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亦是挺进了脊梁,认真地听取着李泽嘴里说出来的每一个字。
“我们要用国家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彻底取代过去的宗族氏族制度。”李泽接着道:“让我们的每一位治下百姓,都认可我们的国家,并以为我们国家的国民为荣,愿意为我们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维护我们这个国家的荣耀和权利而愿意牺牲一切。”
“这是我们打造传承万世的国家的第一步。”
曹璋与杨开都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义兴社经过这些年的打造,他们已经具备了比普通百姓要高得多的素质,对于国家的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了,接下来,你们便是要在义兴社之中大力开展这方面的宣传,要让国家的含义,深入每一个义兴社员的心中。”
“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曹彰与杨开两人面容肃穆地同声道。
李泽指向曹彰手中的那本民族论。
“何为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语言,历史的一些人。这是打造一个国家核心凝聚力的关键要素。我们大唐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国内,有着无数的不同的种族,而我们,就是要将这些不同的种族打造成一个强大的共同的民族。我谓之曰,大中华民族。”
“李相,大中华民族,也包括那些夷人,野人等化为之族吗?”杨开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泽晒笑道:“何为化外?现在我们的大唐军队之中,便有契丹人,奚人,蒙人,回人,壮人等等。这些人,现在都与我们一样说着共同的语言,生活在同一片地域,一起创造着繁荣的经济,具备同样的心理素质,自然便都是我大中华民族。不管他以前是那一个种族,不管他们与我们的相貌是不是有区别,只要符合以上四个特征,我们都可以称其为大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曹彰应声道:“便是接下来义兴社要大力宣扬的内容,并且以义兴社员会中心,然后发散开来,直至每一个人都接受这一点。”
“是的,曹彰,这两本小册子给了你们核心的观点,接下来怎么样才能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便且深植于心中,便是你们要做的事情。这一件事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完成的,要有一个长久的策略,一代人,二代人甚至更长一些都无所谓,但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往前走。我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朝代可以更迭,但国家不会灭亡,民族永远强大,而由此而诞生的中华文明,会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成为这个天下的巅峰之国,文明标杆!两位,如果我们真做到了这一点,哪怕是千成年之后,你们的名字,将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在史册之上熠熠生辉,成为后人膜拜的典范,中华文明的先驱。”
“愿为李相马前卒,鞠躬尽萃,死而后已。”杨开与曹彰两人双双拱手,一揖到地。心中却是热血沸腾。
“这件事情,回头之后,开始组织你们的笔杆子做准备工作吧,等到我们拿下了长安,覆灭了伪梁,召开了第一届义兴社的全体代表大会之后,便可以正式实施了。我希望在这届大会之上,你们已经有了具体的方案。接下来,你们有的忙了。”
目送着两员义兴社大将满心激动的离去,李泽有些疲乏地闭上了眼睛,毕竟连夜写出了这两本小册子,精力,体力都被他压榨到了极限,现在,他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
而曹璋,杨开以及徐想则是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研讯这两本小册子,等到完全将这两本小册子的中心内涵吃透,徐想不由掩卷长叹:“二位,李相如果做成了此事,必当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而我们这些追随者,也必须会因此而永载史册,不管二位做如何想,徐某人将会为此而奉献毕生精力,哪怕死在这上头,也心甘情愿。”
“我亦有同心。”曹璋道。
“二位,我能力有限,但你们都是学富五车之人,徐督,你虽然公务繁忙,但亦要请你多多费心,而我,只能做具体的工作了。”杨开看着二人道:“回头,我便会请辞御史中丞一职,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件事情当中去。”
余福觉得自己的爹娘给自己取得这个名字真是不错,有先见之明。苦了大半辈子,衣难御寒食不裹腹,一年上头都在苦苦地挣扎着求活,原本以为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唯一自豪的就是他成功地将三个儿子都养活了,成人了。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了老了,这日子却突然一天好过一天了。原来的官儿被赶走了,来了些新的官儿,一切便都变了。
两年前,他家有了自己的土地,虽然是贷款跟官府买的,但这钱是没有利息的。税赋突然降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徭役没有了,以前那些老百姓必须要自备粮草去修建的那些工程,现在都由官府包干,而且还有工钱。
每当农闲之余,这样的工程便会一个接着一个的上马,让他们这些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力去换一些现钱。
家里剩下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已经娶了媳妇,茅草屋换成了大瓦房,粮仓里屯满了粮食,余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实过。
他觉得很幸福。
唯一的遗憾就是大儿子去当了兵,然后再也没有了消息,只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家里已经给他立了衣冠冢,等到以后从老二或者老三的孩子中过继一个过他,也好让他以后有人供奉香烟。
秋收已经结束了,两个儿子收拾行囊,又去了胶州那边。那里再修一个好大好大的海港,永远都在招募人工。要不是自己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又太过辛劳,留下了一身的病根,也会跟着儿子一起去哪里挣钱。
新收的粮食都已经入了仓,就等着供销合作社的人上门来收了。今年的粮食价格比去年要好,听说是因为在打仗,所以粮食价格上涨了,今天可以多还十个银元的欠款,每每想到此处,余福就美滋滋儿的。
呆在家里,当然也不能吃闲饭,这在余福看来,简直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不过家里的事情,老婆子和两个儿媳妇便都能做好,实在用不着他,所以他背起了背篓,准备去山里采些金银花。
眼下正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这可是上好的药材,采回来晒干了,一斤能卖半个银元呢!距家不远的那个无名小山之上,生长着大片的金银花呢!眼下正是成熟的季节。如果完全采完,晒干后只怕会不只一斤,那可是半个银元呢!
喜滋滋地余福脚下生风,困挠了他多年的膝盖伤痛,似乎都不那么明显了。险峻的小道也不是阻碍,而是他独享那么大一片金银花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