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架,确实少了些,相对于对方重甲数量来说,能造成的杀伤其实格外的有限。
而且要抛射出去至少百斤以上的石头,剩下的抛石车能抛射几次,谁也说不好。
二十一架抛石车,就算平均一架再能抛射出去五块石头,也一共才一百多一些。
平均一块石头砸死几个人?往多了说,在河滩之地,本就松软的地面上,石头无法滚动,一次能砸死三四人就是极限。
算起来砸死个几百人,毫无意义。
唯一能让抛石车使用次数增加的办法,就是减少抛石车抛射武
器的重量。
唐匹敌又算计了一下军中储备火油的数量,这种东西极为稀缺,也不足以形成火海对重甲给予致命打击。
他抬起头看了看天色,然后缓缓吐出一口气。
片刻后,他起身:“给庄无敌和程无节两位将军传令,此战胜败如何,关键在他们两位了。”
与此同时,京州东南。
武亲王杨迹句巡视前线,举着千里眼看向对面的李兄虎大军营地。
可以看得出来,营地中比以往空荡了许多,可以推算出李兄虎一定是分派出去绝大部分兵力抢收夏粮。
若此时他趁机猛攻,或许可以一把火烧了李兄虎的大营,但其实作用不大。
“我让你们去办的事,都办好了吗?”
武亲王回头问了一声。
手下将领整齐俯身:“都办好了。”
六七天的时间,左武卫的士兵们用稻草扎出来很多草人,然后将军服给草人穿上。
“那就去布置吧。”
武亲王心里有些堵,也很压抑,可他已经无计可施。
再过三天,最多三天,军中粮食就会耗尽,士兵们就要饿着肚子和李兄虎的百万大军决战。
左武卫不会在正面战场上败给任何敌人,却会败给饥饿。
“此次回京州,不管陛下会如何降罪,皆与你等无关,是我一力所为。”
武亲王道:“大军交替掩护撤退,直接退回大兴城,各军将军督导手下队伍,不必一起走,各走各的。”
手下将军杜高猛压低声音问道:“可是大将军,我们军中粮食,着实不足以让士兵们坚持回去的,只剩下大概三天的口粮了。”
武亲王沉默片刻,脸色更加的悲伤起来。
“我之前让你们赶制了不少李兄虎贼兵的大旗,可都已经准备好了?”
杜高猛俯身道:“都已经准备好了。”
武亲王重重的吐出一口气,几乎是咬着牙说道:“一路回军,打李兄虎的大旗,所过之处......能......能抢夺多少粮食就抢夺多少。”
杜高猛等人的脸色猛的变了。
左武卫是朝廷的府兵,左武卫是大楚现在唯一的支柱,代表着的大楚最后的一份尊严。
可是现在,回军的路上,难道要靠劫掠百姓来维生?
杜高猛声音很低的劝道:“王爷,若此时被宣扬出去,左武卫的名声,王爷的威望......”
武亲王回头,皱着眉头说道:“我刚刚已经说过了,这次回去,不管陛下如何降罪,都是我一人所为,与你们无关。”
众将全都单膝跪倒下来:“王爷三思啊。”
武亲王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是我对不起这一路上的百姓,可若不如此的话,左武卫必亡,左武卫若亡,大楚必亡。”
他抬起头看向天空:“若有什么惩罚,只管朝着我来就是了。”
他一摆手:“去吧!”
“是!”
众将整齐的应了一声,可是每个人的脸色都难看的要命。
他们不敢明说,也没办法真的抗拒,因为不这样做的话他们确实都会饿死。
但,如此一来,骄傲的左武卫,和那些叛军有有什么区别呢?
武亲王沉默了片刻,闭上眼:“尽量......不要杀害百姓。”
“是!”
众将又应了一声,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大将军!”
斥候来报:“高真将军派人来报,上游发现敌军试图强渡,已被高将军击退。”
唐匹敌点了点头,这一段大河是最适合横渡的地方,往上游水路虽然狭窄了不少,可是水流太急,两侧又没有河岸缓坡,所以极难渡河。
高真派人送回来消息说,天命军竟是派人以弩车在对岸发射重弩,瞄准河岸这边的树木,重弩上绑着绳索,射中大树之后,他们在对岸拉直了绳索,然后派人爬索过河。
这种操作自然凶险,没有几分保证人能顺利爬过来,十之七八会坠落下去被淹死。
他们派人过来后,在这边用细一些的绳索把对岸准备的粗绳拉过来,然后固定,再在绳索上铺上木板,悬空踩着过来。
被高真发现之后,击杀已经过河的天命军斥候,斩断了绳索。
天命军兵力庞大,他们显然是想把所有渡河的方法都试试。
唐匹敌对上游还有些担忧,所以派高真在上游巡查,但是对下游却好像完全都不担心似的。
然而就在距离宁军阵地大概几十里的下游,还有一处相对来说适合渡河的地方。
这里水流宽度更大,有不少暗涌,极难横渡,但天命军显然没打算放弃。
他们分拨过来的船只一次一次往返,将兵力运送到北岸这边来。
这边指挥队伍的,是杨玄机手下大将,原大楚的正三品大将军裴芳伦。
此人原本为右侯卫大将军,当初被杨玄机收买之后,本打算带着整个右侯卫投靠。
可是却被武亲王杨迹句察觉,武亲王手段雷霆,立刻就要动手。
裴芳伦得到消息后连夜逃走,只带了几十名亲兵随行,连老婆孩子都没能顾得上。
他全家老小,皆被武亲王处死,右侯卫被调入武亲王帐下。
所以这就让裴芳伦更为决绝,投靠了杨玄机之后,对起兵之事十分积极。
攻打荆州,此人居功至伟,率领他亲自训练出来的队伍,一口气打下大大小小数十城。
在打下的这些城池中,但凡和武亲王能有一丝一毫牵连的人,都被他杀了,一个不留。
裴芳伦不过四十岁左右年纪,他深知以自己的能力,杀入大兴城报仇雪恨并非没有可能。
况且杨玄机有明主之姿,若这能开创一个新的帝国,他这开国公的身份必然少不了。
也就是在开战之前,他强烈劝谏,请求杨玄机让他带兵绕路下游。
往下游走五六十里才能有适合的地方,再渡河绕过来,再赶到战场,显然有些来不及。
可是杨玄机并不缺兵少将,万一裴芳伦从下游渡河顺利,就可两面包夹宁军。
所以杨玄机准许了他的请求,让裴芳伦带着四万左右的府兵级精锐绕路过去。
为了不让宁军察觉,绕路的距离短了没有用,一定会被发现,五十几里的路程,差不多便是宁军斥候活动的极限。
他们甚至不是派船顺河而下在此等候,为了隐蔽行动,所有需用的舟船,都是在陆地上运到此处。
此时,裴芳伦手下的队伍,已经有三五千人渡河过来,迅速的在北岸建立防御。
四万人,靠着这些渔船来回接应渡河,速度又怎么可能太快,所以裴芳伦也格外的急切,不停催促手下人加紧渡河。
正面战场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