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太尼玛难了,常宇合上书叹口气,却见青衣已睁开眼正看着他:“掌柜的可要修这道法,贫道可教你”。

常宇苦笑摇头:“倒不如一掌打死我了,再说了我学这些捉鬼把戏作甚”。

青衣摇头:“这里头可不只有捉鬼的本事,可长生久视……”

常宇一怔反应过来:“你便是以此术疗伤?”

青衣点头,常宇一脸惊愕,然后伸出大拇指:“青衣,你当真厉害的紧,你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遇到最厉害的人,比那无为老道都厉害!”

这个世界?青衣蹙眉:“掌柜的你……”

常宇赶紧岔开话题打断她:“你现在好些了么?”

“嗯,再过三五日当无妨”青衣从床上起身下地:“贫道去看看大耙子……”

“他也好多了,你自个儿安心疗伤便是,先去吃点东西吧”常宇转身出屋,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将你那本经书收好了,若日后遇到那李慕仙千万别给他惦记了”。

为什么?青衣不解:“都是同道之人,若是借阅……”

常宇知道青衣不谙世事,一时也给她说不明白,只能另辟蹊路:“这经书应该都是你师傅传你的,他当交代过你好生珍惜不要丢了之类的话吧”。

青衣点头:“师傅是说过”。

“那便是了,这种东西不要随便拿出来示人,更不能随便借阅他人,这都是你师门的秘术秘宝,不得外传的!”

青衣似懂未懂点了点头:“那便不借给他看”。

“不光不能借,也不能说!以那厮尿性若知道你有,想着法子也给你偷了”常宇叮嘱了一句这才转身出去就看见素净站在门外:“什么宝贝不能给那妖道看?”

“你也知道他是妖道,本就喜欢装神弄鬼那一套,若被他知晓青衣手里有那经书他更不务正业了”常宇哼了一声,素净难得挤出一个笑意:“道士干的就不是那捉鬼弄神之事么”。

常宇白了他一眼:“你这话若被道家的人听了,少不得两派要开撕了”。

素净撇撇嘴:“谁怕谁,说不过还打不过么”。

常宇轻笑摇头对她伸出了个大拇指便去了山崖石头一院:“明儿咱们就要走了,趁这当口带你们在蒲州城逛逛”。

“蒲州城里没什么可逛的,想去看那鹳雀楼”青衣雀跃不已,李岩因为担心安全一直拦着不让去,这下好了,胆大的回来了,便可为所欲为了。

“如你所愿”常宇打了个响指,着人去告知李岩一同前往黄河岸边怀古咏今。

在这里更正一下,最先前文写了蒲州在黄河边边,但上章节又写距离黄河几十里。是我自己搞混了,而事实上后世的蒲州即永济市确实距离黄河三四十里地,但明朝的蒲州城并非现在的永济市所在,就是在黄河岸边!其城西门外便是著名的蒲津渡,再往西就是黄河边的观鹤楼。

蒲州是座古城,在唐代和明代其规模是最大的,特别是在洪武年间最为完整和坚固,只是在嘉靖34年蒲州城毁于一场大地震,后又重建但已不复往日。

更要命的是自明朝起因为紧邻黄河,数百年来河水泛滥不停吞噬沿岸土地,距离城池越来越近,水患越来越大最严重时河水绕城而过,蒲州城也被称为河中府,到解放前城中百姓东迁留下一座废弃的古城。

晌午刚过,常宇一行便从军营前往蒲州城外,天气虽谈不上多明媚众人依然兴致颇高,快马奔驰转眼功夫便到了黄河岸边的鹳雀楼遂了坤兴公主的愿。

众人登楼望远,各有感慨。李岩博古通今给朱慈烺兄妹讲解这鹳雀楼的古往今来,指着东边的蒲津渡诉其源远流长:“这渡口自古为秦晋之交通要冲,上有浮桥,最早始建于秦,而后各朝皆有重建后毁于宋末,之后再无重建……”

常宇也忍不住卖弄:“唐代在此建浮桥是以四个大铁牛为桥墩,如今便沉入咱们脚下水底……不光有铁牛还有铁人以及七星铁柱子……”随后又一指蒲津渡东边的那个寺庙道:“阿九你可知道那寺庙?”坤兴公主举目望了一眼:“刚经过时瞧了一眼,普救寺对么?莫非有什么名堂?”

“那你问李将军便知了”常宇轻笑,李岩也笑了:“督公大人是在考量末将了”便道:“那便是元人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发生地,便是在这普救寺中”。

“竟是在这里”坤兴掩口:“那待会可好好去看看了”。

“今儿便由得你们尽兴”常宇轻笑,转头看向黄河对岸,那边有一座小城紧邻黄河岸边,周长不过四里,高不过一丈五尺,说是个城更像是个堡垒,那便是同蒲州隔河相望的朝邑城(今朝邑镇)

朝邑建城历史并不久远,距离大荔县三十里的黄河老岸崖下,在明景帝景泰二年由知县申润筑城,到成化三年竣工历时十六年方成。此时已成贼军对峙朝廷的桥头堡,里边驻兵上千,每日巡查。

他日渡河,此城不保!

常宇心中很是无奈,自古兵火伤民毁城,必不可免。

清晨,没有向阳花开,只有嗖嗖的刺骨寒风。

蒲州城东十余里外的伍姓湖畔,李岩同常宇拱手告别。

“黄河防务还请李将军多操劳了,咱们来年再见”昨晚常宇已同李岩秉烛夜话,此时临行依旧再说嘱咐,如今两军隔河对峙剑拔弩张,虽知不会大动干戈但因河面结冰双方不时潜入对方阵地袭击,小规模火拼从未间断过,此番军务皆交由他。

“末将分内之事不敢言请”李岩向来低调又谦虚,这也是常宇欣赏他的其中一点,不骄不躁也不傲,交给他的任务却总能很好的完成甚至超过你的期待,所以常宇身边人都有知道他对李岩给予极高评价:李岩办事,我放心!

“咱家为你请了帅印,最多半月圣旨便会下来,届时方便将军行事,若还有人不服军令,咱家便为将军把尚方宝剑请来!”常宇表情轻松说的却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说李岩现在部下多是刘泽清手下的那批骄横流氓,便是即将来开军务大会的吴三桂,马科等将领哪个是省油的灯,刘泽清手下那些人将领对李岩是敬服的,可吴三桂那帮人呢?

他们断然不会因为常宇丢下一句让李岩总督军务,便会乖乖听使唤以李岩唯他马首是瞻,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无论战功,资历,身份,地位都远高李岩,你若想让李岩管着他们必须要拿出个白纸黑字的名头来了。

所以常宇便立遣人回京去请圣旨,他要为李岩请个总督,像之前洪承畴,孙传庭那样的陕西三边总督,虽说现在没了陕西三边,但黄河边总行吧,要的就是那个总督的大帽子,这也叫挂帅!

为的就是镇住那帮桀骜不驯的刺头。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朝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第17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