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柱笑道:“如何敢当!如何敢当!既然这维新与大人相互欣赏,这个维新就不再试探了,左副都御史张正望外放云南布政使司,皇上对于左副都御史接任人有所疑惑,吏部提名佥都御史左光斗,但这又通不过廷推,内廷魏公公有意提名亓大人。”
这个亓诗教眼眉一扬,这可是一个大肥缺。
太祖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等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110人,让他去做左副都御史,这是大大的优差,言官中的大佬,当年他以吏科给事中之位,就可以在朝中挥斥方遒,为齐党首领(礼部尚书赵秉正反而不行)一旦外放,就是巡抚级了,这对于这个亓诗来说,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个朝廷的形势又与以前大大不同,在三党联盟围攻这个东林党得胜后,联盟失败,三党为人事大权相互攻讦,反而让东林党在了喘息之机,这个先帝泰昌帝还是看重东林党的,诏回不少被贬斥的东林党大臣,比如叶向高,但是缺少原版的移宫案,这个东林党也做不到强势崛起,辗压其它,所以朝中乱局一团。
反倒是不声不吭的楚党,因大佬熊廷弼之战功而威望大振,有后来居上之势,而担任司礼秉笔的魏忠贤也成为了不可小觑的一环,这个司礼监权势犹在内阁之上,他们肯定会在权力分配的盛宴中分一杯羹,成为新的政治势力。
不过无论是魏党、东林党,远没有原版势大,魏忠贤上有王安,又不兼提东厂,权势大减,但在内廷依然是第一,他的圣眷也是第一。
东林党则是内有齐党、楚党夹攻,算是某种平衡。
这个左光斗是东林党中的少壮派,在新帝登基后任左佥都御史,杨涟、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合称六君子。他通不过廷推的原因很简单,资历浅,对于这一切,这个亓诗教是知之甚深,这个内廷魏忠贤是终于向外廷下手了。
而米柱则是有些奇怪,因为他这才想起,以前的米柱似乎颇为忠情这个左遗直之女,在诗会上公开做诗表示爱慕之意,但出生清贵世家的左女似乎并不看得上锦衣卫军汉之家的米柱,但在米柱的两首名诗一出,在京城诗坛大有名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若只如初见”打动了多少人?
但米柱醉心于钻营官事,不再出现在诗会,也没有新作出,令不少人为之扼腕,如此才情,却醉心于做一浊吏,追求功名,最近流传于京师,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的《送别》就是出于米柱之手。
这些米柱知道,这个京中老油条亓诗教也知道,这米柱抯止左光斗更进一步,这是在报复吗?以前作为东林外围人士,不得其门而入,现在身居高位,却拒绝与旧友来往,还成为了打击东林党的急先锋。
米柱拉这个亓诗教入伙,是看中对方在齐党中的号召力,方从哲既去己成定局,齐党无靠山,正好招揽,让自己在朝中有发声之人。
米柱在拉这个亓诗教入伙之后,又火速的在晚上会见了另外一个人,新任河南巡抚张续我。
这张续我乃前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张国彦之子,生有异质,七岁能文,年方十九中举人,万历八年中进士(二十岁),现任工部侍郎,张我续有妻妾百余,其中有一个是魏忠贤的侄女儿,长相极为丑陋,以前张对她十分厌恶。但为攀附魏忠贤,不得不虚情假意,对丑妾极为尊敬,接着带三万两银子,去见魏忠贤,口称“侄婿叩头”,使魏大为开心,就让他拿五千两银子捐助殿工(修缮宫殿),获得了河南巡抚的缺。
河南巡抚,全称“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理河道屯田”,为本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抚职位。宣德五年,遣兵部侍郎于谦巡抚山西、河南。正统十四年,以左副都御史王来巡抚湖广、河南,并不常设。景泰元年,始专设河南巡抚。万历七年,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今年八月,李养正任期满,上调刑部尚书,这成了朝中竞争最激烈的位子之一。
这个张续我走了魏忠贤的路子,获得了这肥缺,说起来这张续我与米柱颇有渊源,张续我是一个善于钻营的家伙,他的妾是魏忠贤侄子魏良卿之女。
这货现年六十,见魏忠贤得势,便娶魏良卿之女为妾,这货有妻妾百人,没错,是百人,大多是娶朝中权贵的偏房亲戚,一旦得势,这就可以火速扯上关系,像魏忠贤比他小了八岁,但他却娶了魏忠贤取了侄孙女儿,去见魏忠贤,这是侄婿磕头,算起来与米柱是亲戚,见米柱时笑容满面,口称表妹婿。
第129章魔爪伸至
米柱是十分卑视这货的为人,这货一开始开官,还是不错的,除嵩县县令。35xs发奸摘伏,数昭雪大狱,所全活甚众。但后来是腐化了,想想这一百多妻妾,这是何等声势。
这米柱未婚妻身形高大,被人讥之为杨大脚,这只是时人审美观不同,在米柱那里,这是超级名模的身材,但张续我所娶的魏良卿女儿,搁现在是丑陋,四百年后依旧是丑陋,但这货是无妨,反正娶一百多人,这几乎与满朝百官扯上关系,时人讥之为朝亲国戚。
作为魏忠贤系一号大将,这张续我对米柱是十分的巴结奉迎,送上礼物若干,口称表妹婿。
米柱是东厂提督三品,而这货是河南巡抚加右佥都御史衔,从二品,既是实权在握的封疆大吏,又是比米柱父子岁数加起来还大的老人,他却是以下官自居,见面还作揖,米柱还真不习惯与一个六十岁的老家伙称兄道弟,这亓诗教是醉心于功名和权斗,但是这个人品格不错,说话诙谐,不卑不亢,与米柱诗词酬答,相当自得。
生活的坎坷和家庭的贫困,从小磨炼了亓诗教刚强不阿的性格,他中年得第(四十一),十分珍惜那迟来的荣誉,他比起那些少年得志、考取进士的富贵子弟来讲,处理机务,料理朝廷事务显得稳重老练,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这亓诗教从小便是一位倔强、好强之人,虽家境贫寒、缺衣少食,但他一点也不服穷,而且很喜欢开玩笑。亓诗教年少时,一次,有人问他吃的什么饭,他沉思片刻,随即答道:“喝了一碗粥,吃了一个饼。”原来,他吃的是一碗玉米面糊糊。由于喝时渐凉,上面结了薄薄一层“面油”,他便把此称之为饼,揭起吃了。剩下的自然成了粥,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吃的是两样饭。
那时,兵荒马乱,穷人的日子更不好过,人们只能靠吃糠咽菜维持生活。年关刚过,有人问亓诗教过年吃得什么,亓诗教笑呵呵地说:“吃得不错,一天三个鸡(饥),顿顿八(扒)碗菜。”众人羡慕。其实,他是一天三个吃不饱,顿顿只能扒碗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