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洪承寿的问题是资历太浅(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人家李逢春资历再浅,可是有翰林学土之身份,更是太孙、太子、皇帝的日讲官,这是帝师身份。

洪承寿通过李逢春加入太孙党,在庚辰宫变之时冲锋在前,也算是为朱由校登位,立下功劳,由郎中升右侍郎,如同坐火箭,资历是浅了一点,在户部很不受待见,各司的主事们也不太尊重他,当他是泥胎菩萨来着,如果不是有帝党身份,早己让人挤出户部。

洪承寿的人生经历,相当励志,万历二十一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年才二十八岁,己念户部右侍郎,虽然是虚职,但己是相当了不起,与李旦是老乡。

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

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

洪启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

洪启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赏识。

洪启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有的好的出身排名后,让洪承寿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等,因巴结上帝党而飞黄腾达,只是也被人冠以一幸进之名,颇受清议非议。

户部原尚书李汝华是非常不爽洪承寿的,基本是让他投闲置散,光领一右侍郎俸禄,不挂任何实职,算是架空的了,幸好李汝华告老远乡,孙承宗上台,让他掌管了一个部门,负责北直隶的赋税征收,才有一点活儿干。

米柱知道这家伙是一个相当聪明,能力出众的人,只是他们有点拔苗助长了,米柱让他骤然升至侍郎之位,令许多人嫉恨,难逃幸进之名,他没有选择,只好与米柱他们一条路走到底。

米柱知道洪承寿其实是一个能人,后世将之排为古代十大谋士之一,十大智商最高的人物,与姜子牙、张良、李斯、范蠡、管仲、魏征、诸葛亮、刘伯温、赵普齐名,清军可以横扫江南,洪承寿是出了大力,能获两国帝王全力赏识,高官厚禄,影响两朝代几十年政局的人,又岂是易与之辈?

米柱其实算是阉党,正统的读书人,是不会与他们合作的,特别是这些进士出身的,更是看不起后宫幸进之人,米柱他苦心经营,愿意为他所用的,也没有多少人,一方面米柱选人极严,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投效,如果不是有皇帝这招牌在,他们一个也打动不了,没有一个进士愿为他们所用。

米柱知道洪承寿愿意,他是一个聪明的人,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是明智选择,不会一味死扛,而且洪承寿也知道,如果不趁此机会混一实职,他这右侍郎彻底边缘化了,只怕很快会打发去光禄寺、太仆寺,做一个有衔无职的高官。

米柱与洪承寿回到东厂,他们连夜谋划,为对方的反抗作好准备,可以想象,向官员收税这消息一传出,必定天下清议滔滔,仕林和官场必定疯了。

这是动人蛋糕,等于撼动“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神圣规定,这是在剥夺仕大夫们的特权,他们不疯才怪,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利和既有利益,他们会拼死一战。

仕大夫不用交税,是建立在仕大夫拥有特权的基础上上,交税等于剥夺特权,一个聪明的仕大夫和官员,他们清晰的知道,俸禄什么的只是浮云,每年的冰敬碳敬都比俸禄多,贪墨枉法的人其实是傻比,拥有官身,拥有权利,可以合法的弄来不少的银两,比如让家人做生意,光是税金就可以省下一大笔,凭着官身护体,做什么生意不是无往不利,不是占尽便宜?

那一个官员家族,不合理避税,不让家人做生意的,一个兴旺的大家族要顺利运营,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的,有钱才好办事,才能无往不利。

更重要的是,一旦交税,意味着特权被取消的同时,自己做生意的经营规模,也让人发现了,这非常的不利,所以孙承寿在朝廷上刚提出,马上招致了其它官员的一致敌视,他们对此,十分的愤怒,令人恨之入骨。

米柱是一个凡事谋定后动,先行动,后布局的人,他知道士大夫团体力量的强大,他们一盘散沙,相互争斗,如果联合起来,他们可以让皇帝也低头,万历皇帝就吃尽了大臣们的苦头,二十八年不上朝,其实是有说不出的苦涩,私自收点税,都让大臣们教做人。

现在的问题不是私自收点矿税茶税,而是直接往这帮人口中挖肉吃了,他们不炸毛,会同意才怪。

大明毕竞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家,没有什么相权、神权分权,朱氏统治大明二百五十年,皇权深入人心,任何对皇权直接挑战,都会被直接辗碎,所以士大夫们十分聪明,他们不会直接对抗,直接对抗就是让皇帝拿下诏狱,打死了活该。

对抗皇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挟民意自重,以民意迫退皇权,像万历年间,皇帝往天下广派税监,侵犯的其实是地主豪强私益,但这些人十分鸡贼,转嫁危机,在他们的教唆之下,跳出来与之相斗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法不责众,人一多,皇帝也没有办法,只好退却了。

米柱知道对方的套路,绝不会允许这情况出现。

第359章妖孽再现

米柱知道对方武器是什么?就是清议,就是由读书人所掌握的舆论导向,这也是清流们的一大杀器。

米柱为了对付清流们所掌握的清议,煞费苦心,经营己久。

这利器就是报纸,也就是由司礼监经厂所掌管的《大明日报》,今年五月,《大明日报》销量正式突破四十万份,是第一大读物。

这还不算,米柱在全国十三大承宣布政使司驻地开设锦衣卫分卫,名义是为了保证厂卫利益,其实召开《大明日报》地方分社也是主要任务之一,《大明日报》分社遍及两京十三行省,销量直逼二百万份,它们借助大明发达的驿站系统,送往各地。

大明有二百万读书人吗?肯定没有,识字的总人数应该接近,大明识字之人,人手一份,这还得了?

在《大明日报》推出后,成为了茶楼酒馆必备的神器,许多茶楼为了照顾那些不认识字的客人,安排一些认识字的,当众朗读,吸引了不少的闲人顾客。

这已相当于后世民众中集中在村头听无线电收音的场面。

《大明日报》报道皇帝大婚,是销量最高之时,说销量,其实是言过其实了,因为《大明日报》一开始,就是免费的,这让许多有心跟风的学不来,这投入也太大了,而且必须向司礼监报备,获得批准之后,才可以办报,否则就会让锦衣卫砸了。

天子近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3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明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子近臣第3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