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兵员的补给能力,物资补充能力。
郑家远远不能比的。
郑家水师大炮虽然多,在千门以上,但是损失百余门大炮,想要补充,最少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清军北京炮厂远远不能与,广东制造局,南京制造局相比。而满清八旗的兵员补给,更是笑话一般。
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纵然手握亚洲最强大的水师力量,如果真与南京翻脸的话。纵然能一时间占上风,但是战事持续下去,失败一定是郑家。
郑成功来到南京之后,先问了南京舆情如
何。
却发现,情况与他所想的情况不大一样。
在他看来,碧蹄馆之战后,枢密院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将领看着朝鲜主将的位置。牛庄之败,比碧蹄馆之战,败得更惨,怎么没有人出头。反而枢密院中,见鬼一般的寂静。
枢密院各司主官,都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连度支部等,从户部分出来的部,都忙活起来。南京大营,江北大营的将领频频入京。
这动向让他看来有些不明白。
如果说为了夺辽东主将之位,却有一点动静太大了,毕竟即便郑成功丢了辽东主将之位,也不过派一员大将去辽东而已,哪里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而牛庄之战后。
南京之中,似乎除却民间对牛庄之战有些闲言碎语之外,官方似乎集体失声了。
让郑成功迷惑之极。
郑成功去见张轩的时候,心中做了很多准备。
只是坐在乾清宫外的长廊之上,等了一个多时辰,等到了掌灯时分,才有了见张轩的机会。
刚刚开始的时候,郑成功还以为是张轩有意晾他。只是等得时间长了,就发现并非如此。
郑成功等待的时候,看见枢密院与户部的官员,来去匆匆,就好像是流水一般,这一个时辰之内,张轩最少见了好几十个人。
等见了张轩,却见张轩满眼通红,衣服也有些皱了。一看就是熬夜了,甚至熬得时间不短,郑成功甚至猜测,张轩是不是昨夜一夜都没有合眼。
不过,等张轩问起辽东战事,郑成功立即将心思收回来,按早就打过数遍的腹稿,一五一十的将牛庄之战的前后因果,说了出来,并没有一点隐瞒的地方。因为他知道,他决计是瞒不过张轩了。
张轩听了之后,点点头说道:“辽东是东虏老巢,卿能将仗打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这一句话,虽然有安慰的意思,但是张轩并没有觉得他所的是假话。
不管最后牛庄之战打成了什么样子,在此之前,郑成功收复开城,平壤,金州卫,将控制范围超过了鸭绿江,将千山以东的沿海地带都控制在手中,这是大功。
即便牛庄之战,清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不说牛庄之战,清军与夏军血战,杀敌一千,战损八百,清军损失决计不少。这样的大战,清军八旗不可能不上场,虽然说起来有些残酷。
但是张轩宁肯用四万士卒,换八旗士卒四千战损。
因为对张轩来说,只有给一点恢复时间,四十万都损失得起,但是清军八旗又能损失多少?
牛庄这样的胜战,清军打不了十次。
第二十四章 多尔衮之死
即便不说,人员伤亡。
因为掘辽河,随即又有大雨,而今辽河下游一片汪洋,清军救灾所需都不少。这也是一大笔开支。
四万将士战损,其中郑家水师损失也不少,真正损失的夏军不过三万出头。
但是成建制阵亡的,也只有碧蹄馆之战中,三个营,马三宝麾下两个营。其他各部架子还在。只要补充一些士卒,就能撑起来。当然重新称起来的军队,与之前不能比。
在夏朝的兵役制度下,补充这数万兵员,却不是一件难事。
不要说,另外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未必是郑成功做下的,但却与郑成功脱不了干系。是一件完全能够弥补牛庄之败的大功。
只是这件事情,郑成功而今还不知道。
郑成功立即说道:“多谢陛**谅微臣,请陛下放心,臣准备在辽东设辽东巡抚,请陛下派文官掌管,金州卫等数县,为大夏辽东省。臣吸取之前的教训,当固守浅攻,以大海为屏障为后路,以千山为阻碍,设城堡,以火器守之,使清军不得潜越,并招募骑兵,以待数年,待骑兵有成,当北出赫图阿拉。南从金州卫北上,北上一路以骑兵为主,焚起屋舍,屠其百姓。金州卫一路,当以步军为主,步步为营,结硬寨,不给清军留空隙,不求一朝大胜,只求得一寸为朝廷之一寸,清失一寸则弱一分。”
“期以数年,定能并辽东一地,绝其龙脉。”
郑成功做了深刻的反思。
他最大的反思,就是忽略了辽东与其他地方不同。
从老奴开始统治辽东,已经几十年,有两代人了。东虏对辽东百姓的动员能力,决计不能等闲视之。
除却辽东,老奴在任何地方都做不出,封锁所有消息 ,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之下,掘了河堤。要知道郑成功并非没有人派人巡视。
所以郑成功调整过的战略就残酷之极。
既然跟随东虏,就是敌人。
辽东百姓不过几十万人而已,毕竟满清入关的时候,迁了不少人去北京。郑成功的布置之中,显然将这几十万百姓也计算进去了。
只是他也知道,按他这个打法,固然是万无一失。但是将要消耗大量钱粮。
他虽然在辽东,也知道南京的情况。昭武三年,对大夏财政来说,是飞跃的一年。
张轩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夏朝昭武三年,本年度财政收入大抵在六千万元左右。
就是在支撑辽东大战之余,维持大军,百官俸禄之外,居然有了结余,结余不多,大抵一百多万元而已。
这并非朝廷花销太多,而是之前的欠账太多了,姚启圣一口气,将好多窟窿给填平了,甚至传出风声,国债在年底之前,会全部还清。但是即便如此,他提出的辽东战略,依然是一个相当大的财政开支。
“臣愿意购买八百万国债。”郑成功说道:“为朝廷效力。以弥补臣的罪过。”
张轩看着郑成功说道:“有一件事情,你大概不知道吧。多尔衮死了。”
郑成功几乎跳了起来说:“什么,多尔衮死了,怎么死的。”
张轩摇摇头说道:“不大清楚。只是在牛庄之战后,就没有了多尔衮的消息,在数日之前,傅山终于传来了消息,多尔衮已经死了。东虏的说法是暴毙,至于是真的是假的,还有待查证。”
郑成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精气神就散了不少。
这一段时间之内,郑成功虽然没有说多尔衮,但是心中无时无刻不再想得是多尔衮。
牛庄之战,他每每在深夜之中,就辗转反侧,所想所念的,就是如何打败多尔衮,来到南京之后,他除却想办法说服张轩让他继续当任辽东主将之外,还去了一趟枢密院,将关于多尔衮的所有资料都拿了过来。
说实话,枢密院所有资料关于多尔衮的资料,并不必郑家掌握的多一点。只是郑成功对多尔衮重视之极,宁可多那一分资料对照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