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至少不能让东厂专权!

常宇笑了。

这事说到头和太祖洪武帝有关了。

朝廷立相最初是辅佐皇帝而后渐成为一种掣肘权且平衡不让皇权成为专权,随即演变成了相权和皇权之争,皇帝觉得天下都是老子的,老子说啥就是啥老子想干啥就干啥,可丞相是百官的代表就觉得,皇帝是你,但天下是天下人的,凡事都得大家商量着来……可以说在明之前的朝廷与后世的国家制度很相近,比较民主。

虽然历朝历代的皇家都绞尽脑汁对相权进行削弱和限制,虽然有矛盾但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代替丞相制度,所以才能延续千年。

但出身草莽,精力过人的洪武帝却不这么想,他觉得相权就是来夺皇权的,那岂不是丞相如同皇帝一般了,必须不行,于是他就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然后趁机将其做掉并且废掉了这个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

插一段题外话,有关胡惟庸密谋造反刺杀朱元璋还有一个史料,叫“云奇告变”大概意思就是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去西华门外的丞相府做客却埋伏甲兵欲行刺,朱元璋去的路上被一个叫云奇的太监挡住马车,指着丞相府方向急的说不出话,朱元璋生疑上了西华门朝胡府望去,见里边甲兵如云……各种巴拉巴拉的!

这个“云奇告变”漏洞百出,却被很多人当成史料真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去看看非常之扯淡,“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并无记载此事,而最早记录这件事的出自清初《明史记事本末》当个野史小说看看罢了,当不了真。

接前文,老朱干掉胡惟庸后,终于将相权也收回手中,这样天下真的变成了他自己的了,但所有事也都得他处理,上至军国大事,下到鸡毛蒜皮凡事都得皇帝亲力亲为,老朱虽精力过人每天起早贪黑还是累的够呛,

问题是他的子孙里谁也没他这种老黄牛精神啊,于是成祖朱棣就组建了类似秘书处的内阁,百官上奏先送内阁,交由大学士们看了给出参考意见,也就是“票拟”然后交给皇帝批阅,那就轻松多了。

只是吧,大明朝的皇帝奇葩多的很一茬接一茬,没有老朱的那种老黄牛的也就算了,连成祖这种小黄牛也少,反而多的是甩手掌柜,比如嘉靖,万历都能几十年不上朝,慢慢内阁的建议权变成了决策权,皇权变成了空架子。

这个时候,司礼监的特殊功能应运而生。司礼监原本只是管理太监的,后渐成了皇帝的第二秘书处,秉笔太监可以帮皇帝批阅奏折了,以此来遏制内阁,这样皇帝轻松又平衡了权力,实则却引发两个秘书处明争暗斗,将所有精力都内耗在这些党争之上,最终大明毁于此!

大明做出废除丞相制度以及架空和遏制内阁权力,对后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就是让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变成了一句空话,天下都是皇帝所有,个人奋斗知等同于做皇帝的几等奴才了而已,后世便有了;明专制,清独裁说法。

明后期,东林党牛逼一时,后被魏忠贤按在地板上摩擦,崇祯这个没经过培训的信王突然当了皇帝不懂事把魏忠贤给撸了,毕竟那时候他才十六岁的孩子,而且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自己能当皇帝,完全就不懂权术……魏忠贤死了瞬间东林党独大,他这个皇帝也被拿捏的死死的,最后也真的死啦死啦的了。

而常宇穿越过来之后,虽没同文官集团撕破脸皮正面开撕(当然他也没那闲工夫和心思,只想着安内攘外平乱)但在暗中也做了很多事推波助澜极大的遏制文官势头,以战绩政绩使劲的抽了他们的脸,令这些人虽不服但只能憋着。

不过在表面上,司礼监还是过去那个司礼监,帮皇帝秉笔掌印,东厂呢也没当年魏忠贤那样气焰嚣张骄横跋扈高调的很,而是一心打仗,好似不管朝中闲事。

但慢慢的很多人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改变,司礼监和东厂虽然都不显山露水看着人畜无害,可皇帝变了!

崇祯帝以前是什么样的人,朝野上下谁人不知啊。

他虽勤奋却无大才而且多疑,更重要的软的很,内阁说,你错了!他就得发个罪己诏!

可现在呢?像极了吃了伟大的哥哥一样,硬的很!

罪己诏?去你大爷的给你两大耳刮子!

不服?那你找东厂说理去。

皇帝如今这么豪横专制,全因后边有个能打仗能搂钱的东厂大太监常宇,可不管是一般文官御史还是东林党又或复社的没人敢去找那太监撕逼去,因为人气高本事大,谁现在撞过去都是枪口。

那就去找皇帝麻烦呗,御史们吃的就是这碗饭,臣子们也靠这个刷存在感,不然什么事都让东厂的给做了,俺们闲着多无聊啊,再说了找东厂麻烦惹人骂不说惹急了他们会各种下三滥手段报复,但皇帝不能这样下三滥,于是乎借这次东厂大抓捕行动开始作妖了。

“这帮狗……又想让父皇下罪己诏,父皇何罪之有!他们欺人太甚!”朱慈烺怒火中烧,常宇却一脸轻松拍了拍他道:“为君之道,你还得多修行,自古以来君与臣之间嘿嘿……都不过如此的”。

“眼下饥荒和疫情刚刚缓解,他们就又要闹事,父皇既是急召你回京必已是焦头烂额,你回去当如何处置?”朱慈烺恨的牙痒痒,恨不得将他们全都抓了下狱。

“这是皇上和臣子之间的事,关吾何事?”常宇耸耸肩,朱慈烺一脸目瞪口呆:“合着你要当甩手掌柜,这哪能行!事皆因你而起”

“那我所作之事又是因谁而起?又是为了谁呢?”常宇嘿了一声:“眼下看似君臣之争,实则火是冲着我来的,但眼下时局他们又不敢太过逼人太甚,只是想让我表个态而已”。

“那,那你如何表态”朱慈烺追问。

常宇又耸肩:“不表态就是我的态度”。

朱慈烺抓狂了:“你到底说什么啊,绕来绕去绕的头晕”。

常宇大笑:“年轻人,多听多看,一时不懂慢慢悟”。

虽然崇祯帝密令常宇速速入京,但这货依然不慌不忙一日夜后才抵达保定府,而且还要留宿,这可把朱慈烺急坏了,拉着常宇闹腾要连夜赶路,常宇说我疲乏呀,朱慈烺就说你疲乏个毛啊,赶紧走啊,连一向流连于外的坤兴公主也提议速速回京才是,无奈之下常宇这才披星戴月赶往京城。

或许是近乡情怯,虽已是深夜但朱家兄妹毫无睡意但也不言语,爬在车窗看着外边,实则四下漆黑一片也没什么看头,但常宇多少能理解一下这兄妹俩的心境,朱慈烺是为朝堂上那些龌龊之争而忧虑,坤兴更多的则是个人情绪,出来许久自是想爹娘了,但那里却是个鸟笼子。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朝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第17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