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宁:“?????”
余九龄道:“当家的你自己想减阳寿,为何要拉上我......”
李叱笑道:“要不然我们出去转转吧。”
李叱看向高希宁:“到了豫州都没有好好转一转,听闻豫州除了曹园之外,还有一座周园也很漂亮,园中还有河流穿过,可以坐船游览两岸风光。”
高希宁想了想,这似乎有点意思。
余九龄道:“船?什么船?是那种挂着红灯笼,上面有吹拉弹唱的船吗?”
“报!”
就在这时候,有亲兵跑过来,双手递给李叱一封信:“谍卫送来的消息,从都城大兴送来。”
李叱看向余九龄:“出息了,人安排到了大兴城,而且这么快就有消息送回来。”
余九龄自豪道:“再给我一段时间,别说谍卫,我把猪都能养到大兴城去。”
李叱把密报打开看了看,然后眉角就微微一扬。
“这个皇帝杨竞,有点意思。”
他把密报递给高希宁,高希宁看了看,也笑了起来。
高希宁道:“他大概也是无计可施了吧。”
谍卫到大楚都城之后不久,就正好遇到一件大事。
大楚当今皇帝杨竞,要在都城召开一次英雄大会。
不管是哪里人,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有为国报效之心,就可参加。
若是能带五百人来参加英雄大会,你是绿林山匪也好,是马贼路霸也好,是各门各派的江湖客也好,只要带来的人数达到五百人,就封为正六品校尉,赐铁甲,赐横刀,赐战马一匹。
若是能带一千人来,那就封为正五品将军,除了铁甲横刀战马之外,再赐一块象征身份的金牌。
这道旨意说白了,意思就是,皇帝不管来的人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愿意为大楚而战,那就给你朝廷的身份。
李叱叹道:“也就一般吧,诱惑不大。”
余九龄多了解李叱啊,他立刻点头道:“就是,都没提钱。”
高希宁大眼睛则微微眯了起来:“不许去。”
李叱嘿嘿笑了笑:“我怎么可能去......我又不是疯了,我会冒险去大楚都城那种地方......是的我想去。”
高希宁哼了一声。
李叱道:“我就想看看,这位皇帝陛下,到底能聚集多少人马,因为他明显是冲着我们来的。”
豫州是中原天下重中之重,丢了豫州,宁军直接威胁京州。
本来被杨竞寄予厚望的宇文尚云兵败身死,十万大军烟消云散。
整个豫州之内,都拼凑不出来抵抗宁军的队伍,若是再任由宁军往南挤压,无需多久,就能陈兵京州北界。
到了那时候,宁军对大楚的威胁,就会超过东南的李兄虎,也超过西南的杨玄机。
“你应该知道,此去会有多危险。”
高希宁道:“你现在是宁王,两州之主。”
李叱道:“我知道,我只是......”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唐匹敌带着几个人进来了,其中有高真,有程无节,有澹台压境,还有领兵出去清剿残余抵抗的罗境。
高希宁看到这五个人进来,忍不住轻叹一声:“大事不好。”
唐匹敌一边走一边说道:“消息已经知道了吗?”
李叱点头:“知道了。”
唐匹敌道:“谍卫的消息送了两份,一份送到我这里,一份要送去冀州,他们还不知道殿下已经到了豫州,是我让他们送过来的。”
李叱嗯了一声,笑了笑道:“所以你决定安排人去大兴城看看什么情况?”
唐匹敌道:“怎么,还没有说通高姑娘?”
李叱道:“你是不是藏我肚子里了。”
罗境噗嗤一声就笑了,李叱白了他一眼:“笑个屁。”
罗境道:“若真是藏你肚子里了,那确实是个屁。”
唐匹敌叹道:“你是在寒碜谁?”
罗境想了想,对啊,这话不是说李叱的,倒像是说唐匹敌的。
所以他有些歉然的说道:“确实是失误,不过我也不怎么在乎.....
”
李叱道:“真要去大兴城的话,没有人比我去更合适,我不是针对谁......”
他扫了一眼,然后说道:“老唐你到我身后来。”
唐匹敌问:“为何?”
李叱道:“你先来。”
唐匹敌随即走到了李叱身后。
李叱道:“我不是针对谁,我的意思是,我面前的人,都不如我。”
罗境:“我凑!”
李叱道:“你有待商榷。”
罗境哼了一声。
李叱道:“如果要说武艺,你们都不输于我,最起码咱们也都是五五之数。”
“但是你们会看相吗?你们会骗人吗?你们会写字养活自己吗?”
那几个人互相看了看,觉得李叱说的有道理。
李叱道:“况且,皇帝杨竞又怎么会想到,我会去大兴城里溜达一圈。”
唐匹敌道:“就该你去。”
高希宁:“噫!”
她看向唐匹敌:“他是......”
唐匹敌道:“他是老大,这没错,不该冒险,这也没错,但他确实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李叱对高希宁说道:“带你去。”
高希宁想了想,点头:“倒也不是不行。”
她看向李叱道:“前提条件,我会安排廷尉军提前进入大兴城,所有事,你要与我商议。”
李叱点头:“都听你的。”
高希宁随即转身看向身边的随从:“请尚青竹,方洗刀,早云间,虞红衣四位千办过来议事。”
随从立刻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余九龄蹲在李叱身边,用手抓着李叱的衣服在那摇啊摇摇啊摇......
李叱道:“也肯定带你,你是谍卫大统领,如今我们在大兴城里的人,都是谍卫。”
余九龄立刻笑了起来,已经开始崇敬着大兴城里的灯红酒绿。
“我不合适去。”
罗境道:“未必没有人会认出我,毕竟当初朝廷派官员往来幽州,也不是人少,从幽州跑去大兴城的人更多,况且老贼杨迹句数次到过幽州,他手下的人留守大兴城的也不少。”
他看向李叱认真的说道:“最主要的是,我压不住自己这一身气场。”
李叱:“退下吧你。”
程无节举起手说道:“我合适去!”
李叱道:“你也不行,你那两根大锤太显眼了。”
程无节想了想,如果去的话不带大锤,那还有什么意思。
最终决定,李叱让高希宁提前安排大批廷尉军进入大兴城布置,四位年轻的千办全都要去。
然后李叱带上高希宁,余九龄,澹台压境,再加上李叱的一队亲兵。
这个阵容,李叱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唐匹敌觉得,他留下一半人去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从豫州到京州,至边界处,那种不一样的感觉就逐渐清晰起来。
虽然如今朝廷崩坏江山动荡,可是京州之地的百姓,依然还有一种令人不解的骄傲感。
似乎他们生而为京州人,理应骄傲。
京州目前还算安稳,最起码朝廷的统治还在,各地方官府的职权也在。
毕竟这里是京畿重地,依然有着极为雄厚的兵力分散驻守。
从豫州进入京州有很多条路,毕竟边界绵延千里。
可要走官道却只有那几条能选,而走官道就必然会受到极为严格的盘查。
李叱他们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走小路,进京州也要光明正大的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