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其次,刘泽清虽然嗝屁了,但他麾下部将可都是狠角色,一般人还真镇不住场子,若用强说不定又搞出幺蛾子,即便是对他们“义薄云天又有恩情”的高杰,也会让他们觉得有趁火打劫之嫌。

但调拨给李岩就不一样了,在军中口碑硬,形象好,善谋能战让他们心服,而且李岩是八大柱国又是常宇心服,跟着他干有前途。

按理说诸将调防当由朝廷商议后交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执行,可眼下大明的军方行动,与其说是朝廷决定倒不如直接说就常宇来决定更现实些。

因为在如何调兵遣将和行军打仗这方面,内阁和朝臣现在真的没人敢再指手画脚了,关公面前耍大刀丢人现眼不够格啊。

再说了,兵部尚书史可法自己人,五军都督府,刘文炳,张庆臻等,自己人,除此之外皇宫里的那位大佬,自己人!

至于朝廷的调兵令之类的手续,常宇只要一张口马上就会批下来,对于幕后大佬崇祯帝来说,你只要能给我灭了家贼,别说调兵令了,就是如梦令我都能给你整几首。

所以调防是小事情,让众人特别是常宇头疼的事粮草供给问题,各部动辄都是上万张嘴,一天就得上万斤粮食消耗,这对于捉襟见肘的朝廷来说压力实在是大,这个时候先别想着打左良玉还是收复西安城,先把自己肚子填饱别饿死就行了。

所以常宇的目光就投向了赵之龙和朱国弼,因为此时徐弘基还在池州否则他应该也和赵朱二人一样不由自主的一哆嗦。

常宇虽然还张口但眼神已说明一切了,再给整点呗。

先前他在南京软饭硬吃,逼这些勋贵捐了些粮食才支撑南京两万兵马西进的供给,此时已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而同白旺大战这月余除了安庆外,其他缴获粮草寥寥,倒是弄笔不小的银子。

“此事吾等回去同徐国公商议后再给督主大人回复如何?”朱国弼特别怕常宇,因为被他揍过加上这段时日随他征战,见识到了小太监的厉害,那是发自内心的怕怕,和常宇说话都开始有些低三下四了,之前还叫常公公,现在改叫督主大人了完全没一个勋贵的派头。

“也好,不管你们商议如何,要么给粮要么给钱”常宇随口一句话,听得吕大器捂着嘴直咳嗽显然被呛到了,赵之龙和朱国弼的脸色那是一个非常的难堪,却也不敢说不,便低声问道:“督主大人说个数,吾等看看能不能凑凑”。

“看汝等心意尽量而为吧,此事并非为咱家而是为朝廷,吾等食君之禄自是要分君之忧啊,你们家大业大的不差那一丁半点……”常宇又开始扣大帽子了:“南京富裕又未遭天灾兵祸,老百姓自给自足,城里头的富绅也多,吕尚书回去后可主持一场募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再穷再苦不能让将士们饿肚子,否则谁来保家卫国”。

吕大器特别吃这一套,闻言大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督主大人这话说的好啊,下官回去竭力而为”。

“那就有劳吕尚书了”常宇拱拱手:“发动南京城百姓捐粮,体现军民鱼水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哦不,那个大明梦”。

感谢老贾大赏。

不过即便南京的勋贵和百姓捐粮但依然不可能堵上那么大的缺口,九江城有囤粮王体中部不愁,安庆有粮黄得功无忧,庐州的刘良佐以及徐州的高杰都是自足自给俩人都有家底不用管他,但余下诸将数万大军可都是嗷嗷待哺啊。

所以常宇决定要对刘泽清动手了,人死了还不行,得把粮食给弄出来,心中想着便看向李岩,却见李岩对他微微一笑点点头。靠,果然默契。

但常宇也知道即便将刘泽清抄家了,也仅够燃眉之急,后续缺口还是很大,但眼下也仅能如此了,先垫着再说吧,后面慢慢想办法。

妈的,只可惜中原一带的藩王全部被贼军给端了,否则现在随便找一家去讨饭都能够吃几个月的了,反正对于要饭要出经验的常宇来说,他不担心对方不给,问题是无处可要啊。

这该死的李自成,老子要是早穿越几年过来,毛都不给你留一根!

诸将去留及粮草供给问题已协商七七八八,剩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数万将士的福利时刻。

常宇治军的精髓是采李成梁和戚继光的两家之长,一手军法严明,一手高官厚禄。

违纪就罚,有功就赏。

数万大军辗转千里血战十余场,打贼军杀鞑子虽屡战屡胜,但也久战成疲,若仅是力疲倒也无妨,而是心疲,也就是说将士开始有了厌战情绪。

这个时候除了休养生息外,最快的调节方式就是大赏全军!

这个常宇早有准备,他从济南搞了一批银子,在南京也搞了一大笔,加上这次剿白旺亦得不少,粗略估计已上百万了!

和诸将简单商议后,常宇决定拿出一半大赏全军,估摸着人均十两左右,这对普通士兵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而剩下的除了作为战死将士的抚恤金外,还要帮崇祯帝垫资。

一想到这事,常宇就头疼不已,也感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钱真的不值钱啊,到处都要花钱。

他在山西抄了那几个卖国富商给崇祯帝搞了上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中期一年的国库收入了。

提醒一下,有很多人说明朝的财政收入每年其实也就三五百万两银子,主要依据是明神宗给自己修建陵墓花了八百万两银子相当两年田赋总收入,于是便有了年收入三五百万的说法。

其实不然,明朝的财政收入分两种,现银和纳粮,现银的确是每年也就三五百,但把粮食折合银子的话那年收入当由两千万左右,最高一年是万历十三年,那一年财政收入2295.3万两。

当然了,到了崇祯末期这会……仓里老鼠都饿死了。

然而伸手要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那上千万两一眨眼功夫也就在常宇追鞑子到青州绕了一圈后就被朝廷给花费了大半,所剩寥寥。

其实说实话,追鞑子那会粮草和饷银已是不济,要不是青州衡王府出手救急,打个毛线啊!

后来南下剿白旺,更是两手空空要钱没钱,要粮没粮食,全靠一路坑蒙拐骗,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总不能任由白旺一路猛攻破了南京城吧。

历来打了胜仗,朝廷都要大赏将士,常宇知道朝廷这时的窘迫,便替朝廷先行大赏,留下的那些除了支付将士抚恤金外则是为替朝廷大赏诸将的。

将军可不是几两赏银能打发的,动辄赏金千两赏银万两的,说的时候显得皇恩浩荡,真拿出来时……算了吧,先预留些,省的到时候难堪又尴尬。

这或许也是崇祯特别喜欢常宇的地方,凡事都为他着想照顾皇家脸面,还有别人打仗都是先要钱要粮才发兵,否则雷打不动寸步不移,但常宇不一样啊,说走就走,啥都不要,而且每次打仗回来多少还能给贴补他一点!

你说这样的手下,谁他妈的不爱呀。

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安排明明白白后,常宇也得动身了,去哪?自然是班师回京,前几日给崇祯帝写了密报,他相信此时紫禁城里的那位恨不得他插上翅膀飞过去,然后在乾清宫里摆张桌子,惊堂木一拍:上回说到那白旺手下悍将王义恩率部杀至铜陵城外……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4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王朝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小太监的故事第14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