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骗了那些人几两银子,也只是能骗几两银子了,师父说,他们体悟不到的......是啊,他们被骗了几两银子,却还沾沾自喜,觉得功名利禄就在眼前了,怎么可能体悟到别的?”
“可是后来啊,为何师父在官道上遇到了罗境,那些人,看到军队经过,一个个吓得使劲儿往后躲,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李叱看向唐匹敌:“就是那个时候,我懂了。”
唐匹敌点了点头:“虽然我比你大一丢丢,也比你早进书院一丢丢,但我懂这个道理的时候,比你晚不止一丢丢。”
李叱忍不住笑起来:“但你做的,比我好不止一丢丢。”
唐匹敌道:“你是想告诉我,蜀州这一仗,雍州这一仗,都打完了也不是结束。”
“嗯。”
李叱道:“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我们用十年的时间,用最强的兵锋,告诉中原天下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活着,再用
百年兵锋,告诉中原天下之外的人,别来招惹我们,就是活着。”
唐匹敌道:“也许,不用百年。”
李叱道:“所以......你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现在要成亲,打完了蜀州之后你就要隐退,一步一步,你倒是算计的好。”
唐匹敌笑起来:“不隐退。”
李叱道:“你不骗我?”
唐匹敌道:“我这人向来说话算话,中原都打下来后,我还帮你练兵,为百年兵锋而练兵。”
李叱也笑起来:“说好了的,就不能再反悔。”
唐匹敌嗯了一声。
两个人肩并肩站在小船上,看着这已经恢复了几分繁华的大兴城,眼睛里却都没有什么眷恋。
他们俩,谁都不是把眼光放在这区区一座繁华大城的人。
“对了。”
唐匹敌道:“虽然我才回来,可是私底下来找我的人可不少了。”
李叱笑道:“我知道找你的人都是想干什么,他们已经不止一次的找过我了。”
李叱决定暂时不称帝,所以很多手下人都着急,这事不只是李叱一个人的事,事关百万宁军,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文官武将。
李叱称帝,他们的官职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他们劝不动李叱,盼着唐匹敌回来,都知道李叱最听唐匹敌的,所以就想让唐匹敌来劝。
“他们其实也都是好意。”
唐匹敌笑道:“他们昨日和我说,宁王不愿在这个时候进位称帝,那就改个称呼,不如叫中原王......”
李叱哈哈大笑。
他看向唐匹敌道:“有人还对我说过,宁王是楚国皇帝封的,楚国已灭,这封号就不适合我了,可我这宁王的称号,和楚有什么关系。”
“说宁王封号配不上我的,我倒是想让他们都瞧瞧,以后宁王换宁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唐匹敌笑着说道:“他们可是给我送了礼的,我拿了人家的礼,怎么也得好歹说几句,这样这礼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
李叱笑道:“以后因为这事还有人给你送礼的话,你只管收,到时候分我一半。”
唐匹敌道:“那不行,你得七成,我留三成,你得拿大头。”
李叱:“为何?”
唐匹敌道:“省得你将来拿这事修理我。”
李叱瞥了他一眼:“你以为你留下三成,我就不能修理你了?”
唐匹敌道:“你会稍微有些不好意思。”
李叱:“我会?”
唐匹敌:“你,会吧.......”
几天后,宁军大将军唐匹敌在大兴城大婚。
这一天,大兴城的百姓们见识到了什么叫整城披红挂彩。
也是这一天,宁王李叱在给大将军唐匹敌主持大婚的时候,站在高处对所有人说......今日不是宁王的大将军成亲,今日是宁王的兄长成亲,今日的大将军也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军王。
这是李叱老早就想干的事了。
为老唐封王。
众人都以为唐匹敌会坚辞不受,却没有想到,唐匹敌坦然受之。
然后,唐匹敌跪倒在宁王面前,请求挂帅,来年出征。
老唐知道,他想给的,自己推辞不掉。
老唐也知道,现在推辞不是时候。
这可能是大兴城里已经有十年都没有见过的盛况,宁军大将军的婚礼,让整座城都变得光彩起来。
是的,不是因为大将军唐匹敌在大兴城成亲而令他光彩,而是因为他在大兴城成亲,令大兴城光彩。
相对于之前楚国皇帝大婚的时候,这一次的喜悦感要浓烈的多。
用百姓的话说,之前楚国皇帝杨竞的大婚,更像是用一场看起来像是喜事的喜事,来给这濒死的大楚冲冲喜。
而大将军唐匹敌的大婚,是让这大兴城里的所有人沾沾喜气。
甚至可以说,大将军大婚的消息传遍天下的话,天下人都愿意沾沾喜气。
大婚之后的十天时间,李叱和手下众臣一直都在忙着其他事,光是如何改善民治,就足够让人牵扯进去全部精力。
替李叱巡查地方的陆重楼也已经赶回大兴城,听闻大将军成亲,虽然他与大将军并不相识。
之后的数日,他每天一大早就到新园和李叱详谈,把这段日子以来在地方上看到的事详细告知。
这个人极有头脑,而且他所思考的方式和其他官员不一样。
就算是一些有贤名的官员,对于民治的理解其实也很浅薄。
他们所说的让百姓们安心,值得其实并不真的是让百姓们安心。
而是做一些什么,让百姓们能接受即可,这样自己就可以安心,朝廷可以安心。
做地方官的,能安心,比什么不重要?
陆重楼是站在两个角度看问题,第一是如何真正的让百姓们安心,踏实,且对未来有希望。
第二则是如何尽量在保证第一点的情况下,为朝廷合理节省一些麻烦。
陆重楼在巡查地方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句话,下边的人都已知道那是他的口头禅。
这句话是......当官的只要不给自己找麻烦,百姓们是不会给你找麻烦的。
这次出巡后,陆重楼整理出来一份长达万字的条陈,分量极重。
坐在一边安安静静听着,并没有插话的人有好几位,其中有燕先生,有徐绩。
徐绩从冀州赶到京州,路上也算是春风得意。
他知道,宁王把他从冀州调到南边来,哪怕只是平级的任命,也是重用。
只要宁王对他有重用,那就说明以前他犯得那些错误,都已经真真正正的翻篇了。
“徐绩。”
李叱把那份谏书递给徐绩:“你也看看。”
徐绩连忙起身,双手把条陈接过来仔细翻读,虽然刚才听陆重楼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把这个人深深的记在心里,可是再仔细研读这个人所写的东西,徐绩心里就不由自主都生出来一股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