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商团对于范家庄园来说,是一样新的开发,或许有些人早就看到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
但是他们也知道,作坊生产必须透过商团把东西带出去才能够卖得出去,要是长安能够全部吃下来,其实也非常的好,但是长安城全部吃下来,在价格上面就会受到限制,因为长安的富人也不会想要买最贵的东西,总是想要把你的物价弄低。
有时候,他们认为他们有免费享受一些商品的资格。
但是如果你的东西卖到全大唐,名声上就会变得比较好听,保留下来,卖给他们的数量就会大大的减少。
这时候,富贵人家或者是勋贵,就没有办法跟你讨价还价。
商业的竞争在任何时刻,任何的场合都可能发生,一不注意就可能会倒台。
如果你的商业规模以及面对的人是比较固定的,可以预期,竞争可能就会比较确定,也比较好应对。
但是如果你面向的是整个大唐,四面八方的人,随时都可能转变成你的敌人,也可能会变成你的客户。
这时候商业法规还不成熟,很多手段在后世不能够进行,是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相关法令,什么叫托拉斯,朝廷根本不害怕,如果他不想要你存在,只要直接把你灭了就好,你有钱就是你的原罪。
甚至你的敌人,同时就是你的客户,你的客户同时也是你的敌人。
整个商业场合充满着尔虞我诈。
金钱对很多人来说就等于生命,事实上,很多人是利用金钱来满足自己生命的需求,如果没有金钱,对很多人来说,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活下去可能。
当然在某些特殊的时候,金钱不见得能够买到粮食,这时候所谓的物价上涨就会出现所谓的通膨反应。
但是在大部分的时候,金钱和粮食其实是挂钩的,只是有一些人,他没有办法影响到粮食的生产者,他手上的金钱才没有办法变成粮食,事实上很多的东西还是需要透过金钱来购买,来转移,如果没有金钱这样的中介,只能够以物易物,对很多商业行为,都非常的不方便,所以有的商业就会发生停滞。
在这个时候,大唐官员所领的薪水可以看得出来都是粮食的重量。
一个官员会有几石的米,而事实上官员很少会把米直接带回去,根本扛不动。
所以他们实际拿的是经过打折的钱,因为同一时间大量的投入市场,粮食的价格就会降低,所以官员们领钱的时候,偏偏又集中在同一个时候,所以每一次都会造成粮食价格的下跌。
负责运把粮食变成金钱的人,事实上也是私人,并不是官方,而是官方和私人做了一些连接,事实上,不同的朝廷部门,就会有不同的连结人。
来把这些粮食转换成金钱,事实上,他们把这些粮食送到市面上去卖的时候,价格会更高,但是他们等于是大批量的进,在出售的时候是小批量的卖,大批和小批的价格本身就不同。
这些官员一般也会计算自己需要留下多少的粮食,然后保有足够的粮食,所以这些官员一般也成为不需要买粮食的人。
灿唐
整个长安城即使是丰年,也没有脱离购买粮食的境遇。
何况这个时候是灾年,四周送过来的粮食,远远不足他们使用。
需要买粮食的,大致上就是一般的人民百姓,或者是来自于外地的商人,因为城里的人只要不从事农作,多多少少都必须从别的地方弄些粮食来,能够带着粮食过来的人毕竟比较少,因为当进城的时候,带有更多的货物,不但要被收税,还可能会被强盗土匪盯上,所以很多人都是轻车简从加入某一个商队,跟着来到了长安。
而来到长安之后,并不代表绝对的安全,但是等你落户长安,你就必须接受长安的物价。
这时候再后悔没有带足够的粮食也来不及了,这时候,如果已经变成高官,还有办法从家乡带来足够的粮食,但是如果没有办法变成高官,也就没有必要了。
不允许夹带,运费太高。
何况身为一个高官,朝廷会发非常多的粮食,大部分的粮食还必须贩卖掉,也没有必要从家乡带粮食上来,因为这也需要运费,私人的运费,比官方大运河的运费贵多了。
范晶晶等于想打通大唐的任督二脉,这是一个非常难度非常高的“理想”。
但是她认为如果没有产生道路的需求,朝廷就不会产生修路的需求,何况当商业行为不断的向南方拓展的时候,南方才会慢慢的纳入统治,没有汉人的地方,没有办法真正统治。
很多伟人都有雄心壮志,决定的目标,就会排除一切的困难,努力向前走。
即使做了非常多违反道德的事情也不例外,在很多的俗语里面都告诉你能够做到最上面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完全的好人。
他会在那个位置,只是他有需求。
但是对范晶晶来说却没有办法,她最重视自己的名声,也最希望自己能够维持自己的名声,而不会被人家指着鼻子骂,然后被很多人刺杀,但是他后来发觉,人家杀不杀他,跟有没有很多人恨他没有什么关系,只看他有没有挡在别人的利益路线上,至于平民百姓的好恶,基本上是不会跟性命产生关系。
范晶晶对于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的高,完全可以被别人称为是圣母,要不是她穿越到大唐的一开始就被人打破圣母的概念,她可以把圣母的概念维持下去。
这是她的本性,不需要装。
打开一个商道,圣母的办法并没有一维持下去,可能在表象上,或者是在生意场上,可以让人家看到圣母的一面,认为你的产品品质可以信赖。
事实上范晶晶非常严厉的要求,自己生产的东西产品品质一定要达标,成为大唐最好的商品。
她问过其他人对于产品品质的基本要求,对于她提出来的要求,范晶晶也认为,在大唐没有办法做到更好了。
事实上大唐之前所有的人,所有的产品,制造出来,就是准备用几辈子,什么使用年限十年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生产有瑕疵。
但是如果一个产品另一个人要用一辈子,那怎么可能再次赚到他的钱呢?
对范晶晶来说却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她可以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不断的生产,而且增加层次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范家庄园的人,脑袋不时在动着,所以不时有新产品可以推出,可能没有办法一个月就推出一件新的,但是一年推出一个新的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生产这一个产品的人随时都在想着有没有改进的方法,可能不会一开始就改进,而是跟生产单位做研究,研究有了一个大的进展之后,才开始生产出产品,这样在产品上就有比较大的变化,有了比较大的变化,那些有钱人就会忍不住要使用最好的更新产品,这时候有钱人很多都不是太过,奢侈浪费,不能用的东西他们会卖出去或者是送给亲朋好友。
旧的产品淘汰出去,淘汰出去之后自然不能够卖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