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还带回来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一条用什么骨头串的项链,间隔还串着几颗珠子,看着流光溢彩,也不知道什么宝物。
还有一件是长条形的东西,应该不完整,村子里的私塾先生看过说,是一块断了小半截的笏。
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会出现在一座湖心小岛上?
老伯说完了之后,李叱顿时就好奇起来。
老伯劝李叱道:“大人还是不要去打那湖心岛的主意,去的那六个人,回来的两个也被吓得够呛,丢了半数魂魄似的。”
李叱问:“这小南湖,可有河道进入?”
老伯回答道:“上游就是赤河,往上游走几十里就是维安县城。”
李叱点了点头,让人给老伯取了一些银两算是谢礼,老伯不敢收,李叱塞进他怀里让亲兵护送老伯回去。
老伯不放心,一边走一边回头喊:“莫要去,那里真的会死人,那可能是阴曹地府的阎罗殿。”
李叱心说阴曹地府的阎罗殿修建在人间......给租金了吗?又报批了吗?
若是没有的话,他应该代表人去收一些回来。
“九妹。”
李叱算计了一下时间,谢秀他们赶过来应该还有三两天时间,所以不如去那湖心岛上看看,万一有宝藏......
他喊过来余九龄:“你带兵去维安县城,把县城里所有的大船都借来,咱们去那湖心岛上玩玩。”
余九龄有些害怕:“那地方若真的到处都是可吞人的巨蟒,太危险了。”
李叱道:“不用害怕,真是阎罗的住处,我也想问他为何住在人间。”
余九龄只好带人去维安县城里,距离只有几十里远,只半日就到了。
此地已经被宁军占领,城墙上悬挂着的也是宁军的烈红色战旗。
又半日,余九龄就借来了十几条大船,这些船有的是货船,有的是县衙里巡查河道的官船,甚至还有一艘大楚二十丈左右长的战船,名为武威,只是已经许久没有人用过,始终在船坞里停着,时常保养,可平日里根本用不到。
李叱好奇那湖心岛上到底有什么,他还特意去找了那回来的两个村民,确定带回来的那两件东西之一,就是笏。
第二天一早,李叱带上了一千两百名精锐战兵,带上一切能带上的武器装备,还准备了足够的火油和猎网,船队朝着湖心出发。
越是往湖心走,雾气确实越浓,还有一种稍显刺鼻的气味。
“可能是那岛上有汤泉。”
澹台压境看向李叱:“所以才会显得雾气这么重。”
李叱嗯了一声,然后问:“澹台,你怕不怕?”
澹台压境哈哈大笑:“我?以为我是余九龄?嗯......我不是余九龄我也怕......”
李叱瞥了他一眼:“若岛上有宝藏呢?”
澹台压境眼睛眯起来:“有宝藏的话,还管什么怕不怕?”
李叱笑着又问了一句:“那你的底线是多少,大概多少两银子,你觉得不必怕了。”
澹台压境伸出手张开五指:“五两银子以上,别说蟒蛇,妖怪都拦不住我。”
李叱道:“别这样,你大家大户出身......”
澹台压境眯起眼睛:“我变成现在这样,那怪谁?”
李叱:“......”
大楚初年的时候,曾经试图建造水师以远征海外,那是因为大楚开国皇帝有着超乎寻常的眼界和志向。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水师的创建被一拖再拖,始终没有执行,在崇文院中,如今还积存了大量的设计图纸。
之后大楚的历代皇帝,都逐渐失去了锐意,数百年来,没有几个皇帝想着开疆拓土。
开国皇帝的雄风,并无延续。
可笑的是,当今皇帝的杨竞父亲是懒惰皇帝的代表,一辈子几乎都没有上过朝,而他的爷爷,则是一个无能却想着大有作为名留青史的人。
杨竞的爷爷杨永业有一种难以置信的自负,那么普通,又那么的骄傲。
北征黑武,丧失数十万大楚府兵精锐,让大楚一蹶不振。
这还不算完,也不知道是听了谁的,说是周夫子的十八位入室弟子之一,名为阳笙的那人,后来参透长生不死的秘密。
还说阳笙已经活了几百岁,就隐居在某处岛屿之上,杨永业立刻就动了心思。
长生不老这种事,对于帝王来说,诱惑之大,再无一种其他诱惑可以相提并论。
只是一句岛屿之上,就让杨永业变得癫狂起来。
他立刻就下令兵部和工部,打造战船两百余艘,其中大多数就是李叱他们现在乘坐的这种,大概二十丈左右的武威。
最大的,大概为二十八九丈的虎斗战舰,一共建造了三艘。
杨永业下旨,亲自挑选组建了一支八千多人的水师队伍,就负责在大楚国内各地寻找阳笙的下落。
听起来这似乎不是多大的一件事,可是到几年后,户部上书请求皇帝停止这项军费开支,杨永业问了问才得知,这几年来,这支被他亲自定名为虎威军的队伍,军费开支比他之前北征黑武还要高。
银钱消耗的速度之快,前后所需银两之巨,那数字看了让他都头皮发麻。
杨永业觉得是那虎威军的领兵将军狄赤贪墨,一怒之下,下旨将狄赤调回大兴城,在狄赤回来之前,他就让刑部将狄赤满门抓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狄赤得到了消息,他没有返回大兴城而是逃之夭夭,自此之后消失无踪。
皇帝一道旨意,把狄赤全家砍了脑袋,又过了几天,皇帝觉得气没有撒出去,又一道旨意,株连三族。
自此之后,虎威军就被解散,二百余艘大大小小的战船,被分派到了各地用于河道水路巡防。
可是这么大的战船,对于地方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没有熟悉操控战船的水手,没有经受过水师训练的士兵,大部分都被遗弃不用,几十年后,七八成都已经破损不能使用。
维安县这边,水匪猖獗,所有的商户聚集起来商量了一下,由他们出资组建了一支队伍,隶属于维安县衙。
可是商人们显然低估了维安县县令等人的贪念,他们凑出来用于维护县衙水军的银子,像是被丢进了无底洞一样。
那县衙的人,今日要这个钱明日要那个钱,没多久商人们就明白过来,县衙的人比水匪要黑的多。
水匪抢劫船只,最多损失一艘船的货物,可是再养着这县衙水军的话,他们的家业都会被县令等人吞进去。
和大楚官府的人相比,那水匪又算的什么。
后来无奈之下,这些商人们就只好放弃,改为聘用更多的武师随行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