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很明显是下庐州,迂回到安庆以西,切断安庆与武昌的陆上联系。想要先发制人。甚至张轩觉得,清军未必没有其他布置,只是而今仅仅有这一条消息传来而已。
的确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不过,瞬间张轩也平静下来了。没有让人从眉目之间,看出一丝半点端倪出来。张轩这么多大风大浪走过来。城府早就练成了。而且他之所以这样,也是信得过杨绳祖。
金华城能镇守数个月,数次争锋不下。杨绳祖在庐州城中,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危险。张轩只是担心清军绕城而过。不过,即便是再担心,也知道,这样大事,以这个时间的反应速度,早一个时辰,晚一个时辰,相差不大。
但是在如此重大的仪式之上出了乱子,却要影响军心士气了。即便是再急,也必须先处理了眼前的事情。
张轩坐定之后,微微示意。
文安之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打开一卷圣旨,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道无亲,惟德是辅,----”
这一封登基诏书之中,先感激了两位先帝的恩德,追罗玉龙为庄宗皇帝。
庄在谥号之中也算得上美谥。有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睿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种种意思,而罗玉龙死于非命,武功不成,也算勉强符合了。
然后宣布,改年号,为昭武。以明年为昭武元年。
在年号之上,张轩嘱咐翰林院,一定要有一个:“武。”以示昭明武功之意。于是就有了这个年号,张轩想想也觉得不错,就用了。
然后封罗玉娇为皇后,张安为太子,小丫为舒妃。这些事情都定了下来。
再然后就是封赏群臣了。
首先受封的是五王。
滇王李定国,吴王郑成功,卫王袁时中,唐王曹宗瑜,鄂王王龙。
其中,对李定国与郑成功来说,不过一道确认命令而已。说起来,李定国与郑成功他们的王位,都有一点问题,郑芝龙死后,郑成功登基是没有经过大夏朝廷的确认的,而封李定国为王的时候,张轩不过是以郑王名义监国。
其中有些名不正而言不顺。
为了补充他们两个人,张轩干脆许了他们两个世袭罔顾的权力。为卫王袁时中,与唐王曹宗瑜两人,却是张轩再提拔自己的班底了。李定国虽然对张轩还算忠心耿耿,但是张轩却不能将李定国看做自己的势力了,毕竟李定国身后是有整个大西军派系。
郑成功更不用说来了,封两人为王,并世袭罔顾,更多是安抚拉拢。
但是在高层之中,特别是高级将领之中,张轩不提拔几个人,他自己都睡不着觉。袁时中是老资格了,而且是张轩的结拜兄弟,很长时间对张轩言听计从的,张轩怎么也要给一些酬劳。而曹宗瑜更不要说了,是张轩真正的自己人,在张轩嫡系人马之中威望很高。他将曹宗瑜提拔上来,也是安抚自己的嫡系。
毕竟很多都在等着张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被封王的没有几个自己人的话,全部都是他们看来的外人,恐怕下面人心不稳。
王龙是否封王,张轩还真想了想。
李定国也好,郑成功也好,哪怕是袁时中,曹宗瑜,抛弃其他因素,单单说他们本人,都是能打仗了,李定国的战绩就不用说了,郑成功虽然一场大败,但是有什么胜负并不能说明什么。而袁时中起起伏伏这么多年了,不敢说多厉害,但是独领数万大军,独挡一面,却是可以的。至于曹宗瑜,在张轩心中那是不下于李定国的将才。
当然了,自己人张轩的评价难免有一点私心,但是曹宗瑜的本事胜过袁时中,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王龙却不行了。
王龙是冲阵之才,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但是独领大军,就未必行了。看重庆之战打的就知道,几乎是硬推下来的。张轩觉得封王龙高位,恐怕有些德不配位。
但是罗氏余部在军中还是有不少影响力的,善待罗家人是张轩一直在做的事情,几乎是政治标签了。不可能轻易更改了。王龙作为罗氏亲族,自然要好好对待了。
不过,张轩已经有了决定,他决计不会放王龙出去领兵的,他决定将王龙带在身边,或当侍从将领,或在枢密院任职就行了。
毕竟亲疏不同。
在罗玉龙看来,王龙是他的发小,从小亲密无间。即便是王龙有些缺陷,罗玉龙也愿意让王龙多打几仗,慢慢学习。很多时候打仗,也不是没有那么神秘。
只要打得多了,自然知道其中窍门。这是一门讲究经验的科学。
但是张轩却没有拿人命为王龙刷经验的意思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出师
五王封赏确定之后,各级将领的封赏也都一一确定了。
不过,虽然因为战功,有一些提升,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封赏。
因为爵位这东西,一旦封多了,就不值钱了。如果不是李定国与郑成功两个王爷,其他三个人,也没有这一次大升格的机会。
这些封赏之后,就是正文官那边了。
首先张质被封了临颍公。
也是文官之中唯一的公爵。不过是流爵,终身而止。大夏的爵位分三种,一是世袭,一是降阶继承。再有就是流爵了,终身而止。
这是张轩给首辅的尊荣。以后但凡是首辅都有一个爵位,或公,或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盖因丞相礼绝百僚。张轩虽然而今没有复制丞相的举动,但是在待遇上,就是给张质丞相的待遇。
现在张轩没有心思在民政上下功夫,武昌的朝廷比南京的朝廷,更像一个军政府,张质虽然为首辅,但他能做的事情,大抵就是一个后勤部长,供应大军而已。
不过,对下面的普通士卒,张轩倒也不吝啬,每一个士卒都赏赐三月月银。分到每一个士卒手中也不多,也就三五两银子而已。
但是基数太大了,这一笔封赏才是这一次登基大典,最大的开销。
整个仪式上,张轩不用怎么说话,只要保持庄严肃穆的样子,就行了。下面的事情,自然有人办妥当。
好一阵子,张轩终于等所有封赏都结束了。
张轩猛地站起来,手按长剑,说道:“当今之世,汉贼不两立,东虏有辱先帝,杀我臣工,屠我百姓,所过之处,生灵涂炭,寸草不生。此仇不共戴天,从本年初,朕就任监国以来,无时无刻不想报仇雪恨。然四面受敌,孙贼起于云南,吴三桂出于四川,伪郑王战于襄阳。朕一一手平之,而今孙贼已为阶下之囚。滇王大军正如吴三桂对峙,吴三桂已经不足为惧了。月前,朕亲自带兵,战伪郑王于襄阳,大败敌军,三五个月之内,北方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