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只是最近朝廷,取得超级大捷,全朝廷上下,都在为献俘大典而努力准备,谁都希望可以在这盛世大典中出一出风头,谁也不许搅黄了,谁搅黄,谁就是天下公敌。

所以,孙承宗将工商税剥离,也是等在献俘大典之后,才正式的宣布,下发行文给各州府,对工作进行剥离,以后地方官府,专注于“最重要的田税”,而相对较轻,没有那么重要的,则由国税局负责。

估计那时,将有许多人哭死在厕所里,不能收工商税,这得少了多少油水,这田税有定额的,即使有火耗,也有定额,大伙儿上下其手操作的空间就没有了。

这才是打中了许多人的七寸软肋之中。

怎么说呢?他们自已人做生意,自己收税,这一块就由他们说了算,而由厂卫提督米柱收,形势就不由他们掌控了。

米柱在大明官场中属于异类,他的权力很大,在许多时候,内阁都管不了他,他的东厂可以不经三法司直接的审判捉人,他要对付一个人,那个人基本是死定了。

在大明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命令米柱,但是他对米柱是极其信任,米柱又是为皇帝抢钱抢地盘,皇帝有什么理由否决他。

洪承寿好对付,但是官居一品,手下权力极大的米柱,绝对不好对付,以前东厂和锦衣卫,相互拆台相互制衡,但是在他的掌控之下,变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部门,天子最厉害的拳头,这是许多人都始料不及的,心高气傲如叶向高,早就重视米柱,认为这个人,很难对付,并且是很能折腾的。

他为什么评价米柱: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一个后生毛头小子,何德何能,担此重任?古往今来,千古风流人物,能当此赞誉者,除了谢安,还有谁人?

他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大家小心此人,捧杀此人。

知道米柱将担任国税局局正之职,叶向高的第一反应是必须制止此事,如果不能制止,必将后患无穷,这一点,三位内阁大佬不谋而合,都有这个想法,一旦让米柱介入,必定坏菜,必定出大问题。

这商税之争既是利益之争,也是皇权仕权之争,没有什么比这更加的严重的了。

三位内阁大佬都不想米柱担任国税局正,不是怕他干不好,而是怕他干得太好了,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国税局局正,侍郎级别,户部新增,向户部尚书负责,他的任命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有关,只要他们同意,内阁也难以制止。

孙承宗和魏广微会拒绝吗?肯定不会,他们与米柱一个鼻孔出气,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孙承宗和魏广微,都是庶吉士出身,但是在翰林院是学不到什么好东西,只会一味的媚上取宠,见钱眼看,如此道德败坏之徒,居然高居于庙堂之上,成为群臣之首,真是朝纲败坏,人心不古呀!他们又发现一点,想制止米柱担任国税局正,必须让魏广微滚蛋走人才行。

赶走魏广微,倒不是今日才有的想法,而是早有,魏广微父亲是东林党中人,他是天然的东林党人,但他攀附赵南星不成,反受其羞辱,入党却不受重用,处处受冷落,所以他恨透了东林党。

自攀附魏忠贤得势之后,他成为了吏部尚书,他勾结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在吏部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呼风唤雨,凡是东林党的人,一律排斥,加以打击,真心的恶心人,若论叶向高等最讨厌的,魏广微居于米柱之前。

魏广微必须搞掉。

魏广微现在当吏部尚书,别看他打击东林党不遗余力,但在朝中人缘并不差,只要不是东林一党,都可以获得他的礼遇,他的人缘比之上一任吏部尚书赵南星,可是好多了。

在六部之中,与他呼应的人可是不少,要搞这个人也是不容易,因为他掌管人事大权,前有礼部给事中万火景,御史林汝翥上折弹劾于他,结果反坐,被削职为民,逐出京城。

所以,叶向高他们又多一个难题,必须搞掉魏广微才成,否则这朝廷让他搞得鸟烟瘴气,大伙儿的日子没法过了。

叶向高其实并不算是纯粹的东林党人,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谁人可以助他达到目的,他就是什么党,借着势大的东林党,他坐享大名,再次成为首辅之后,又与东林党保持了距离。

但是他又是一个儒门信徒,仕大夫中的精英份子,仕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这是他们仕大夫的特权,无论是谁人触及这一点,都是他的敌人,必须加以对付,所以他才会与韩爌、刘一燝结盟,这既是保护他个人利益,又是维护仕大夫集团的利益。

但是他又发现一点,这个由阉党发展出来的帝党,实力非常的强大,他们团结在皇帝的周围,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他们人才济济,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但是他们咄咄逼人,压制仕权,让皇权走出皇城,向周边扩张,这是他难以接受的。

叶向高的政治斗争经验十分丰富,但是现在怎么向帝党出手,他有些犯难了,这个敌人,空前的强大,他们所做的事,也令大明走向稳定和强大,这其实也是他的理想,但如果是用剥夺他们仕大夫的权益来达至目标,这万万不行。

叶向高有他的信仰,皇权君权必须受到限制,皇帝是国家的传承,精神的像征,但这仅此而己,皇权不受限制,皇帝就会胡作非为,政治腐败,令天下百姓受苦,只有皇权与仕权共治天下,才可以令天下平稳,矛盾自消,长治久安。

所以在当上首相之后,一直主张不党不群的叶向高,也开始站队了,他原为泰昌帝师,两度为首辅,皇恩不可谓不深,但是他更看重的仕权。

只有仕权还在,他们才可以十年寒窗苦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的家族才可以享受特权带来的好处。

他叶向高两次为首辅,并多次主持会试,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一旦决心做一件事,立即可以发动人马,全力的为他办好这一件事。

米柱负责国税局,这是许多人担心的事,这激化了朝中的矛盾,动及了许多人的利益,他们在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爆发。

大明朝的工商税比较低,其实只是明朝对商业不重视的体现,并不能反应明朝商业的发展水平。

表面上看,大明朝工商税并不高。据《大明会典》记载,明初商品要交商品税,牙钱钞,塌房钞,实际上是三种税费共收。明初商税为三十税一,三种共收,实际税率变为十分取一。这样实际算起来,税率并不低的了。

而对于商业,大明朝一贯持抑制态度,因为本朝统治者采取了严苛户籍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把人民紧紧控制在国家手里,维护户籍制度,防止人口流徙,动摇赋役根基,以保“皇统万世不竭”。对于无论大小商人,必须占籍才能合法贩运经营。无路引,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

路引是什么?就是离开出身地,到其他地方去,居委会给开的介绍信。否则离开出生地十里,就极有可能掉脑袋。甚至百姓外出打工不归,邻居都要受到牵连。在人员流动如此被限定的情况下,商业怎么能兴旺?甚至连思想都会僵化。就像现在那些偏居一角的小山村,由于和外界没有人员流动,没有商业往来,几百年可能都一个样,而这一切禁锢,只不过为了用以维护明皇朝的长治久安。

天子近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5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明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子近臣第5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