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点点头,禁军三大营,张轩的确是
安排好了。
高一功掌管江北大营。邓和掌管江南大营。袁宗第掌管西京大营,这样安全之下,也将高一功所部编入禁军之中,与禁军一起训练。
很明显的将高一功所部给吞了。
这样做,对高一功有好有坏,好处是,高一功从今之后,就可以以禁军将领自居了,成为张轩的嫡系人马。各种安排都是最好的。
而坏处就是,高一功在军队的影响力,难免要被稀释一番。从今之后,就要遵纪守法,在张轩的手下做事了。
而云贵那边不动,大部分都猜得出来,大西军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李定国就没有离开哪里的可能。
至于贺虎头在重庆不动,却有些超出张轩的意料的。
按张轩的意思,想将贺虎头调入南京执掌宫禁。
毕竟江南大营虽然人马纵多,却在城外。南京城城防,乃是皇宫的护卫,都需要人的。故而张轩想调回贺虎头。
不过想了想,也不想驳了袁时中的提议,说道:“那安庆,信阳,襄阳,三镇?”
袁时中说道:“襄阳镇乃诸镇之首,非重臣不可坐镇,故臣以及唐王合适。而安庆城虽小,但是上游要冲,绝对不容有失,故而臣以为许都许将军合适,至于信阳镇虽然在两镇之间,但是大山横隔千里,险要的多。是小而坚,金声桓曾追随臣。镇守此地,对此熟悉的很,故而臣以为金声桓坐镇信阳却是合适的。”
张轩点点头。
许都与曹宗瑜安排的很合张轩的心思。毕竟这两员重将,张轩也不能会将他们放在后方,即便张轩愿意许都也不愿意。
只有金声桓,说起来是袁时中一系的。说起来,袁时中为枢密院使提拔几个自己人,也是常理之中事情。这金声桓的确很合适。
张轩也就点头了。
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谈了整个下午,越下越大了,连仆人行走的脚印都被填平了,看上无数残垣断壁都是一个样子的。
银装素裹的。
张轩见天色不早,就放他们回去了。
很多事情要慢慢的来,不能着急,而且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处。一行人行礼之后,都退了下来了。
李定国将要出宫门的时候,却被李辅国拦着了,说道:“陛下有请。”
李定国说道:“请公公带路。”
在李辅国的带领之下,没有一会儿工夫,李定国就进入一座暖阁之中,外面虽然是寒风夹血扑面而来,但是在暖阁之中,却
还微微见汗。
“拜见陛下。”李定国说道。
张轩反手将李定国给搀扶起来,说道:“滇王是朝廷柱石所在,西南平静全靠滇王了,朕早就想聊聊云南的事情,今天终于有机会了。朕听说,滇王有两个结拜兄弟,却不知道怎么样?”
李定国说道:“刘文秀陛下是见过的,允文允武,是一个多面手,而四弟艾能奇作战奋不顾身,也是一员良将。”
张轩说道:“却不知道他们两人,想不想在京师大展拳脚?而今枢密院正在用人追际。如果两位将军肯来,朕愿意虚位以待。”
张轩这个时候不可能对云南做出什么,但是他依旧想潜移默化的,调整过来。抽调大西军骨干也是张轩计划之中。
整编,交流,当初小委员长吞并杂牌军的手段,在张轩手中用来,依然觉得很犀利。
李定国沉默了片刻说道:“陛下以臣之见,臣这两位兄弟,心结难解,恐怕不会应陛下号令,不过两人之下,有一大部分将领却是无所谓的,臣想陛下当以千金市马骨之意。招揽一些将领,给滇军做一个榜样。”
张轩笑道:“还是滇王知我心意,湖南,广东,江西,浙江的总兵官,任你挑。”
李定国说道:“臣谢陛下信任。”
张轩说道:“我与你之间,肝胆相照,又何必如此客气。不过有一件事情,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毕竟将来有事于四川,只是吴三桂却暗中派人来了南京,与一些人接触了。似乎想找门路见我,对于这个情况,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李定国说道:“吴三桂反复无常,不可亲信,此刻前来,焉知不是一计?以陛下之能,江南之富,只要整兵经武,一待将来,如何不能一统天下。行百里者半九十,陛下又何必冒险行险,去赌一赌吴三桂的信用如何?”
张轩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唐王所言极是。不过,这一件事情,总是有利用价值的。朕准备派人与吴三桂的人接触一下,毕竟而今我们的准备不充分,一两年之间,和四川之战,恐怕是打不起来。不过事先备下来。以做后用罢了。这一件事情,却不能瞒过你去,甚至与吴三桂的接触,将来也会转到你手上,你想知道这一件事情就行了。”
张轩这是暗示,将来四川之战的主将,就是李定国了。
李定国听了,说道:“多谢陛下抬爱,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拿下四川。”
“好,”张轩说道:“只是而今暂且忍耐,时机还没有到。”
第十三章枢密院体系
张轩对李定国叮嘱的这些,能不能奏效,就是看以后了。而现在张轩几个没有怎么停顿,就再次召见袁时中。
袁时中今日的举动出乎张轩的意料之外。张轩不问清楚,他恐怕今晚都睡不着觉。
张轩请袁时中进来,寒暄了两句,就直入正题了。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张轩在袁时中面前无需过多客气,说道:“兄长,不想在前线领兵?”
袁时中说道:“陛下,你素来知道,臣本书生,不习兵事,只是明廷昏庸,以至于民不聊生,臣不得以只能起于草莽之间,唯知以人多势众壮声色,不知道行军用兵之道,还是陛下不以臣鲁钝,赐书教之。臣才能苟全性命于而今,只是行军打仗素来不是臣所长,只能勉力为之,早已不堪重负了。”
“陛下设枢密院,臣冒昧以为,臣文书功底还行,可以为陛下打打下手,还请陛下恩准。”
张轩听了,心中微微一叹。他知道袁时中所说的未必全是实话。这些理由是真的,但是其中也应该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即便是有所保留。张轩对袁时中的理由也表示认可了。
首先正如袁时中所言,打仗这东西是讲究天分的。有些兵书读的条条是道,就是用不出来了。袁时中打仗从来算不得好,只能说合格,说起来,在张轩看来,袁时中打仗的水平比张轩都欠上不少。
自然比不上曹宗瑜智计百出,也比不上许都的一往无前,也比不上高一功沉稳老辣,还比不上袁宗第的经验丰富,更不比上李定国的战斗嗅觉。
这样想来,将袁时中从前线撤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最少说对了一件事情。
其实而今的大夏虽然有枢密使,但是实际上所有军权都在张轩的手中,所以说很长时间之内,枢密院不过是也文书机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