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泰昌帝名义上当了一个月皇帝,亲政的日子也就十天,这个以刘一燝为首的楚党,来不及试探,就一命呜呼了。
但这个新皇则不同,新皇康熙朱由校,少年践祚,却是见识不凡,却有明君之姿,他能挡住这朝廷的压力,坚持不换楚党出身的熊廷弼,这是他们的春风来了。
几位楚党中人这一商量,决定向皇帝试探一下口风,这最好的突破口,就是米柱这天子近臣了。
米柱道:“太岳公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一开始这刘一燝是听得很爽的,后面则有些挂不住了。
米柱道:“刘阁老,皇上是一个明白人,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为朝廷做事的人,而不是一个道德君子,这文章道德不错,那就去翰林院做编修嘛?何必去做管理这些浊杂行政事务呢?”
这在朝廷做官,有清流浊流之分,这在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等言官,就是清贵的清流,而这个负责具体的业务和事务的官员,叫浊流,朝廷是褒清抑浊,这清流升官也快。
这是相当坑爹的,也是明末政治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之一,干实事的被骂,不干活的升官,这也造成了这体制培养出来的官员眼高手低,说的时侯洋洋洒洒,雄辩滔滔,做的时侯两眼抹黑,不知从何而起。这东林党更是其中的代表。
但他们以清流袁应泰换浊流熊廷弼的念头被挫败了,新的天子,相当务实,不吃这一套。
刘一燝道:“这是朝廷之福了。”
米柱见这家伙始终吞吞吐吐,就是不肯说个爽快话,放一个实在的响屁,他说道:“刘大人!方阁老去意己定,皇上的意思是让他扫清了障碍,削去了荆棘,这才风光荣退,至于新首辅名单,皇上还是比较看好大人的,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刘一燝震惊了,说道:“皇上意属老臣,这韩阁老叶阁老的资格更高呀。”
米柱道:“皇上自有主意,这个选相以贤能为主,皇上有感萨尔浒之败,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米柱是做梦也想不到,三个月前他只是秀才一员,而三个月后,他居然可以在首相的人选之上,有发言权。
方从哲去职己成定局,新任首辅名单,他们比较看好这刘一燝,至于呼声很高的韩爌和叶向高,他们出身东林党,在朝中有庞大的人脉,登高一呼,群臣景从,他们的日子,并不好混了,这韩爌野心勃勃,叶向高则是老奸巨滑,他们都有可能成为铁腕首辅,抗衡内廷,抗衡皇上。
他们的执派理念又与皇帝不符,这是不得圣眷的原因。
不想当直辅的官员,不是好官员,刘一燝万历四十七年始迁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偕叶向高、韩爌并命,时内阁止方从哲一人。
在内阁的四大阁臣之中,这个刘一燝在名方面都是小字辈,从资格和实力上都不如韩爌和叶向高,现在皇帝看好他,他的机会来了,楚党的机会来了,他说道:“老臣愿以皇上马首是瞻。”
米柱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不再表态,就会令事情黄了,这个米柱,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东厂千户,连参加廷推的资格都没有,他敢来这里坐而论道,指点江山,是受皇命来试探的,他必须表态才行呀。
这个米柱与他们的执政理念,也是相同的也符合了这结盟的前提条件。
至此,双方正式结盟了。
四川忠州世袭石砫宣慰使秦良玉之麾下都司佥书秦邦屏,守备秦民屏率白杆兵三千,驰援辽阳,划归经略熊廷弼旗下指挥。
白杆兵,明朝末期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为其丈夫马千乘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当年秦良玉就率领这支军队参与了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
白杆兵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去年萨尔浒大败,东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征精兵援辽。秦良玉闻调,立派其兄秦邦屏与其弟秦民屏率数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为此,朝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他们大军出川北上,在通州附近被兵部下令前往京营大营待命。
秦氏兄弟不知何意,但还是奉命行事,他们指挥白杆兵进驻大营,获得了一些补给。
白杆兵武器怪异,士兵又是土司士兵,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白杆兵中的五营得到了最好的照顾——“盔重16斤,衬以厚絮,如斗大,甲重者数十斤,利箭不能入,火枪打百步。”
五营之外其余白杆兵并非土司的嫡系,他们装备的护甲更多是具有御寒意义的棉甲和皮甲。
他们这些土司士兵在进驻京营大营之后,立即被同行们嘲笑,那里来的土兵?不过秦氏兄弟相当高兴,因为他们听到了大仇人邱乘云参与庚辰宫变,被天子下令处斩,弃市于莱市口的消息,兄弟俩热泪盈眶,他们道:“天子圣明呀!妹夫泉下有知,当含笑九泉耳。”
他们姐夫石柱土司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所诬陷入狱而死,后来是平反昭雪,但这梁子结下了,这邱乘云调回宫中,他们没有办法,现在听见仇人伏诛,是想当的高兴。
另外就是五军都督府为他们提供了住处,给了五百套战甲,还有一大批的粮草,他们正好在此休息一些时日,才北上辽阳,不过对于兵部为什么调他们至此,他们也苦思不得其解。
第61章名将归心
他们这一次,不但是处决奸臣,还会有大批金银送去,所以他们才必须要用这么多人手去。
而且,这个米柱也希望,在关外搞一个治安肃正,顺便改变关外地区,这个建奴奸细横行,大明军单方面透明的局面。
而且这一次,他们也在等另外一支部队,这就是浑河之战的另一个主角,戚家军的余部,由戚继光之侄戚金统帅的戚家军余部。
曾经的戚家军威震天下,在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之后,元气大伤,不复当日之威,被打散编入刘铤部的余部在萨尔浒之战中,全军覆灭。
戚金少从戚少保戎,屡建战功,由百户历升守备、游击、参将。万历初,从总兵刘綎征关西,先诸将登高丽城,叙首功升副总兵。转江南吴松总兵。因疾辞职,回籍定远。神宗末,适边庭多事,自请出关。
戚金练兵颇有(伯)父风”,从年少时就作为亲兵跟随伯父戎马倥偬,他耳濡目染了伯父训练指挥,后来戚金跟随伯父又去了蓟北戍边击蒙古,并长期担任浙军的作训主官,以后又随浙军入朝与日军作战,收复平壤时,戚金身先士卒第一个攻上城墙,因战功做到了副总兵。回国后,做了一段时间江南吴淞总兵,因病辞职回乡。但是他没有回登州。而是去了先祖居住的安徽定远,他的这一脉被称为戚家定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