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黄河亦然,泥沙越来越多,河道越来越高,河岸堤坝也得越筑越高,也就越来越容易决堤。

翻看史书,唐宋明清民国,到处都有赈水灾的记载,几年几月,哪里决口,哪里洪涝,给钱给粮。朝廷一旦应对失度,记载中马上就成了流民作乱之类,然后就是剿贼赈灾。贼剿了,几个字就记录了。贼剿不了,那就麻烦了……

奈何农耕时代,大量的人口,又离不开江河之边,江河旁边,必有广大的平原,所以江河才是华夏的根基。一次一次接受江河带来的滋养,也一次一次接受江河带来的灾难,这就是华夏。

王安石匆匆告辞,进城而去,该是他忙碌的时候了。

甘奇站在岸边,看着流民从自己面前走过,一双双空洞的眼神,无数孩童在饥饿中的哭泣。

京畿附近,只要有灾难,这些流民也都知道该往哪里去,哪里会有粮食。只是这些流民到得京城汴梁,却也进不得城池,只能在城外等候赈济。

码头上乞丐无数,相扑场外也聚集了无数。

城门口守城的兵丁也多了起来,因为城门楼围拢了许多讨饭的流民,兵丁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城门的畅通,也免不了挥舞着木棒鞭子驱赶流民们不要拥堵。

甘奇叹着气,看了许久的流民之后,甘奇也入城而去。

兴许该为这些流民做些什么?甘奇起了一些念头,一路也在想这些事情。救灾,不仅是行善事,也是政治资本,这种事情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应该做的,对甘奇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是得花钱。

甘奇舍得花钱,但是这个钱该怎么花,也当有一些讲究。

回到城内宅子中,甘奇提笔写了许多帖子。

写完之后派人发出去,然后甘奇往太学而去。

如今的太学,已然不知之前的太学,风气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一些转变。

以往那些高谈阔论的年轻人,如今都慢慢变得安静了许多,变得沉稳了起来。读书的氛围好似都变了,这种变化有些难以形容,却又是能切身感受到的,特别是胡瑗,明显感觉太学里这些学生变得敏而好学起来,少了跳脱,多了成熟。

这就好像一个少年从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到了真正开始思考许多问题的青年人。这种变化乍一看并不明显,但也是要经过许多经历才能如此。

以往甘奇到太学来,总能一进门就遇到到处走动的人,比如孔子祥,每次甘奇来,第一个上前来迎接的,多是孔子祥,这一次孔子祥也不知道去了何处。学堂里的朗朗读书声并未传来,却是远远能看到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

甘奇也似乎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迈步往胡瑗的房间而去。

案前的胡瑗,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又皱眉思索,就连甘奇在门口的拜见之声,胡瑗都好似没有听到。

待得甘奇再开口:“学生甘奇,拜见先生。”

胡瑗并未抬头,而是直接问道:“谁?谁来了?”

“学生甘奇,拜见先生。”

“甘奇?”胡瑗一抬头,立马露出了笑容,起身出得案前,口中说道:“道坚来了,快快进来,快快进来。”

甘奇作揖一番,走进房内,却见胡瑗直接转头把案上的一叠纸拿了起来,又道:“道坚你快看看,看看老夫最近准备著书之文。”

甘奇接过书稿,翻看几番,其实也真看不怎么进去,所以抬头说道:“先生,书稿稍后在看,学生此来有事相商。”

“道坚有事,那定是大事,道坚坐着说。”

甘奇落座,然后慢慢说道:“学生来时,在城外见得许多流民,成千上万,是那原武县河堤决口所置,学生是想与先生商议赈灾之事。”

“又决口了?唉……天地不仁啊,赈灾之事,老夫定会在御前去言,官家一向仁厚,朝廷也必然会竭尽全力,道坚放心,朝堂诸公,也会尽心尽力。”胡瑗有一些惆怅。

甘奇点着头:“学生也想为这些灾民出一出力。”

胡瑗看着甘奇,心中大概也猜到了甘奇又要掏钱做好事了,便道:“道坚若是要出力,老夫也是支持你的,但这种事情当量力而行,灾民何其多,你一人就算倾家荡产又能救得多少,所以但求心安,不必过于强求。朝廷赈灾之法有许多,青壮的会招入军伍,如此可饱一口饭食,老弱妇孺,当会放粮,只待大水退去,返乡继续耕种。年年如此。”

要说大宋赈灾之法,还真是天才的想法,把青壮流民招收入伍,一能避免这些青壮变成贼寇,二能补充军汉,三还能起到赈灾的作用,节约直接赈灾的花费,一举几得。

但是这个办法,看起来是真天才,每每都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却是后患无穷。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现在的甘奇能解决的,便听甘奇说道:“先生,学生一人之力有限,但是学生想到了一些其他的办法,所以才想请先生帮衬一二。”

“哦?什么办法,说来听听。”胡瑗开口问道。

甘奇心中,也有个一举几得的赈灾之法,准备与胡瑗细细来说。此时的朝堂之上,诸多相公们也正在仁宗面前商议赈灾之事。

第二百六十五章 作死的仁宗

太学之中,甘奇正在答着胡瑗的话语:“先生,中秋将近,学生准备办一个中秋诗会,邀请汴梁城内众多年轻士子前去赴会,诗会的名称就叫作中秋慈善诗会,到时候学生会在诗会之上带头捐款,也会发动学生士子们一起捐款,所以想请胡先生到时候带着太学诸位博士学究们同去。”

慈善晚宴什么的,对于甘奇而言是小套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新鲜事物。但是胡瑗光凭这个名称,也猜得到甘奇要做什么。

胡瑗便也知道甘奇为何要来请他去参与诗会了,坐镇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胡瑗的身份不同,就凭礼部里一半的官员是胡瑗的学生这一点,就能让在场的那些学生不好意思不捐款,这才是目的。

甚至还可能有许多富裕家庭的学生们,会在胡瑗面前争先恐后去捐款,想在胡瑗面前留个好印象,能在胡瑗面前留个好印象,胡瑗以后随便与谁提上一提,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就算胡瑗不与谁提,胡瑗自己记住了这个人,来日这个人若是想入国子学里来读书,也先有个好印象。

北宋的风华》小说在线阅读_第2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哈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的风华第2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