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问过之后,张轩直接问道:“越王,明年朝鲜战事该准备如何进展?”
郑成功早有准备,说出了自己的万全之策。只听他淡淡的说道:“以海制陆。”
张轩说道:“愿闻其详。”
郑成功之所以称这个办法是万全之策,就是这个办法,将郑成功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要这执行这个策略决计是少不了他郑成功的。
“臣与东虏在朝鲜交锋,知八旗乃顽敌,虽然是对手,但不可轻辱。碧蹄馆之战,乃是臣大意所致,臣痛定思痛,决计用己之长,攻敌之短。”
“如何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袁时中了冷不定的问道。
郑成功目光落在袁时中脸上,嘴角带笑,但是语气一点也不客气,说道:“在朝鲜战场上,我军最大优势是什么,是水师?陆军各营固然骁勇,但与八旗对阵,胜负顶多六-四,我六,敌四。一旦有事,即可反复。”
“然清军水师已经为臣击空,名存实亡。故而只需一艘小舟横于海上,清军就无可奈何。”
袁时中问道:“那么,越王准备如何发挥这个优势?”
袁时中已经习惯这个角色了。
张轩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明确的表态。所以袁时中的态度都非常重要了。
郑成功说道:“先去辽东沿海诸岛。毛文龙在的时候,在皮岛驻兵,使东虏不可越而攻朝鲜,而毛文龙一去,朝鲜不可保矣。而今时过境迁,然后以我朝水师之胜,以海岛陈兵,断绝鸭绿江,使辽东与朝鲜断绝联系。”
“如东虏走,则我军不战而得朝鲜。”
“如东虏欲战。”
“则我水师截其后路,大军次第进去,列阵以整,列营以困,粮草运于海上,不出半年必克平壤。如此挥兵击辽东,水师多以小船,逆水而入辽河,沿海沿河都为我兵锋所击,甚至可以长驱以扰天津,山东等地,使清军疲于奔命。”
“见机则下辽东,威胁京师。不能者千里海疆处处为我所用。”
张轩听了,顿时将许都的想法,
扔到一边了。
按他的本意,如果郑成功的回答,让他不满意,他就会给许都一个机会。但是而今,听了一半,就已经明白,这样的事情,郑成功能做到,但是许都是万万做不到的。
故而许都代郑成功之事,不待说出口,就已经寝于腹。
做这样的事情,一定要用郑家水师,也就是夏军编制之中的东海水师,与福建水师。但是想要让他们发挥出实力来,就不得不用郑成功,这根本不用多想。
袁时中还在问郑成功一些细节,而张轩已经陷入沉思之中。
忽然觉得眼前讨论的声音一停,张轩回过神来,说道:“越王之策,与朕不谋而和。朝鲜之战托于越王,朕自然是放心的。”
郑成功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他以张轩的要求,量身定做的计划,一定会让张轩感兴趣的,但是这一件事情,并没有尘埃落定之前,都存在变数的。
郑成功从朝鲜一路过来,一直在揣摩张轩对朝鲜战场的定义,那就是偏师。
张轩也没有想过,郑成功一路从朝鲜出发,顺顺利利的攻入北京城中。甚至说,郑成功如果计划这样做,张轩说不得一定会换将。因为攻克北京的这个功劳,决计不能落于郑成功手中。
否则在政治上张轩不觉得不好办。
凡是能主持大军陷一国的将军,那个不是皇帝的亲信。郑成功自己明白自己的定义,所以他将偏师这个定义发挥到了极致,偏师要做什么,就是牵制住清军主力。
只要能将清军逼出朝鲜,然后辽东,天津,山东,沿海数千里海岸,都成为战场。
这样不对称的战斗,要消耗清军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能阻止。
当然了郑成功也未必没有其他想法,比如大规模骚扰,迫使清军想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再攻朝鲜,到时候以逸待劳,坚壁长壕以待,用火器击之,未必没有一场大捷。
郑成功说道:“陛下缪赞。”
张轩心中感叹,人杰不愧为人杰。大多数人杰都是不管时代怎么变换,都能混出头来那种。
“越王准备何事夺辽东诸岛?”张轩问道。
“明年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之后。”郑成功说道。辽东很多海域都结冰,不等冰化了,根本与大地是一体的。无法发挥海军优势。
张轩点点头说道:“辽东天气严寒的确不适宜动兵,既然如此越王就在南京过冬吧,朕也想多与越王亲近一番。”
郑成功说道:“臣遵旨。”
第五章,家宴
“侄儿可是在福建?”张轩问道。
郑成功微微一愣,随即立即说道:“犬子在南安老家。”
张轩说道:“叫他过来吧,正好让他们小夫妻见见面。”
郑成功说道:“陛下,臣恐怕犬子唐突?”
“小孩子吗?”张轩说道:“有什么,我这女儿也顽劣的很。毕竟他们将来要相处一辈子的,早见比晚见好,正好越王也见见儿媳妇。”
郑成功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张轩随即定下了时间。
他之所以,是对张萍的一点补偿而已。
与郑家联姻关联重大,即便是张轩也无法改变,不可动摇。
张轩唯有让他们两人多多接触,如果可以,张轩还想将郑森养在宫中。如此,张萍与郑森可以称得上青梅竹马,而且通过影响第二代,让张郑两家勿动刀兵,是最好不过了。
郑成功走了之后,张轩就回宫了。
这一件事情,他需要与罗玉娇商议一二。
毕竟宫中的事情,张轩向来不插手,都是罗玉娇处置。
郑成功回到宫中之后,却没有发现罗玉娇,问伺候的人,才知道,皇后去小丫宫中了。
张轩宫中一后二妃,人口最简单不过了。在外界看来只有一子一女。所以下面的臣子劝张轩广纳美人,以广宗嗣的奏折一直不断。弄得张轩不厌其烦,但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所说的并不算错。
在后世想要丁克,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一个皇帝没有继承人,是相当可悲的。
比如弘治皇帝,帝后和睦之极,千古佳话。但是在这千古佳话后面是什么?正德驾崩,弘治皇帝一脉绝嗣,张皇后那个时候已经是太后的,眼睁睁的看着兄弟两人,被嘉靖给弄死。后事也办得冷冷清清的。
人还没有死,就好像是死了一样。
固然张氏兄弟两人有取死之道,但是如果正德或者弘治一脉有嗣,决计不至于此。
更不要说,张轩乃是创业之主,并无兄弟,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乃是临颍张氏出身,但是即便是编造出来的身份,他与临颍张氏一脉的关系也很远了,更不要是张轩与张质都知道事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