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孙承宗认定一点,收税者,就必须多者多收,少者少收,向更富的利益集团收税,这才是明智之举。

孙承宗他是一个倔强固执的人,一旦决定这么干了,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头,一条路黑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

孙承宗一言不合,就写了一个万言书,这是关于如何向官商们收税的,内附具体执行方法、细节等等。他认为自己的万言书方案,做得非常好,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见,能做成这样,是非常了不起的,也就是他才能做出这样的方案。

这将是大明自一条鞭法之后最伟大的税制改革,就是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也可以和租庸法、两税法、青苗法等相提并论,影响一个时代的人,成为历史上有名,受人景仰的伟大改革家。

王安石、张居正是真正为民思考的人,他们受千夫所指,恨其者倾三江之水污之,带着骂名归隐,但是历史和人民将会还他们一个公道。

孙承宗做得更狠,直接向当官的征税,这也得罪人则是更深,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他们认为这是颠覆士大夫特权,旨在媚上取宠,推翻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础,他也有了心理准备,将会面对更多的仇人,所以他接受了米柱的建议,由东厂保安司派人去保护他,这是一支专门为保护高官而训练出来的团队,在他们演习给孙承宗看了之后,马上接受了米柱的建议。

因为提出了这新税法,东厂也将他的安全处境上调为极其危险,随时面临刺杀或攻击,所以才会派出精干人员,负责保护。

第361章新税法

明朝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低薪养官的政策,像七、八品之类的官员,一年就几十两那生活就是太清苦了。

大明朝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官员定这么少的俸禄呢?这主要是源于朱元璋时期,就对大明官员的工资做了超低的安排。

太祖朱元璋治国严谨,对官员薪资要求极其严苛,加上他出身寒微,个人生活节俭,这也影响了他对官员俸禄标准的制定。明朝会有那么多的贪污腐败,实际上也是与朱元璋制定的官员低薪制度是分不开的。

这样的俸禄体系导致了官员走歪门邪道,有的不惜以身试法。诸如通过“三节”、”两寿”收取红包或其他灰色收入,甚至是贪污受贿,形成不收好处不办事,收了好处枉法办事的官场乱象。

当然,官员还是可以享受一些福利,主要是可以豁免纳税和服兵役,这是明朝官员的重要待遇之一,以至于当时很多官员都去买田购地,通过这种方式理财,达到逃避赋税的目的。

既然明朝基层官员收入那么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争相拥挤进入这个体制?这是因为,虽然官员名义上的俸禄不高,但实际上福利待遇还是十分丰厚的,而官员又是铁饭碗;再就是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和市场要素还不成熟,可以从业谋生的渠道狭窄。所以发奋读书,争取金榜题名,来成为官僚集团的一员,仍然是当时读书人的终身追求。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官僚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巨型畸形集团,他们己成为这个国家身上巨型吸血鬼。

米柱的计划考虑到了多方面的问题和细节,其中最重要的收税,则是由他专门部门负责。

商税由新成立的部门,国税局征收,这有点像后世的国税地税分流,另有新成立的国税局,是仿效米帝的国税局的组织,由他们负责收税。

最得罪人的活计,当是向官员收税,也是最难搞的活计,地方官员向官员收税,这简直扯蛋,让他们收税,多半会扯出一承宣布政使司只有茶税只有二十两的笑话。

国税局是一个全新部门,归东厂和户部双重领导,主事为局正,从三品,只须向户部尚书或者东厂提督或者皇帝负责。首任局正由户部右侍郎洪承畴负责。

国税局负责商税的征收,他们没有制订税收的项目和类型,只能跟据户部和朝廷制订的税法前去收税,而且是最得罪人的商税。

另外成立海关总局,负责海关的建立和税收,负责统管沿海市舶司,沿海所有市舶司,归总局管理,不再归地方负责。

米柱推荐泉州知府刘守仁任海关总局负责人,海关依旧归东厂和户部双重领导。

国税局和海关总局的成立,算是将这一切完善了起来,万里之行,始于脚下,只要出发了,总有低达的一刻。

这国税局,完全是仿米帝国税局而建,是一个认钱不认人,拥有武力和暴力的部门,他们收税的对象,是有权有势的官员,没有锦衣卫这暴力机构的支持,他们将一事无成。

新成立的国税局,交给洪承寿负责,这是一个智商高,极其聪明的人,他一直坐冷板凳,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现在可以独掌一部,正是大展拳脚,一施平生抱负之时。

他对于这职位十分满意,只需要向有限几个人负责,然后自行裁决,他们负责管理的,还是向官员收税,意味着得罪最有权力的一帮人,也意味着可以搞他们,管理他们,这一点,让洪承寿十分满意。

这个部门,由皇帝倡导成立,当然会获得皇上的支持,这也意味着他走入皇帝的视线,成为天子近臣之一,搞得好,他就相当于宋徽宗的东南王朱缅,虽然从七品市舶司提举,但却权倾天下。

在大明也有一些官儿,官衔极小,但权力大得吓人,比如六科给事中,虽然七品,与知县同级,但是权力之大,知府也不如,一旦任期满转秩,肯定会升三四品大官。

又如京城城门吏、运河各地的运转巡检们,那一个不是官小权大,令许多二三品大官,也自叹弗如。

米柱的力邀和保证,令洪承寿十分心动,他升迁过快,一直被人诟病,加上有衔无职,泥胎菩萨一个,京城的从三品官员们不少,其位子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能有一个实缺,还是部门主管,洪承寿决定冒险一博,拼了。

第362章财政

大明初期到末期的赋税收入,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那么,明朝末期的财政困难,自然是因为国家的赋税,没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了。收入基本不变,开支却随着人口的增多,而不得不增多,这样当然就造成了困难,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还有一点,如果说赋税收入,没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那么至少每个人感觉到的税收压力,应该远远低于明初吧可为什么反而明朝末期,到处都是一片对赋税过高的抱怨,到处都是叫苦连天的声音呢

如果说,是后来增加的军饷,或者额外的加派过多,这也不通。要知道,明成祖时期,修建紫禁城、营建武当山建筑群、郑和七下西洋、五十万大军五次北伐蒙古、几十万大军屡次南征越南,这几个事件,随便单独拿出一项来,所造成的财政开支,就远远高于崇祯时期所有的赋税收入、辽饷剿饷练饷的加派,以及地方上额外的加派的总和。

但为什么明成祖时期,百姓对负担虽有一定抱怨,总体上却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社会保持安定,而到了明末,增加赋税,造成的反对声音,会这么巨大

天子近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3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明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子近臣第3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