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已经连输好几天了,眼看着今天八圈又要结束了,他面前的豆子又所剩无几了,而李睿面前的豆子自然是最多的。
倒不是毛峰他们几个让着他,在军中,大家都是争强好胜之辈,谁也不想输,自然是打得认真无比。不过李睿的技艺的确要高出众人一筹,几圈下来,输得最多的那一个就惨了,因为另外的输家,不需要赢别人,只需要盯着那个输得最多的人就行了。
毛峰已经连输七八场了。
此刻他紧张无比,因为他手里拿着一副巨好无比的牌。
桌面上,只剩下最后一张牌了,毛峰手有些颤抖地伸了过去,摸起了这最后一张,一看之下,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一牌翻身,一牌翻身啊,诸位,诸位,清一色,杠上开,卡五星,哈哈哈!”他将牌放桌面上一拍,仰天大笑。
“是吗?”剩下三人同时探过头来。
“李将军!”窝牌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军官猛然冲了进来。
“紧急军情!”军官大声道。
剩下三人立时都站了起来。
“喂喂喂,我清一色,杠上开,卡五星!”毛峰大叫道。“你们看看牌啊!”
毛峰身边的彭博一伸手将桌上的牌拂乱,“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毛峰大怒,如果按现在桌面上的计算,那又是他输了。正想要反驳,但那名冲进来的军官一句话,却是将他的注意力完全给转移走了。
“李将军,曼格巴突破了边坝,边坝守军被全歼,守将薛仁勇战死,三千部属全军覆没,现在曼格巴所部,已经在向类乌齐进军了。”
“怎么这么快?”毛峰一个虎跳,“有没有搞错?”
军官缓缓摇头:“没有搞错。曼格巴派出一支部队,沿着唐古拉山中的一条秘密小道翻越,突然出现在了拉孜,断了边坝守军的后路,两下一夹击,边坝军心大乱,薛仁勇虽然奋力突围,但在曼格巴所部精锐的围攻之下,终是不敌,英勇战死。”
李睿脸色微沉:“开战不过五天,边坝就失守了,这速度是太快了一点,关键是丁青的薛仁孝这一下子,可就要陷入到两面作战的困境之中了。”
“如果薛仁才知道了消息,还是可以迅速地退往类乌齐的。”彭博道。
“只怕来不及,曼格巴也是用兵的老手,恐怕在派兵拿下拉孜之后,必然会有另一支兵马,前去抄丁青的后路了。薛仁孝也危险了。他如果往类乌齐走,只怕会正中曼格巴的下怀,说不得曼格巴会在半路之上等着他。”
“那么薛仁孝就只有两条路了,一条是往吉曲方向,然后想办法去玉树,另一条路就只有坚守不出了,但第二条路,只怕是死路。第一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随军监察官骆永昆神色凝重地道。
“如果我猜得不错,薛仁孝会选择死守丁青,拖住代恩措巴这支军队。丁青县城的地理位置很好,不像边坝,曼格巴不可能派出另一支兵马去夹攻他,只能等着薛仁孝逃出来,薛仁孝不逃,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丁青县的实力,坚持不了多久的。”骆永昆摇头道。
“薛氏这一次,本来就没想活命。”李睿多少知道一些内情,道:“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毕竟边坝丢得太快,对我们的计划,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李将军,我们怎么办?”毛峰道:“如果我们此时出去,会不会对大局有所改观?”
“不可能!”李睿冷然道:“曼格巴不至昌都城下,不在昌都与薛仁忠打个你死我活,我们就绝对不能出击。记住了,我们只有三千人,所以,只能在三千人的投入能改变战局的时候,才能使用。怎么可能因为薛仁孝的区区几千人便贸然出击,坏了大局?”
窝棚内几人都是沉默了下来。
道理上是对的。但看着友军被一支支击溃,一支支消灭,在感情之上,终归是有些接受不了。
“就这样吧,加强打探,盯紧曼格巴,同时外围的哨探要更加的留意小心,万万不能让敌人窥见了我们的底牌。”
“是!”军官转身应命而去。
“类乌齐是昌都大门,看这个样子,如果丁青也拖不了几天的话,那么类乌齐也守不了太久,昌都会战,只怕会提前。作好战斗准备吧!”李睿从桌上拿起一枚牌,高高抛起,猛然抽刀,一刀劈下,麻将牌被一斩为二。“从今天起,进入战备状态。”
任何一个大的战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为了迷惑诱导敌人,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成为牺牲的对象。具体到大唐这一次的对吐蕃的战役,位于玉树的阿不都拉所部,便成为了这个人。在吐蕃分别向玉树与昌都发起进攻的时候,阿不都拉放弃了根据地玉树,按照唐军的要求,向着李存忠大军所在的西宁方向靠近。
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当中,阿不都拉将承担起不可预测的风险,兴许,他在这个迁移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被吐蕃军队追上,包围甚至歼灭。
对于阿不都拉来讲,他无从选择。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否则呆在玉树,他的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与薛氏多年经营的昌都不同,阿不都拉虽然得到了大唐的援助,但在力度之上却无法与昌都相比,更重要的是,阿不都拉毕竟是农奴出身,麾下也没有办法像薛氏那样集结起各种各样的人才。
所以,为了活着,阿不都拉只能冒险向着李存忠所部靠近。
而在昌都,为了服务于大局,这些牺牲者,便分布在了丁青,边坝,洛隆,类乌齐等地方,步步为营,层层阻滞,每一地都要殊死抵抗。但在这些地方,他们布置的力量与他们所要承担的任务是不相称的。
真正的精锐,主要的力量,全都集中在昌都,集中在乌察岗。
各地拼命的抵抗,只是为了给吐蕃人造成一个错觉,让他们认为在层层的推进之中,已经将昌都反叛军的力量削弱到了一定的层次,每多消灭一部分反叛军,吐蕃人的气势就会更盛一分,就会认为他们在接下来的进攻之中,将要遭受的抵抗会更弱一分。
这些地方的将领,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之上。
而这些地方的守将,无一例外,全都是姓薛。
在吐蕃多年,这些人无比怀念他们在大唐,在河东曾经的辉煌岁月。
只是因为一步走错,他们就此踏入了深渊,眼见着整个薛氏家族,将就此一蹶不振,甚到到了覆灭的边缘,这是他们不能忍受的。
他们这一代人不行了就不行了,但他们不能承受他们的子孙,也将在社会的底层之中挣扎,在经历无数的岁月之后,终于消泯于尘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