战乱区的赋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反正无论谁坐天下老百姓都是最苦的,可即便如此,常宇也宁远老百姓过兴的苦,因为亡的苦不仅仅是苦了,是难!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朝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第19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