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水舰队在,也不怕吕宋有变,这吕宋军是他按现代军制一手建立,多权分立,多巨头制,没有人可以做到独霸大权,而且吕宋这小地方,许多生活用品都要靠大明支持,大明一旦封锁,他很难支持下去。
所以米柱现在是全力以赴,希望搞好这开发工程,朝廷不让他们搞租界,他们就搞有实无名的,以他目前的强大的力量,在闽地推行的恐怖统治,基本己无人敢搞违抗他的命令,对他的命令是睁只眼睛,闭着眼睛。
最让米柱高兴的是,郑芝龙从日本返回,作为控制日本外贸贸易的集团,他们与幕府和许多大名都保持了密切的贸易关系,这一次去日本与大名们谈判,主要是推销胡椒的,不坑日本人坑谁?
在日本,胡椒还是价比黄金,郑芝龙与许多大名达成协议,每个人半斤胡椒,卖与米利坚,如果是女人,则要加三两银子,如果米利坚用玻璃支付,每块玻璃换一个,一个极品琉璃杯子(还是玻璃)则可以换两个。
米柱仰天狂笑,老子有一千吨胡椒,玻璃更是垃圾,可以换到你小日本国家破产,米柱压下内心的狂喜,一拍郑芝龙的肩膀,说道:“郑千户,办得好,立下大功,本官十分满意。”
“谢大人!”对于米柱的赞赏,郑芝龙就像是吃了人参果,全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毛孔,没有不爽的,他笑得合不拢嘴,腰都弯了下来。
米柱道:“郑千户确是办大事的人,等这胡椒换完了,本官定当奏明圣上,为你弄一袭蟒袍,你郑千户是光宗耀祖了。”
郑芝龙喜得心儿都要跳出胸腔之外,他连忙跪下,大声说道:“多谢大人。”一连磕了三个响头。
全米利坚集团,有资格穿蟒袍的,只有米柱和李旦二人,放眼整个福建人,也不超五个,还得算上叶向高和李旦,李旦的蟒袍,不但随便穿的,只有在重大场合才穿,平时是供奉着,早晚上香,有专人看守,他老郑如果有一袭蟒袍,那一个威风,那是谁能相比?死后用于陪葬,这风光,连祖宗见了,都要羡慕呀!
米柱道:“日本的人口价格这么便宜?”大明也有人口卖买,不过仅限于佣人丫环或从妓,政府并不鼓励,民不举,官不究,但这价格,绝对不会这么便宜。
这是米柱身居高位,不了解行情了,这半斤胡椒,“市价”八十两(一斤十六两),不便宜了,对于他是垃圾来的玻璃,市价一百两,运往日本更贵。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价格相当高,他们还当米利坚的人是傻子,争相卖呢?等傻子回过神来,就没有这好价钱了。”
郑芝龙道:“日本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损失了大量男丁,男女比例,严重的失衡,女人就不值钱了,往往二十两银子,就可以买到一个,更有甚者,给她吃饱饭,就跟你走。”
米柱大悦,说道:“老郑,此事由你负责,本官先记你一功,人来,摆酒,本官要宴请郑大人。”
如果能成行,将极大的缓解他们的人口压力,现在完全可以喊出新口号:“来了就是吕宋人,送田送房送老婆!”
在移民方面,汉人方面什么人都欢迎,至于外族,女士优先,等一百几十年后,这些就尽成汉种了。
郑芝龙十分高兴,米大人可是相当高冷,很少接受人宴请,更不用说请人吃饭了,这集团里当得米大人宴请的,只有李旦和李国助二人,但他们二人,什么身份?是岳父是大舅哥,别人羡慕不来的,他老郑才是第一个获得大人公开宴请的人,这荣耀,谁人能相比。
第258章反击打脸
米柱设宴招待郑芝龙,在米利坚内部引起极大的轰动,米柱位高权重,又有名士之风,是天子一号红人,米利坚集团至高无上的存在,现在他请郑芝龙吃饭,还亲自倒酒相敬,郑芝龙受宠若惊,这时代没有朋友圈,如果有,他非第一时间发朋友圈不可。
用胡椒、玻璃换人,米柱是真正做梦都笑醒,这将极大缓解他们的人口压力,也缓解了资金压力。
后世日本学者伊藤博文在《日本没落》一书之中指出:“幕府将军和大名用胡椒和波璃与大明换了几十万人口,是日本没落的开始,在十五世纪,即使是战国时代的日本都无比强大,他们派出浪人攻打大明沿海,丰田秀吉还差点占领了朝鲜,但自臭名昭著的胡椒换奴隶贸易后,日本在十年时间内,流失了近百万人,全是青壮,其中有七成为年轻妇女,大量人口的流失,让日本无人耕田,拥田几十万石的大名,都要自己赶牛耕田,贵族沦为农夫,日本青年唯一的出路,就是偷渡去大明、吕宋和澳州,日本遂成纯农业渔业穷国。”
日本一直是中华的大敌,想想后世,他对中华造成多大的伤害?现在好了,居然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决,米柱自我陶醉:“我真是非常厉害,非常优秀。”
所以米柱让黑水舰队三大指挥官之一的郑芝龙负责此事,出动军舰护航,以确保万无一失。
后世亚盟,以海军称霸全球,亚盟海军公认的创始人是李旦、李国助、李暮、颜思齐等,其中并没有郑芝龙之名,因为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外号贩奴舰队司令官,这是一个相当羞耻的外号,进入文明时代的亚盟,一直处于羞于提起之事。
但是在米柱时代,贩奴舰队司令官郑芝龙,却是米柱手下最有权势最受看重的司令,他每次返回大陆,必受米柱宴请,他的儿子郑成功,也成为米柱的学生,与米柱的三个儿子并称为帝国四杰。
不过米柱的贩奴贸易又与传统的奴隶贸易不同,他们不会剥夺这些人的身份,而是称之为移民,进入宝岛和吕宋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组建家庭,一旦组成了家庭,就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贷款,用于购买农具和生活用品,他们住着政府免费提供的房子,耕种着政府提供的土地,开始五年,交五成的税,五年之后房子归自己,土地交二成的税,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这吸引了许多移民自发的涌入,据历史记载,在十六世纪初期,大明处于历史上罕遇的小冰河期,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年年欠收,民间压力极大,幸好在这一时期向外移民几百万,加上土豆、番薯、玉米的普及,安然的渡过了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期,后世的历史学家,对当时的大明康熙皇帝朱由校赞不绝口,是一代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逊色的伟大君王。
不能搞租界,却多了日本这条路子,不但解决了手中积压的胡椒,还解决了人口危机,这叫柳暗花明,米柱大为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