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的意识很明显了,那就是增加枢密院的权威。对前线将领加以制衡。之前很多事情都有章程,都是张轩制定的章程,但是制定出章程,与将这章程落实之间,的确有天地之差。
而此刻张轩是动真格了。
说实话,这些事情下面的诸将,虽然吃惊,但是都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而今张轩是皇帝,张轩之前的很多政令意见,被不知道多少人翻出来看,而且张轩也是有足够的威望,将所以意见给压下来。
自然没有人有异议。
李定国说道:“陛下所言,乃真知灼见,老成谋国之言。臣等无不佩服。只是如此一来,这兵额似乎没有减多少?”
李定国自己必须表明态度,因为在座所有人之中,有能力反对张轩政令的人,只有李定国一个人而已。
张轩说道:“屯军,屯军,顾名思义,自然是屯田之军了。”
“陛下可是想用卫所?”高一功说道。
“是也不是。”张轩说道:“卫所不堪为用,朕岂能不知道,当局势稳定下来,朕就废卫改县。除却少数卫所之外,其余皆改隶属于内阁。但是屯兵当为正兵饷银的一半,剩下的以田地补之。而今各省无不有大战,百姓抛荒。正好为屯兵之用。只是这屯兵,不用另立军籍。也不过是过渡政策,将
来朝廷财政宽裕了,都是国家经制之兵。而且各省兵额也需要各省报上来,恐怕不会太多。不过即便老卒,朕也会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不会亏待为朝廷流过血的人。”
在节省财政开支之上,屯田实在是太方便不过了。
“陛下,兵额之事-----?”许都说道。
许都一句话,可以说是正中问题核心。张轩的表态,就这消减兵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消减谁的,消减多少,却是可以争论的事情。
张轩说道:“三大营各十万为禁军,至于其他的怎么分,就要诸位的意见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朕要是在前面,就是兵额确定了。你们未必会在原来的位置上,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张轩这一句话,就好像是一盆冷水泼了下来。让他们失去了争执的心思。原本他们都想让自己多留下一些人马,毕竟当兵打仗,谁不想人多一点。
而今却只好安实际情况来。
袁时中首先说道:“安庆镇的人马不用过多,安庆在两京之中,有长江水道相连,大军支援不过三五日必到,故而以臣之见,如果向从安庆出兵北上,可发禁军,如果仅仅是放手的话,四万兵额就足够了,只是先前在安庆以北有屯田,却不知道这一部分该怎么办?”
张轩心中微微头疼,但是他也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一刀切的,说道:“设安庆总兵,负责这些屯兵。不过,这些士卒专司屯田,人数不得超过两万。”
袁时中继续说道:“信阳镇多处山中,地势险要,又有西京做后盾,仅仅是防守的话,可以多备火器,人数不用太多,臣以为三万精兵足够了。”
张轩目光扫了一下其他人,看他们也没有正意见。张轩也听出来了,袁时中是往低里面说,信阳与安庆两镇,都是防守有余,进攻却是不能的。
如果想进攻,必须禁军出发。
“陛下,”高士衡说道:“襄阳镇非十万兵马不可。”随即他细细说道:“襄阳乃已天下要冲所在,且四川沦于贼手,襄阳三面接敌,北临敌洛阳,西北临敌武关,西临敌四川。有孤悬之势,非重兵不得镇守,非重将不得坐镇。请陛下明鉴。”
张轩听了,也暗暗点头,知道襄阳的形式不易。而今的襄阳镇不仅仅是襄阳一府,北有南阳府,西有郧阳府。说是接敌三面,一点也不夸张。但是这一下子要十万兵额,李定国会答应吗?
第十一章 兵额之争
说实话,张轩觉得兵额最大的问题,就是云南的滇军,或者说是大西军,滇军本部,再加上临时征召的土司兵,大抵有二十多万人马。
这二十几万人马,具体是几万,张轩说不清楚,至于李定国未必能够说清楚。之前,李定国所部都是云南本地支应粮饷,滇军的花名册枢密院恐怕都没有。说实话,不要中央发军饷,他即便是报上了百万大军,张轩也不在乎,因为云贵两地是穷地方。纵容能刮出一些油水来。但是先天,让张轩相信,这两个地方,想多养兵都不成,而今也是如此,滇军的养兵额度,决计不可能与夏军正兵一年一十八两的数目。即便夏军自己,一年十八两的关饷,也是精锐士卒能拿到的。滇军军中情弊也是最多的,毕竟李定国也不是一直在大西军之中,接管大西军之中,为了获得不少将领的支持,很多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其中空额,缺额,还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大抵是夏军所有军队之中最多的。
张轩不愿意逼的太紧。但是给他出边军三十万额兵,其实已经给了滇军暗中限制了。滇军必然被消减,但是消减多少,却是问题所在了。
在他看来,而今清军进攻无力。夏军也是一样,双方虽然说不上罢兵休战,但也不用在第一线上摆上那么多士卒了。只需在前线多备火器。 坚持一段时间却也是够的。
而且这数目与现在北方防线遗留的兵力相差无几。
而云贵山峦之间,其实也摆不开那么多的人马。但是想要裁下来太多的人,恐怕也是不大可能的,很多事情并非只考虑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陛下,臣编练滇军各部,大该有二十五万之多,即便是折半,也要有一十二万之多。如果襄阳镇要十万人马,那臣这边就有不足了。”果然不出张轩所料。李定国发言了。
“以滇王的意思,云贵总督府应该保留多少人马?”张轩说道。
“最少十二万人马。”李定国笃定的说道。
大西军的建军政策与夏军不同,张轩是精兵政策,但是张轩一路走下来,可称精兵的也不过是他当初带的南征军本部人马,大部分转为而今的禁军之中。而其他边军,虽然称不上精锐,但是也是与清军直接交锋的,也可以说是能战。
但是大西军就不一样了。
孙可望进入云南的时候,不过数万人马,不出数年,一
跃有数十万之众,其中固然有虚张声势的地方。但是也看出来,孙可望建军的思路。
似乎除却当初的大西军之外,他的军队都打不得硬仗,看李定国与孙可望的对阵,也能看出一点。
而且云南本就是贫瘠之地,抽调这么多人从军吗,也有不堪重负的感觉。故而他对整理军队,裁除老弱,还是毕竟赞成的。
张轩又问贺虎头说道:“虎头,你觉得重庆当有多兵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