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大明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大明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在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致于当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纵观明初至正统年间,明朝税收大致在1500至2200万两,土木堡之变,中央政府军战力严重不足,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心无力,地方官员武将开始圈占土地,军户逃亡严重,军事中心由中央变为边防军,正德年间税收只有600至800万两,到嘉靖年间北方和南方同时遭到攻击,税收更低,全年税收不会超过400万,并且边防军开始出现拖响,军力严重下降,无法抵御蒙古军队。

隆庆年间,俺答封贡,北方安定,税收有所增加,万历张居正改革,国库年余400万,以后两朝稳定发展,崇祯时期内忧外患,财政出现赤字,加派三响,税收在800至1000万,但是全国的土地多半在官绅手中,很少一部分农民承担了全国的税收,使得这些农民相继破产,加入流贼,加速明王朝的灭亡。

米柱调查了大量的文案和数据,调出了大明历年历代收入的明细,画出了一张曲线图,这一张曲线图令人一目了然。

就是朱由校也看得明白,他不禁疑问:“为何二百年前,大明岁入可达上千万之巨,而现在,反而越来越少?成祖之年,动辄打仗,大搞建设,还有剩余,而今之世,国家居然无法调动二十万以上的军队?”面对这严峻的问题,连他这头脑简单的人都明白了然,更不用说朝中诸公。

赵南星道:“国朝之初,宗室人口不过几百人,而今之世,人口多达数十年,俸禄极高,又免税,国家收入自然极少。”

宗室开支确是大财政一大难题,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孙承宗道:“赵相公!本官就不问你,现今宗室有多少人?每年开支有多少,拥免税田亩多少?如果赵相公想知道,随时可以来户部查,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赵南星脸上一红,他说道:“新税法与宗祖家法有极多冲突之处。”这年头,一句祖宗家法可以挡住许多问题,与祖宗家法有违,就是不行。

孙承宗道:“有冲突?没有呀!新税法中,没有一条是新增加的,相反是尊从祖宗家法之训,重拾祖宗荣耀,太祖为何规定进士、举人、秀才的免税田亩?因为即使有功名在身,也对国家是负有责任的,但是到了后来,变成了全免,这才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公然违抗扭曲祖法,以致国家财政收入日蹙,入不敷用,国势一日不如一日,重新丈量田亩,清点田册,征收商税,在所必行。”

韩爌嘿然道:“孙大人身为翰林学士出身,却一味导君逐财,与民争利,这是为人臣所为?”

孙承宗道:“本官身为计相,所做者,是用尽一切之手段,为大明开源节流,本官不像韩大人,解决财政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请开内帑。”

韩爌怒道:“你!作为一翰林学士,汝只知一味媚上,是何道理。”

第363章前路艰难

连马后炮聂正、坐地炮李思恭这样的清廉中立派都不敢点头,其它人可想而知。

大臣们告退之后,朱由校在御书房接见几位心腹,他说道:“必须搞掂六部和内阁,这一部分由朕、孙公、魏公公负责,至于地方抚督布政使,则由维新负责,事关大明百年大计,以稳打稳扎为前提,咱们不争一朝一夕,稳步向前,但是新税法在所必行,朕不会将这问题留给子孙后世。”

孙承宗、魏忠贤、米柱等齐声称是,他们必须游说大臣们,才可以令新税法通过。

在造势方面,现在《大明日报》,头版头条,尽是新税法的问题,在汪文言等包装之下,新税法成为拯救大明唯一之法,百姓减赋,官绅加赋,轻易的获得了天下百姓的支持,百姓们无不齐声欢呼,高曰:“天子圣明!”

如此心怀天下,关照百姓,小太祖之名,不径而走。

东厂宣传处倾巢而出,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资源,共同挑起关于新税法的话题,两京十三行省,凡是有酒楼茶肆之地,尽皆讨论这新税法。

为了让百姓易懂,宣传处全力宣传,新税法是百姓减赋,官绅加赋,国税局不收百姓之税,只收官绅之税,这么通俗易懂,轻易获得了民心。

至于米柱,为什么把地方抚督布政使交给他?这是因为朱由校知道,他这位厂卫提督,秘密监视所有的四品以上官员,他们应该有这些人的黑材料和把柄,而米柱居然一言不发,直接默认,这意味着他是真的有一些把握。

孙承宗道:“维新这么有把握?”

米柱道:“孙阁老有空应该去东厂坐坐,资料处会有您感兴趣,对你有帮助的东西?”

孙承宗道:“传闻厂卫秘密监视四品以上官员,这是真的?〞

米柱道:“道听途说,不足为凭,又没有证据。”

这明着否认,其实是承认了,只是字面否认,有些事你可以这么做,但不可以这么说,孙承宗是同道中人,有知情权,知道得更多,对他们共同的事业有好处。

孙承宗微微一笑,多智近乎妖,名不虚传,有这么强而有力的臂助,他们的目标又近了一半。

米柱能成为皇帝身边第一号红人,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外间一直传闻的媚上幸进,像米柱这种忠诚又能力超强的人,会赢得任何一位帝王的信任和重用。

朝臣们不肯点头,这是意料中事,大明历代要加税,都是困难重重,抯力不小,这一次居然向仕绅们收税,没有人造反,这己是万幸。

当然,没有人造反,是因为辽镇的一系列胜利,米柱知道奢崇明必反,这构建在大明在辽镇完全失利,丢失了整个辽镇,大明官军在建奴面前不堪一击。

现在反而是大明节节胜利,建奴主力相继被灭,这货还敢不不敢造反?失去了外部环境因素,米柱也不敢肯定了。

一个蛰伏和听命于大明几百年的土司会反,这一点许多人都不信,论在大明权力体系之中,最实在的就是这些土司老爷们,封地在手,赋税自理,兵权在握,政事自决,大明尚未建国,己存在几百年,估计大明不在了,他们依旧存在,他们是西南一个极其特殊的利益团体,如果主动造反,这是找死,给了朝廷一个剿灭他们的理由,就像播州杨应龙,独霸播州近八百年的豪强,烟飞灰灭。

所以东厂给巡抚徐可求、兵部、内阁的备忘录,告知奢崇明父子有反意,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他们认为东厂在生事,所以置之不理。

永宁奢氏势大,又与水西安氏同气连枝,势力极大,己到巡抚徐可求寝食难安的地步,小小一石柱,都能出兵六千,势力更大的永宁,潜力更大。

借刀杀人是既定政策,徐可求不会因东厂一句话而改变,既然奢氏父子有反意,更应该借机削弱,大明几百年的土司政策,就是这么干的。

天子近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3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明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子近臣第3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