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顺治即便亲政了,能如多尔衮一样成熟的把持政事,并震慑汉军将领,让他们不敢妄动吗?

郑亲王并不看好。

谁等知道掌握至高权力的好处,但是是否能承担权力背后的重担,却是未必。

“陛下,太后。”郑亲王说道:“英王掌控两白旗,及摄政王余部,此辈党从摄政王,唯恐为陛下追究,方才依附英王,如果穷追之,则必生乱世,这些都是我大清的好男儿,不该折损在内乱之中。”

郑亲王的话中,还有一个意思。

凡是能将手深入决策中枢,被顺治嫉恨的,都是八旗出身。因为不是八旗老姓定多是一个小喽啰,不可能与多尔衮牵扯这么深。而今八旗支撑大清将士,已经有些不足了。

如果再折损这么多精英,且不说影响如何,实在是损失不起。

“王叔的意思,是让英王如多尔衮一般吗?”顺治语中带气,说道:“朕就在宫中,任他愚弄不成?”

郑亲王说道:“奴才不是这个意思,不过,陛下也是知道英王是什么样人的,此人刚愎自任,对下面的奴才,从来不体恤,否则也不会有多尔衮任事。英王即便是接了两白旗的担子,他也承担不起。”

“陛下想与起虚以委蛇,待局势稍稍安定一下,

施恩于两白旗上下,两白旗上下岂能不感恩戴德,以报陛下?”

“到时候外派英王将兵即可。”

郑亲王的意思,是在最大可能保全清军元气的同时,解决了阿济格。

只是顺治对这个处理意见并不满意,他目光扫过杰书,却见杰书,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一副木雕的样子,心中暗道:“废物。”

顺治想要一股作气,将阿济格与多尔衮余党给清理了。

说起来,整个大清朝还是顺治占优势了。

首先,在多尔衮的主持之下,汉军特别是西北绿营的力量大大增加,顺治宫中可有不少汉人女子,就是与这些将门联姻,可以说西北方面,河南方面,扬州方面的清军。在多尔衮不在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投向皇帝的。

毕竟在很多汉人心中,顺治毕竟是皇帝,执掌大权,名正言顺。

汉人之中皇帝的概念,与满人眼中的皇帝概念,是不同的。

在很多满人贵族眼中,皇帝先是两黄旗之主,再是八旗共主,再是皇帝。

只是多尔衮自然知道这些汉人不可靠,所以,在北京附近不管各地战事多紧急,也有两白旗的军队驻扎,皇宫附近自然也有两黄旗的军队,双方相互平衡,总体的来说,多尔衮掌控着京师的军权。

不过,多尔衮真要做些什么,恐怕京师也要一场大火并。

这才阿济格上书的政治基础。

但是阿济格毕竟是阿济格,他不是多尔衮。

顺治手中,已经有不少将领投过来的效忠书了。如果立即发难的话,未必不能将阿济格一举拿下来,只是顺治却知道,在这一件事情上,真正能拍板的不是他,而是皇太后。

而皇太后定然听郑亲王的。

果然听太后说道:“郑亲王意思上。”

“准英王之奏,给多尔衮死后荫封。”郑亲王说道。

“好。”太后说道:“就让英王接任摄政王,总领天下政事,并追封睿亲王为义皇帝。”

“什么?”顺治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来,说道:“既然母后如此说了,孩儿只能遵命了。”随即一甩衣袖径直走了。将这几个都晾在大殿之中。

顺治恨极了多尔衮,恨不得将多尔衮碎尸万段,决计不愿意为多尔衮加一丝追封,他知道,他即便是不同意,也拗不过太后。才闹出这样一出。

一时间,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礼亲王杰书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

“不用管他。”太后淡淡的说道:“继续。”

第二十六章 事缓则圆

顺治回到自己宫中,就大发脾气。将宫中的东西乱摔,这些名贵的官窑瓷器,一个个砸在地面之上,碎成粉碎。

“啪。”的一声,无数碎片飞溅在皇太后的花盆底鞋前。

皇太后见状,一挥手,所有太监与宫女都撤了下去。只剩下母子两人。

顺治也看见皇太后,不过多生气,还是毕恭毕敬的行礼说道:“儿臣见过额娘。”

皇太后踩过地面上的瓷器碎片,在顺治的搀扶下,在一旁的椅子上坐好,母子两人都不说话,好一阵子,皇太后才说道:“我知道,你恨不得亲手杀了多尔衮,但是而今多尔衮已经死了。你还如此放不下吗?”

顺治没有说话。

有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表示。

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皇儿,你也大了,用不了多久,你就要亲政了。有些事情不能意气用事。”

“而今天下危如累卵,南朝步步紧逼,南朝皇帝一心一意想要北伐,先后与朝鲜,四川与朝廷交战,朝廷连连失利,一个弄不过,就是一溃千里,多尔衮这才坐不住,才亲往辽东,一心想要除掉郑成功,断南朝一步,惜哉功败垂成,天不假年。”

“哼。”顺治心中暗道:“也是放出风声,才气死这老贼。”

皇太后目光深深的看了顺治一眼,顺治顿时有一丝紧张,顿时避过皇太后的目光。一时间也有些忐忑,却不知道,他当时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瞒过皇太后的耳目。

皇太后也不深究这些了,说道:“我知道,你不喜欢多尔衮,也不喜欢阿济格,你要多考虑一下大局。只是大局稳定了,祖宗传下的基业能够保全,其余的事情,倒是还不是任你处置吗?”

顺治别的话,没有听进去,但是这一句话倒是听进去了,他抬起头来,说道:“额娘,这可是你说的。”

皇太后说道:“自然。”

顺治说道:“好。朕等着。”

孩子越大,越有主见了。皇太后也有些奈何不了顺治了。

顺治这边点头,一切阻力都没有了,故而不多时,北京就发布了多尔衮的丧讯,并追封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以皇帝的规格下葬,并授阿济格为摄政王,同时也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摄政王。

郑亲王本来就是摄政王的头衔,不过,当时为了避免与多尔衮冲突,所以退让。

不管怎么说,阿济格毕竟不是多尔衮。多尔衮能做的事情,阿济格即便是接管了

多尔衮的势力,也未必能做道的。

如此清廷就进入左右摄政王秉政的时局。

一时间平静无事,似乎多尔衮之死,就好像是一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引起一丝波澜,随即消失不见了。

北京城中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朝廷之上,一时间失声。

南京乾清宫之中,张轩坐在主位之上,左右分内阁与枢密院大臣落座。

张轩闭上眼睛,捏着鼻梁。用力的在黑暗的视界之中,按出各种各样斑斓的色块。心中很是失望。

他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他失策了。

内阁以张质为首的文臣,与枢密院以袁时中为首的武将,他们争论的焦点,都在要不要大举北伐,以及朝廷的钱粮是否足够支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多尔衮之死,定然会给清廷带来混乱。

千里白骨》小说在线阅读_第16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生明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里白骨第16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