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数风流人数,身为巡抚的熊文灿如何不知道朝廷设置“麒麟阁”之事,将鸡笼经营的蒸蒸日上,入“麒麟阁”怕是有希望,被万代供奉,何等荣耀。
唯独没有直接赏赐的是秦歌。
福建的官员意识中朝廷这种行为怕是有更深层次意义。
秦歌所有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西南土司身上。
濠镜澳逗留的期间港口有自首里而来大船。
岑蒙及其手持龙家令牌的龙学华上岸汇合。
有两人的协助,有朝廷册封土司公主和秦良玉将军义女身份,还有全面处理土司事物的特权以及战事积累下来的名声,西南之行对于秦歌而言意义重大,秦歌能接的下所有挑战。
濠镜澳的时候也有大船航行向落秋岛,秦歌送出了辛建成。
自己身边有邱青桐、常书玲及其琮记好手足够,好男儿志在四方,解决郑枝隆,辛建成这样接近尊师的人物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袖里刀应该和落秋刀一样。
诏令一道道自顺天府而出,中秋月明夜,大明都城火树银花不夜天。
满城庆中秋,顺天府向西北而行,长路漫漫分两条。
中秋的时候黄昏没有落下,日月山山顶一片赤红。
日月山历来是中原赴藏大道的咽喉。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皆为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日月山顶部由紫色砂岩组成,山体呈现红色,故称为赤岭。
唐代时唐与吐蕃定点在赤岭互市,以一缣易一马。明中期互市地点增多,增有镇海堡、多巴、白塔儿三地。
中秋前一月;
镇海堡、多巴、白塔儿等地明军规模增加了起来,训练也比平时更加的苛刻起来。
这种变数不仅仅产生在三地,还有所有西北偏远区域。
这是朝堂会议之后的结果,朝廷在释放一个信号,先固疆,后扩边。
湟水从多巴南向蜿蜒向东并最终因为冲刷形成湟水谷地。湟水开发计划已经被朝廷下发到了地方官员手中。
沿湟水西走,途经阴山、猪头山到丹噶尔(湟源峡),秋的萧瑟已经一览无遗。
百多人的马队就在瑟瑟秋风中自峡谷走向日月山。
领队的是人皮厨子莫不问。
莫不问任务是打探林丹汗生死及其传国玉玺。
文无忌抵达顺天府时莫不问等人已经行动了起来。
莫不问熟悉当地人物风情和语言,但打头阵的依旧是琮记,莫不问一行人途中的时候区域内琮记已经将侦查网络散布了出去。
琮记无处不在。
按照文无忌信息,按照琮记搜索的资料,莫不问等人马队日夜兼程走向日月山另外一侧的大草原。
中秋夜,明月高照,莫不问、游不念、乔不平处在山顶,远方有狼的嚎叫。
日月山,大明的明。
“日月不就是大明的明”
寒风呼啸,山顶的莫不问自言自语。
天下的中秋,顺天府西北而行,漫漫长路分两条;
莫不问的商队停在了日月山。
人皮厨子想着一个怪异的问题,日月不就是明。
而自己站在了大明的头顶。
最后人皮厨子古怪的笑了笑。
“目空心空端起一碗酒,飘飘悠悠不回头”
豪迈的歌声中莫不问等人翻过日月山走向了大草原。
盛京特战结束返回顺天府,文无忌议事,确定了队伍北上深入的想法。
莫不问负责进入日月山一侧的草原,打探林丹汗和传国玉玺,四门寨出动战斗人员、技术人员两万余人,在玉门关向北建立据点,一部分人员继续北上最终抵达唐努乌梁海,另外一部人员重走丝绸之路,所有这些部署的背后文无忌一边在战略上完成了对女真的整个包围,断源。一边是在为同沙皇国的冲突筹备,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接触克里米亚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帝国强盛时期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分裂后建立的诸多独立汗国之一。定都巴赫奇萨赖。1783年被沙皇帝国吞。
也就是另外空间数百年后的乌克兰南部。
一部人员通过瓦罕走廊重走丝绸之路,莫不问寻找林丹汗和传国玉玺,接触克里米亚汗国,这个时候有些主线也清晰了起来。
另外方向,中秋夜。
凉城也是不夜城却没有烟花升空。
凉城是四门寨科研核心,大小工厂、实验室林立,外围都是神出鬼没活动的水麒麟、霸刀营小队。
烟花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一些误判。
所以凉城灯火辉煌却安安静静。
都是贤能之才,这个月圆之夜到,三三两两赏月,举杯邀明月思乡就成了凉城中秋夜的主题。
过满城灯火的凉城便是热热闹闹的田家庵。
田家庵的烟火声经久不息。
商贸的发展及其人口不断增加已经让田家庵彻底的同兴武古城连接在一起。
夜间,民众月饼、水果祭拜,学社组织诗会,街道也举办了联欢。半日客栈更是热闹非凡。
整个云内州莫不如此。
不遗余力的开发,合理规划,迁移而来的数百万民众已经全部安家落户。谈不上富裕,但比较江汉平原迁移而去的民众。生活算是知足。
田家庵西北而走便是四门寨集中军民之力修建的归绥新城。
归绥的发展是超出了文无忌预料,给了文无忌极度的惊喜,也说明改制的成功和四门寨各机构运转的逐渐成熟。
让文无忌安心的还有其他事情。
四门寨除了各机构的高级人员,文无忌发现自己在这个庞大社群中的影响力已经近乎可以忽略不计。
数百万民众迁移而来,云内州改头换面,而期间文无忌始终奔波,四门寨这个机构依靠文无忌的定位和逐渐成熟起来的机构职能开始有序运转。
文无忌成功的退居幕后。
后来加入的李岩、宋献策、吴兆学、向中阳这些人心目中文无忌依旧是灯塔式的人物,因为文无忌的高瞻远瞩,天赋禀异,远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眼光格局,适才造成了归绥现有的一切。
但在数百万迁移而来民众及其新兵当中,文无忌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
这些民众,军士眼中,四门寨才是符号,代表了一种新的,截然不同的体制、文化理念,存世观点。
这个体制中没有高高在上,可以轻而易举剥脱别人生命的皇帝,也没有鱼肉乡里的贪官污吏,有的是制度。
可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虽然这种制度依旧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公正,但可以让超过九成的民众信服。
民众而言,足够;
绝大多数迁移而来民众知道文育部、民生部、督察部,因为琮记的宣传,还知道在筹建律法部,律法部将在地方设置办公机构,为民众提供云内州范围内律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