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柱道:“卫所兵残弱不堪用,只有募兵,才堪一战,把兵养成了狗,还指望为你打胜仗,这是痴心妄想。”
孔德兴道:“超出了这么多指标,让御史们知道了,这可不妙。”
米柱道:“这一批兵将会布署在海岛上,会水者,适应海洋生活,有海上经验者优先,这是一支全新的部队,是黑水卫队陆战队。”
虽然没有打出海军陆战队的招牌,但他是计划成立一支海军陆战队了。
孔德兴喜道:“多谢大人。”作为一个将领,手下兵多,他就高兴。
李天华则道:“米利坚商行,有必要拥有黑水卫队这样的武装吗?这一个不好,就是蓄养私兵之罪名呀。”
米柱道:“这是大明的东印度公司呀!当然必须拥有大量的武装卫队,他们会逐步布署在海内,在大明,他们连一件武器也没有,谈何私兵?”
其实米柱也明白一点,这个有罪无罪,与法律无关,只看谁人强势,谁人掌权,掌权的说你有你就有。
李天华则没有想这么多,不看他年纪比米柱大,其实远不及米柱有城府和深沉,他说道:“听说维新准备巡视东南,这可是一件美差?”
米柱道:“这是公务,若果事成,可让大明海域百年太平,如果事败,米某是大明的罪人了。”
杨如花啐了一口,不屑的道:“你可是一个熬鹰的老手,岂能让鹰啄了眼,这一趟回来,少不得名利双收吧?”
米柱笑道:“全靠郡主大力支持。”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谈笑,不知不觉日之将晚,客人们散去之后,杨如花拉着米柱道:“我们去看花灯吧?”
米柱道:“花灯有什么好看的?不如回去研究洞玄子三十六式岂不是更好?”
杨如花道:“有的是时间,大后天你就要出发了,我们元宵看花灯的计划不成了,我们还没有一起出去玩过呢?”
米柱一想到此节,欣然同意,他们应该是一起的出去玩儿,他心智成熟,但杨如花可是年轻人心性,正是贪玩的年龄。
米柱乃厂卫提督,身份贵重,出入有大批扈从,平时是享有让人肃静回避的权力,现在出行,也是大批高手追随,只是都化了妆,一副微服私访的样子。
杨如花道:“你用得着这样吗?”
米柱道:“我不会武功呀。”
杨如花一拍胸口,说道:“我可以保护你。”
米柱道:“不行!本官身份何等尊贵,出了差池,置天下苍生于何地?”
杨如花气得翻白眼,如此怕死,如何当东厂提督?
他们换上便服,披着厚厚的皮裘,乘坐马车出发,前去附近热闹的集市。
京城是有宵禁的,但是皇帝有旨,初一至十五,金吾不禁,普天同庆,共享太平盛世。
米柱一行二十多人,前呼后涌去夜市看热闹,这与许多贵公子出行一样,在京城这权贵云集的地方,并不奇怪。
米柱看见即使是这么冷的天气,冷得人直打哆嗦,但街上还是有许多人,只是大多数人随身带着取暖的小铜炉,米柱夫妇也不例外。
街上华灯初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照得街上一片光明,街上男男女女,换上新的衣服,高高兴兴的逛街,而街上则是摆满了东西售卖,就像>>
第232章宣传
杨如花看得拍手叫,小脸冻得红通通,却是十分高兴,她问道:“老公,我们为什么不买一些烟花玩儿?”
米柱一拍手中的折扇,说道:“本官贵为朝廷大员,搞这些玩儿,岂不是让人发笑?”
这么冷的天,街上的人不是披看厚厚的皮衣,就是手捧小铜炉,只有一种人,还是手持折扇,只是没有打开扇风,这就是书生们,扇子可是读书人装B的利器,米柱也不倒外。
杨如花气得翻白眼,她说道:“你这么大的官儿为什么喜欢躲在媳妇儿怀里睡觉?”
侍卫们忍着笑,远远闪开。
米柱恼羞成怒说道:“你怎么可以如此?让本官颜面何存?”
杨如花向他作了一个鬼脸。
米柱叹道:“这么大一个人。”米柱看见街上热闹繁华的样子,心中十分欣然,百姓可以安享太平,是因为有他这种人默默付出,修合无人见,勤缘有天知。
杨如花道:“老公帮我买个风车!”
“老公!我要小糖人!”
“老公!我要冰糖葫芦!”
“老公!我要棉花糖!”
“老公!我要良乡粟子!”
米柱一律不从,说道:“堂堂伯爵夫人,成何体统!”最后是买了一包桂花糖,条件是不允许当街吃。
杨如花很是高兴,特别是遇上当街表演耍杂、卖艺、表演戏曲的,更是挪不开脚步,她可是一个喜爱热闹的人,与性子清冷的米柱相当不同。
米柱并不喜欢热闹,他更像是一个看戏的人,冷眼旁观,默默注视,并不介入,他美其名曰叫上帝视角。
他们一行人,男主人俊美,女主人高贵,保镖们彪悍、凶神恶煞,全部配备武器,一看不是好惹的人,所以路上行人都是能闪则闪,这让米柱体会到特权的好处,他喜欢高高在上让人尊敬或者畏惧的感觉,这一切是他努力得来,他居之不疑。
他们来到一间外形高雅的酒楼,里面传出热闹的啰鼓声和丝竹声,并传来阵阵轰然叫好声,这是一家带戏院的酒楼,杨如花最爱的就是看戏,她高兴的道:“老公!我们去看戏吧?边城英烈传哎!说不定有你哩!”
《边城英烈传》是米柱让抢手写的章回式,说的是沈阳卫之战前后的英雄故事,当然是加入了许多美化吹嘘的成份,是现在最受欢迎的主旋律,红遍大街小巷,受全民追捧,一如后世《以人民的名义》。
现在有戏班子改编成京剧,结果大受欢迎,当然,这些戏班子是不会支付米柱版权费的了。
《边城英烈传》分为四部分《巡狩辽东》、《边城风云》、《边镇血战》、《精忠报国》,是现在大明百姓最受欢迎的戏曲,借着这一股东风,米柱也成为了一代忠臣,人气大涨。
现在上映的是《边镇血战》。
米柱是没有看过,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但架不住杨如花喜欢,硬是拉了进去,包了一个雅座,叫来茶水瓜子,开始看戏。
米柱很少看京剧,在他成长的年代,京剧己是高大上的国粹,真正流行的是电影电视作品,看惯了视觉特效大片,是对这些布幕戏提不起兴趣的,而且京剧,连布幕都少,全讲一个意景,更勾不起他们的兴趣了,这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
这里讲到奴尔哈赤指挥六万大军围攻沈阳卫,日夜不停的攻打,城市危在旦夕,大帅定下策略,沈阳卫官兵以死相抗,力拒建奴,袁巡抚则亲率大军驰援,双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