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唯一区别的是混乱的大小而已。

这是北伐可乘之机。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多尔衮之死,这样大事,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北京城中的权力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大抵是阿济格换了多尔衮而已。

也就是说,张轩之前所想的种种策略,都落空了。

张轩如何能不失望。

他睁开眼睛,叹息一声,说道:“事到如今,清廷处置无懈可击,北伐的时机不到,诸位这几天都累了,好生回去休息几日,这三日不上朝,就当是我对多尔衮的尊重吧。”

“陛下。”文安之猛地起身,说道:“北京之事,决计没有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张轩微微有些奇怪,因为文臣一边,几乎众口一词,想要劝说张轩暂缓北伐,而今北方的局势,是有利于他们,张轩看得清清楚楚,当北京的消息传来,张质与姚启圣可以长出一口气啊。

只是文安之这又要说些什么?

张轩说道:“文先生,觉得北京还有变数。”

文安之说道:“陛下,阿济格此人比多尔衮如何?”

张轩说道:“不如。”

文安之说道:“多尔衮摄政之时,清帝不过九岁孩童,而今清帝已经是少年了。又有清廷太后,郑王,礼王,等宗室王宫护持,外有北方将门为姻亲,大势比之当初好了不知道多少,而阿济格此人何止不如多尔衮,是远远不如。为人粗暴,以不识书为能。如此满清的汉臣,定然从之归清帝。如此不过数年,阿济格必然失势。”

“而阿济格岂是那种束手就擒之辈。”

“清廷必乱。”

张轩听了,有些失望,说道:“这我知道。只是我军又不能时时刻刻等着北伐吧。”

文安之说道:“臣之意,非为北伐,而是使清廷内乱,不管怎么说,彼内乱,就是我朝之喜。”

张轩说道:“文先生的意思是?”

文安之说道:“以臣之见,清廷之所以如此平稳,就是因为我朝大军在侧,让他们不敢有乱。而今我朝大军不在的话。他们才敢起别的心思。”

袁时中冷笑一声,说道:“如何才能我朝大军不在?难不成让全军撤退吗?拱手相让?”

“不。”文安之说道:“与清军议和。”

议和这两个字一出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自从张轩上一次以强烈的态度抵制议和之后,议和这两个字,在大夏朝廷之上,就成为了禁忌词汇,万万没有想到文安之居然敢说出来。

张轩眉头拱起,嘴唇微微抿着。却已经表现出不耐的样子。

文安之说道:“只要我朝议和,与清廷修秦晋之好,才能让清廷放下提防,阿济格与小皇帝的冲突才能爆发。”

“我朝议和,东虏就信吗?”张轩说道。

他一时分辨不清楚,文安之到底是为了迷糊清廷使之内乱,才提议和这一件事情,还是想要议和,才寻得借口。

“无须他们信我朝的诚意。”文安之说道:“只需让他们知道,这几年战事,我朝财源枯竭,人困马乏,想修整一段时间。明为议和,实为停战。将来还有卷土重来之日。”

“他们会信吗?”袁时中说道:“东虏明知道,他们还会再打过来,他们就会内乱。”

“自然。”文安之说道:“只需给东虏一个喘息之极,我们在解决我们自己问题的同时,清军也会解决他们的问题。”

“而清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阿济格,唯有朝中政事稳定了,才有可能战胜于外,如果清廷朝纲如此紊乱,想要大胜我朝,是决计不可能的。”

“即便他们担心我们有诈,也不得不为,因为这一件事情总要解决的,还有即便小皇帝不想解决,阿济格未必不想解决。”

“他们双方已入困笼。必有一死,双方都知道这一点。”

张轩听了,心中有些矛盾,他本意是决计不提和议之事,只是而今,似乎能通过议和制造一个机会,一个北伐的机会。

到底要不要做?

第二十七章议和

张轩还没有做出决定,张质微微皱眉,说道:“陛下,以而今国朝之势,我朝国力,如日方升,只需继续数年,大军北上,定然无望而不利。何必做此小人诡计?即便文大人之谋成,则我朝方与东虏议和,见其内乱而攻之,则天下人何以看本朝。徒损国朝之威,不过贪数年之功而已。”

“北伐之事,而今固不可行。但是只需休养生息以待局势即可。何须如此作为?”

“不然,”袁时中说道:“而今两国相争,正如两虎斗于山中,必有一亡,所谓之危急存亡之秋也,而今我朝不过站尺寸之优,就可以轻视东虏,动辄道德仁义,是要做宋襄公吗?”

随即,袁时中说道:“陛下,臣以为文大人之意甚好,不管知道说,牛庄之败,有我军士卒落入东虏之手,我朝总不能至于不顾吧,别的不谈,这个也要谈谈的。”

张轩听了心中的天平顿时倾斜了,说道:“不错,前线将士,奋力死战,落于敌手,只要没有屈膝降贼之举,都应该尽力营救。文大人,这一件事情,你们礼部派人去谈一谈吧。”

文安之说道:“臣遵旨。”

文安之老狐狸了,自然明白,张轩言下之意,张轩只是让谈交换俘虏之事,如果有些事情超出授权范围,引发了东虏误会,可不是关英明神武的皇帝大人什么事情。

是下面人误解了上意。

到时候,文安之就是替罪羊。

不过,文安之做这个替罪羊却是十分愿意。因为文安之实在支撑不住了。

张轩在昭武三年,推行一系列改革,让几乎所有人都忙着四脚朝天,即便是礼部是清水衙门也是一样,接待外国使节,因为张轩将使节分为属国与外国,属国礼节,就能照搬明代的礼节就行了,至于所谓的外国,让礼部很多人很是苦恼。

因为在中国古代传统之中,从来没有与本国平等的国家,除却是几个分裂的政权。

而今,所有礼部官员都认为,如果真有一个与本朝平起平坐的国家,那么只有清朝。其余什么大小佛郎机,红毛夷,英吉利等国,都不值一提。虽然张轩的意思,平等对待。这些礼部官员恐怕在士林落不了一个好名声。

如此一来,他们也要绞尽脑汁。

更不要说,礼部还有其他工作,比如关于生员的管理。

因为丈量田亩关系到生员优免范围,这些都是礼部负责的,如是等等,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满朝文臣都忙得好像转轮一般,礼部

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文安之很清楚的感受到,他老了。他即便是将这些繁多的政务分给他几个副手,也承担不起来了。

所以告老之事,就要提上议程了。

只是文家被难,家中子弟零散,没有几个人了。他是文家所有的希望。他一旦去了,如何保证文家在大夏政坛上的影响力,却是一个问题,这就是文安之为张轩献上这个计策,并愿意承担黑锅的原因所在。

千里白骨》小说在线阅读_第16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生明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里白骨第16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