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花道:“敌人十万大军来袭,水陆并进,你不应该领兵出征吗”米柱能打仗,也是公认的,尽管他一直谦虚,认为对于战争,他只是门外汉,但是己有人将他列为当世顶尖名将之一。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旦出手,却是雷霆万钧,所向无敌。
事关南洋军立足的第一战,又牵涉到海军和陆军之间的配合,不应该是他这老大出马才是应该吗
米柱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米柱没有去前线,不过坐船去了马六甲城,视察了城防建设和军工生产,未来的日子是大战连场,必须保证军工生产,只要有了足够的弹药,才可以打仗。
南洋军主体是火器部队,对后勤依赖很大,没有足够的弹药,他们的武器,连对手的长矛和单刀都不如。
马六甲兵工厂是在葡萄牙人的枪炮制造厂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他们迅速的攻下了马六甲城,俘虏了工厂的设备和工匠们,最大完整度的保存了工厂。
担心这些葡萄牙人、西洋人不效力,不存在的,他们是西夷人不假,也信上帝,但他们不是传教士,来东方不是为了传播福音,而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南洋军开出了更好的条件。
另外,那些顽固抵抗的葡萄牙人军人、官员不是被枪毙,就是被贬为奴隶,所以怎么选择,大家的选择就不多了。
米柱制订了一系列严厉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军工的品质生产,做得好的,福利和待遇好得你难以想像,城中有的是失去丈夫的西洋女人许配给你,如果消极怠工,奴隶营就是去处。
所以兵工厂的工匠还是相当紧张,积极性很高的。
米柱将兵工厂扩大了五倍,新的工坊和车间正在兴建中,对于这么快可以恢工,米柱对于总办唐智仁的工作表示满意。
他们这工厂将可以制造大炮、火枪、火药、板甲、铁盔等武器,以满足南洋军更新换代和扩大军队的需要。
兵工厂旁边就是钢铁厂和石灰厂,然后是军营,这里是柔佛总督马拉高的驻地,但负责镇守的却是南洋军。
现在投靠他们的马拉高和雇佣兵指挥官辛格很会来事,他们现在己率领主力部队,开始北上,前往槟城,准备抵御蓬功素的南下大军。
当然,同时出发的还有王威的骑师和叶可亮、罗乾象的部队,总长扶汉明为前敌指挥官。
米柱接到安全局的密报,阿瑜佗耶王又率十万大军南下,他真的气乐了,真当我好欺负了我不想惹你们,你们倒是不依不饶,倾力来攻了。
不过米柱没有什么奇怪,如果他是暹罗王,也会这么干。
暹罗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好,向东是柬埔寨,他们是打得柬埔寨人放弃吴哥,迁都金边,但他们的反抗也越强,与南越阮氏组成联军,共抗暹罗,北边老挝,是他的属国,也是大明的属国,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石头榨不出油来。
西边的缅甸东圩王朝,那也是小强,当年的纳黎宣王是团灭了缅甸入侵暹罗大军,但他们攻入缅甸的大军也让对方团灭了,如果不是缅甸人澎涨得无边,直接进攻大明云南,惹得大明发兵来打,打得他们怀疑人生,他们暹罗人的日子未必好过。
南下才是最好的选择,敌人根基太浅,地方又富得流油,所以也不怪阿瑜佗耶王会孤注一掷,这是破局最好的方法,换米柱也差不多会这么干。
不过米柱可不会因此而同情对方,该下的狠手绝对不会容情,毕竟猪肉就这么大块,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阿瑜佗耶王朝要提前一百五十年亡国,这就怪不得他米柱了。
阿瑜佗耶王朝乃中南半岛小强,人口三百万,拥兵将近,实在是庞然大物一个,米柱下令南洋军总动员,自己亲自挂帅出征。
米柱挂帅出征,接过了指挥权。
不过米柱还是在参谋总部的协助之下,制订作战计划,并不亲自领兵。x
米柱出征,坐着他的南洋号低调抵达槟城前线,接过指挥权,统一协调陆军和海军的作战,如果不是南洋军的官兵,都不知他亲自来了。
南洋军在保密和情报方面做得很好,应该是安全局做得很好,他们查出了敌军千户长以上军官和名单,也查出了装备情况和人员配备,连行军路线也查出来了,南洋军的行军地图,精确到了村庄,每一个村庄、河流、小道、乃至一口井他们都一一详细的注明了,并配备到了百户官一级。
这全是安全局的功劳,米柱给他们加了鸡腿。
而对面的暹罗大军呢他们一直认为南洋军应该是辛格或者叶可亮,按理说应该是叶可亮的,他毕竟是明军大将,但他只有四千人,而辛格的部队则有近万了,旌旗如云,声势浩大,这才是大帅气派。
但令他们头痛的是,他们下了战书,要求明军投降,接待他们多又是总长扶汉明,总长是什么东西不是大帅、不是将军,他们只好加以想像和惴测,这应该是太监监军的一类角色。
而且他们得出结论,明军指挥混乱,水师居然不在陆军中听用,而是在海上游戈,这是水师陆师不和,正好趁乱而取之。
米柱像贼一样抵达了前线,接掌了指挥权,没有升起帅旗,也没有通知对方。
而人家阿瑜佗耶王朝的蒿贪大王则不同,人家可是祭拜天地,诏告天下后才出征,出征前大城十大庙宇为大军做了三日法事,祈求佛祖保佑,让他们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这么说吧他们法事才做第二天,米柱就知道蒿贪大王率兵南下,连其千户以上指挥官姓名也知道了。
三日法事下来,国师僧王阿瑜大师肯定的告诉他:“他们得到了佛祖的保佑,可以百战百胜了。”
然后他们准备了两天之后,才风风光光出发,这可是王上御驾亲征,为了显示王室权威,朝廷通知了各地的文武官员和百姓,让他们跪在路边等候,以确保恭迎圣驾,得沐王恩。
蒿贪大王领着十万大军,坐在装饰豪华的战象之上,在僧侣和美女王妃们的簇拥之下,一路接受百姓的仰慕祟拜,风光南下,一路上风景如画,风和日丽,连一滴雨也没有下,这是大喜之兆呀!
早在半个月前,蓬功素大军就己抵达沙墩府,他在这里建立了坚固的营盘,他们的营盘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还依托着水师大寨,可以迅速的获得补给。
明军派出了十多艘二千料大船前来袭扰,这些大船大则大矣,但又破又烂,火力又差,有的船帆都没有了,证明他们在与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交战中损失极其惨重,元气大伤,果然他们被英勇的水师击退,还俘虏了两艘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