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陆宣华有些胡乱的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办法,该面对还得面对,也就不再想了,看了看旁边墙上的大镜子,镜子中的自己,身材依旧窈窕迷人,模样依旧光彩照人,可现在成了一个“二锅头”了,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两个人见了面,曾思涛神色如常的和她打招呼,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陆宣华有些不自然,曾思涛第一次看见陆宣华和他面对时,目光有些躲躲闪闪,脸还有些微微发红,有些慌乱的匆匆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曾思涛看着她有些狼狈的走进她的办公室,心里也是暗暗发笑:这陆宣华脸皮还是很薄嘛。

PS:老言搞错了,新人榜今天就下了,明天开始估计有推荐,更新会更多些,请各位新老朋友继续支持,老言先在这里谢过了!

第二十八章 “ 超越股神”

星期一是最忙的,曾思涛还有一大摊子事情需要做,也就不再想陆宣华的事情,紧张忙活了大半天,快到中午了才有了点闲暇的时间歇口气,曾思涛拿起桌上的报纸。报纸还是前两天的炎黄日报,上面的内容多是反对改革开放的,看得让曾思涛有些皱眉头,曾思涛看了看上面的日子,突然想起这已经是八月十八日了,明天就是八月十九日。曾思涛对于八月十九日这个日子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当时单位上有个同事开玩笑说八一九,八一九,锅巴要走,当时苏联领导人是戈氏,曾思涛的同事戈锅不分,八月十九日那一天,苏联发生一件震惊世界的政变事件,由于戈氏的改革彻底的失败,加上他又主导将权力下放到各加盟共和国,造成各加盟共和国各自为政,变相独立,引起反对者的强烈不满,被反对他的政变者赶下台,其后又在各加盟共和国的支持下重新上台,这一事件直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实际上宣告世界两强之一的苏联土崩瓦解,到年底的时候,戈氏正式宣告苏联解体,完成他作为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的使命。

虽然现在这个世界的邻国叫苏盟和原来的名字不同,两国的关系也不像原来那个世界那么紧张,但是曾思涛到这个世界也这么久了,历史的进程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两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特别是东欧的动荡,以及苏盟进行的改革极不成功,炎黄国内对于改革开放的很多事情存在很大争论和分歧,改革开放的步子有些放缓。曾思涛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个事件按照原来世界的进程发展,对炎黄产生非常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将是震撼性的。本就已经存在很大争议的改革开放的国策遇到很大的挑战和阻力,是继续前进还是倒退,炎黄将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

地处炎黄西南的四河属于典型的内陆省份,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炎黄内陆最重要的大省之一,省委主要领导的思想比较倾向于保守,而庆东地区更是四河省里传统的保守派。

在庆东,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叫做吴奇峰的人,胆子比较大,受到中央政策的鼓舞,辞去在单位上的工作,借了几百块钱在庆东市内开了庆东第一家个体商店——奇峰商店,吴奇峰成为庆东商业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吴奇峰很有商业头脑,当时的庆东,商品销售尚无‘三包’之说,可吴奇峰率先在用户中推行了‘包换卡’,凡在商店购买的黑白电视机和别的一些电器,城区顾客可在三天内调换,农村顾客则限定在一周之内调换。与此同时,奇峰商店还开展了跨地区的‘四代’(代购、代销、代组织、代托运)等等业务,由于信誉好,生意十分火爆,第一年他便破天荒获得了近十万元利润,在八十年代初的庆东,私人一年赚有十万元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赚了钱出了名,羡慕、眼热、中伤者、诽谤接踵而来,在庆东引起极大争议,许多人就到市里、地区反映,庆东市委的领导想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立场,让他试一试,但就这样一个在曾思涛看来是一个极具商业天赋何经营才华,做普通日用类生意的商人,庆东地委当时的主要竟然指示庆东市委以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的罪名把他给抓了起来。

吴奇峰在狱中写信到省里伸冤,最后写信到中央申诉,惊动了炎黄上层,在狱中被关押了一年半之后才得以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的吴奇峰本想借无罪释放的东风,在家乡大展拳脚,可是庆东的氛围和环境已经容不下他,一番折腾,没有什么效果,无奈之下,只好背井离乡,辗转异乡谋求发展,数年打拼下来,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了,不过别人问起其家乡庆东,吴奇峰往往默然以对。曾思涛在佩服吴奇峰的远见、才能和胆识的同时也为庆东感到惋惜,要是这事当时的领导能好好的加以引导和发挥,庆东的经济改革会领先全省一步,可惜,事实却相反,短短十余年间,由于得不到地方的支持,在庆东的许多军转民企业纷纷外迁,庆东的工业经济裹足不前,庆东的工业产值由原来的全省第三,滑落到现在的全省第六,并且后面的第七第八就紧跟着,连第六的位置也是岌岌可危。

即使随着时代的发展,庆东现在的氛围比以前好了许多,但和其他地方相比,庆东依然是一个传统上保守力量比较强大的地方,如果这件大事会发生,炎黄上下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将会更加激烈,庆东的领导又会做何反应呢?曾思涛需要思考怎么应对。按照官场的规矩,要紧跟领导,但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要违心的去支持乃那些保守的东西,曾思涛想想就觉得如鲠在喉。

这事还有时间考虑,眼下倒是有一个好机会就在面前,如果邻国八一九事件真的会发生,那么刚刚起步的炎黄股市,必然会遭到重创,很多忍不住、看不清形势的人都会抛出手头的股票,这倒是个赚钱的绝佳机会,曾思涛想了想如果没记错,炎黄的历史轨迹不改变的话,到明年五月,股票会暴涨,将会创造无数富豪,要是能吸收到股票,也就发家致富了,曾思涛一想起都心痒痒:股神巴菲特算什么,看看我曾思涛,轻轻松松就能超越他创造的股票倍增记录!

不过,曾思涛手头有五万块,是曾思涛刚调团委的时候,去荣成刘芸悄悄在送他东西的包里塞的一个折子,曾思涛原来想先给刘启宝两万去修路,后想一想,还是缓一缓,等这五万有机会多变点钱了,再给他,想这钱就一直搁那里没动。

五万块本钱不多,要去浦江的证交所实在太麻烦,太不划算。在荣成也有一个规模还很小很简陋的股票营业厅,曾思涛想先让刘芸去打听一下看能不能开户,交易的情形怎么样等等事情,曾思涛想等忙过了这几天,再请假专门去了解一番。

第二十九章 想看就看

邻国的政变事件如曾思涛预期的那般发生了,这事震撼了炎黄的所有国人,一时间大家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苏盟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的老大哥,并且是世界一霸,长期是帮着别的国家搞政变,现在居然也会搞出这样稀奇古怪的事情来了,什么叫雷人?这才叫真正的雷人。

国内对邻国的事件进行了冷处理,新闻媒体只是客观的作了报道,这事似乎对国内政坛没产生什么影响一般,但是,身在政府部门的人都知道,实际上高层还是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慌乱,上层这是采取了内紧外松的策略。

一时间曾思涛单位上的人也是议论纷纷,不过都只是就是论事,都回避着谈论这个事件对国内的影响。曾思涛倒是没怎么把这个事件本身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上面的反应以及地区里面的领导们的态度。

上面还在静观其变,对于这件事的影响,上层的反应还有一个过程,至于做出最后的决策,那还需要一段时间。地区的领导一切如常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都在观察着事情的发展。

曾思涛一边关注着邻国政变事件对国内的影响,特别是国内一些大的媒体的文章和评论,一边和刘芸联系着买股票的事情,回到家就关注着陆宣华的动静,自从陆宣华醉酒之后,陆宣华就像鸵鸟把头埋在地里一般,她在家就努力的龟缩在房子里,避免和曾思涛打照面,不过曾思涛是什么人,不要说把头埋在土里,就是窝在洞里,他也会想法把她揪出来,陆宣华不想打照面,那可由不得她,曾思涛听见她那边的阳台上有动静,就从卧室出去,看见陆宣华正在阳台上晾衣服,陆宣华见曾思涛走到阳台上,忙侧身背身对着曾思涛,曾思涛心里嘿嘿直笑:你背过身去就行吗?

曾思涛和她打了个招呼,说家里没酱油了,找她借酱油用用,等会想煮点面条吃。

一个很烂很烂的借口,这不过是曾思涛的恶趣味而已:人家是喊小孩去打酱油,我是找领导家借酱油,用领导的酱油还不用花钱,比喊小孩去打酱油牛多了。

陆宣华迟疑了一下才轻轻嗯了一声,继续背对酌他晾着她的衣服。

曾思涛站在那里看着她晾衣服,自怨自艾的叹道:一个人的生活真是麻烦,天天吃面条,都吃腻了。

自从陆宣华断绝他的生活供应后,曾思涛在家就没吃过几顿饭。家里不要说面条,就是带面的任何吃的东西都没有。他前世出差吃方便面都吃得反胃了,面条那是打死他,他都不想吃了。见陆宣华还是恩恩的应着,并不说话,曾思涛这厮继续恬不知耻的问着:

“领导,我成天都吃面条,你每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

陆宣华见曾思涛神色如常的和她说话,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渐渐也好多了,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这躲也躲不过去,还是自然点好,她也终于也开口说就是随便煮点,将就着对付。曾思涛感叹着说,会做饭就是好,随便弄点就很好吃,不像他,只会做稀饭和面条,肉呀什么的都不会炒。

这话曾思涛倒没说假话,前世今生,他都是长期在外生活,读书在学校吃,工作在外面吃。他炒点素菜还勉强能入口,至于肉之类的东西,不要说炒,他连切都不会切。

曾思涛一边赞叹着陆宣华做的饭菜真的很好吃,一边说让陆宣华教教他怎么做饭,陆宣华白了他一眼,说他一个大男人学做饭干什么,以后找个媳妇儿,让她做就是。曾思涛苦着脸说这不是现在没嘛,现在总得要吃饭啊。陆宣华也知道曾思涛不怎么会做饭,想了一会才说那以后她就多煮点。

这话曾思涛很爱听,正求之不得呢,马上就说那太好了,以后买菜的事情他就包了,末了还很遗憾的说都好久没吃肉了。他这话很不地道,要是方科长家尚阿姨听见了,会气得吐血。昨天曾思涛下班路过方科长家,被方科长拉去他家吃饭,他家炖的一整只鸡,尚阿姨差不多全夹他碗里了。

宦海逐流》小说在线阅读_第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言无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宦海逐流第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