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当董毡再次看著宋人骑兵从身边不远冲击过去的时候,他再也不回头了,打马往北,绝尘而去,北方三百里外,是他的溪哥城。

所有的唃廝啰人,皆在往北,那里是他们的家,那里有城池保护。

种愕不断在后掩杀,党项马不堪久奔,唃廝啰人的马早已是力竭之时。马力之上,双方半斤八两。

甘相公却并不费力去追,而是带著几百亲卫营驻足休息。

停下来的甘奇,倒也不是真的想休息,而是转头望向西南边跑到一半停下来了的脱思麻人,然后开口:“王韶,带著通译过去叫猛陀来见我。”

王韶得令,带著一队骑兵与通译往西南而去。

看到一小队骑兵奔向自己的猛陀,心中一紧,莫名有了几分紧张。

左右之人也开口:“族长,宋人来了,怎么办?”

“不怕不怕,就几十人,不怕。”

“宋人应该是想与族长说话,都不要紧张。”

猛陀闻言也心神一定,答道:“走,往前迎几步。”

不得多久,王韶已然近前,开口大喊:“谁是猛陀,出来答话。”

通译跟著大喊,猛陀从人群走了出来,开口:“我是猛陀,不知宋使寻我何事?”

通译连忙翻译著,王韶也打量著猛陀,然后说道:“我家甘相公要见你,隨我走一趟。”

猛陀闻言,又犹豫评№。

“莫要瞻前顾后的,我家相公若是叶愧你,还能等到现在?头前你与董毡大战,我家相公若是出兵袭你,你还有命在这里看戏?”王韶虽然是战阵新手,但真是个天才质俊v史证明了他的能力。

听到这话,猛陀已然抬手作请:“请宋使带路引见。”

不得多久,猛陀出现在了甘奇面前,大礼拜见:“脱思麻族长猛陀,拜见大宋枢密相公。”

甘奇看著他,直接说正事:“往后北边西边的唃廝啰牧场都是你的了,你每年给我大宋交五万头羊,三千匹马,六千张牛皮。”

通译说完这番话,猛陀愣在了当场,有些消化不来。

甘奇虎目一瞪,问道:“怎么?不愿意?”

“不是,小人不是不愿意,小人……这个,小人愿意,就怕董毡不会听从相公的安排。”猛陀似乎有些不敢相信,总觉得这天大的馅饼不该这么凭空掉下来,总觉得其中有诈。

“往后没有董毡了,更没有唃廝啰,只有脱思麻,羌塘之地的城池,以后都是宋的,包括你们脱思麻占的宋土,都叶纤还。往后若是听说你们脱思麻再欺辱了一个宋人,这羌塘之地,便也不会再有脱思麻了,你可明白?”

甘奇这么一说,猛陀反而安心了不少,不那么觉得有诈了,按耐了一下心中的狂喜,点头如捣蒜一般:“小人明白,小人明白,多谢相公。”

甘奇再扫视了一番猛陀,打马转向,口中留了一语:“今日的话,你记著。每年的东西,一点的不能少,不要撞铯死路。”

说完甘奇已然打马往北。

却不料身后的猛陀还来了一语:“相公,要不要小人带著族人跟隨您一起去追董毡?”

甘奇勒马,转头,微微一笑:“不错,你还挺上道的,那就回头把人带上吧。”

甘奇也开始追董毡了,只是速度不快,慢慢悠悠,沿路皆是尸体,横七竖八到处都是,可见头前种愕追董毡追得有多凶。

又走了三四十里,甘奇碰上了一队人,一队威武军带著几个唃廝啰人在往甘奇这边来。

一个威武军小將上前稟报:“相公,这是董毡派的使者,说是要见相公,种將军便派在下带他来了。”

“种將军呢?”甘奇问道。

“种將军还在前方追董毡。”

这是被追急了,派人来求饶了?这倒是符合董毡的风格,歷史上几年后,他就是先攻宋,被宋打败之后,立马又派人入汴梁谢罪討饶,歷史上打败董毡的就是王韶。

歷史上的神宗皇帝还真就原谅了谢罪討饶的董毡,还又给董毡封了一个西平军节度使,这还不止,后来为了表彰董毡这份对大宋的尊重之心,还给董毡封了一个武威郡王。兴许挨打之后老实了的董毡,真给大宋各处的边境势力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所以封了又封。

文人天下,就是这么大仁大义。说一个隋朝的小故事做个对比,隋文帝杨坚在位的时候,国家太平,闲来无事,一帮朝臣无聊得蛋疼,就联名上书皇帝,说极南方一个国家叫作林邑,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南部,听说这个国家的有许多宝贝,要不咱们派点兵把这个国家灭了吧?

杨坚一听,点头说好,反正闲著也是闲著。

然后就派了將军刘方带一万士兵、几千囚犯,跋山涉水把林邑国给灭了,把人家的国王赶到海上去了,抢到了十八个金子做的神像回来。

言归正传。

甘奇看向董毡的使者,问了一语:“何事?”

“回稟甘相公,我家族长想向甘相求和,希望甘相公能高抬贵手,我家族长说,不知哪里得罪了甘相公,还请甘相公大人大量,恕罪恕罪。”使者一脸紧张说出了这句话。

果不其然,有个词叫作“色厉內荏”,大概就是说的董毡这种人,前倨后恭也合適。畏威而不怀德,更是贴切。

“求和?”甘奇摇摇头,打马而过,不再理会那使者。

那使者在后大喊:“相公,我家族长愿献城三座,只求相公恕罪。”

甘相公头也不回,已然往北远走,还加快了马速。

第五百四十八章 都不准投降

汴梁城內,皇城御书房,依旧还是那三人。

今天三人为难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要不要营造舆论公开声討或者谴责不遵圣旨盗承密院使甘奇,然后再对甘奇的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档ㄍ罚。

为什么为难?

因为头前的那些事情,都是文彦博与富弼做的,下圣旨让甘奇班师回朝,知道的人也不多。便是三人都知道,这种事情公开去做,必然会引起风波,甘相公在外百战不殆,士气正盛,陡然叫他议和班师,这不符合常理事理,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如今的大宋朝,虽然是文人朝廷,但也是一个比较明事理的朝廷,这事情就算是如司马光般的保守派知道了,也会立马反对持反对意见。好端端的,打得李谅祚抱头鼠窜之时,不去巩固胜利的果实,为什么要主动求和罢兵?

家国大事,错综復杂,有人的爭夺,有大局的把握,有基本的对错,有分歧,更有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司马光这一类人,虽然迂腐了些,但也正是这种迂腐,让他偛嶷家国大义与利益面前,那一定是极为坚定的。

赵曙、富弼、文彦博三人显然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为难不已,甘奇违抗圣旨这种事情,发生了这么久,可就偏偏拿不上台面来说。

甘奇上高原了,这个消息终究还是到了东京,熙河兰煌开边之事,也并非甘奇临时起意,这件事从党项立国之后几十年,就一直在討论,主要原因就是吐蕃人不断东京蚕食。

只奈何以往要拉拢这些吐蕃人对抗西夏,所以朝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档˙度,也是没有那个能力几线作战,渔翁之利也只能眼睁鼻4著那些吐蕃人占了去。

北宋的风华》小说在线阅读_第7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哈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的风华第7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