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张轩站在天坛之上,似乎觉得这里能真正与天意相同,他有好多心意想表达出来,但一时间却心乱如麻,连所思所想都梳理不出来。

张质微微皱眉,心中有些担心。

凡是这种礼节性的东西,都有时间要求的。就好像是后世办丧事,哭几声,持续多长时间,都有依据的。当然了草台班子自然不算了。而今日这样的大典,有多少礼臣参与进去,又怎么能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啊?

张轩在天坛上的时间,有些超时了。

只是这样的场合之下,下面的大臣谁都有谁的位置,连周围的士卒的位置都是提前定好的,上上下下肃穆庄严。但是却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乱动一下,更不要说是提心张轩了。

或许武将不大敏感,但是一些文臣的眼睛珠子都开始乱转,他们感受到这一点。

张轩这才意思这一点,深吸一口气,退后几步,转过身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质领头带着文武百官,顿时下跪高喊口号,一时间犹如山崩海啸,声浪席卷数里之地。

整个登基大典,各路兵马,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这个围的结结实实的。总共有数万人之多,在礼臣的指挥之下,安排的有条不紊,不过外面的士卒,看不清楚最中间到底什么样子,他们只能等口号。

而张质这一声口号,就是信号。

一时间数万人高声齐呼。声震寰宇。张轩只觉得浑身上下汗毛都竖起来了,似乎有一股电流从内心之中一下子通到了四肢百骸之中,那种快感,让张轩如痛饮烈酒,整个人头脑发热,一时间有种晕晕乎乎的感觉。

他即便一直告诉自己,皇帝不过是权力象征,与什么总理,总统,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大权在握

,称什么都一样。

但是此刻,他才知道,皇帝是真不一样,与是总理,总统是不一样的。

盖因,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之中,乃是天子,授命于天,自然带着一股神圣的意味。虽然这一股神圣之意,越往后来,就越淡薄,但是在很多古人骨子里还是有的。说起来,日本人将天皇看做半人半神,似乎才有一点中国皇帝的本意。

一登皇位,他即便再告诉自己,没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但实际上,张轩周围所有人都有极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是从今日开始的。但也不会在今日结束。所有人都要适应,大夏新皇帝了。

张轩带着几分耳昏脑热,登上玉辂,一路回到武昌城之中的楚王宫之中。

张轩坐在大殿之上,群臣纷纷落座。

这也算是张轩一个举动吧。

似乎从宋代之后,大臣上朝都是站班。这一次翰林院的方案,还是老一套,只是被张轩否定了。为这些大臣都安排了座位。当然了,翰林院一些文臣,既感激张轩对大臣的礼遇,但又觉得这不合传统。这种内外纠集之下,他们弄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群臣的座位是跪坐,就是秦汉之际的跪坐。

张轩也无可奈何,只能允了,很多事情不能一步到位,要慢慢的来。

大臣纷纷跪坐面前都有一张矮几。上面光滑如镜。什么都没有。

当然了,并非什么人都在御前有座位的,纵然张轩愿意,这大殿之中,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还有不少臣子,站在后面,一直排列出大殿外面去。。

张轩正欲说话,却见杨辅国悄悄的来到张轩身边,留下一纸文书。。

张轩立即知道,有意外发生了。

原因很简单,登基大典,乃至于封赏,这些事情,张轩早就与下面的人商量过了。虽然没有排练,但是大家都知道该做些什么。张轩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前的安排之中,决计没有这一出。

而且,李辅国乃是北京内书堂出来的,又跟随罗汝才,罗玉龙两代皇帝,决计不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人,在这样庄严的时刻,给他十八个胆子,也不敢乱来。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还敢这样做,就一定说明,有十万火急之事发生了,一定要送到张轩面前才行。

张轩不动声色的打开文书,微微垂目瞄了一眼。呼吸顿时一乱,随即又被张轩调整好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将这文书藏在袖中。

第一百二十二章 插曲

但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吗?

自然不是。

张轩看到的是庐州战报。清军大队人马从江北猛攻庐州,庐州守军杨绳祖告急。

杨绳祖这个人,张轩又怎么能不知道啊?

杨承祖一部登天,成为大夏武将之首,而杨绳祖只能被压制了。不仅仅是罗玉龙的决定,也是杨承祖的决定。毕竟杨氏兄弟两人,不可能同掌大权。只能委屈一个人了。

所以杨绳祖一直在庐州当守将,镇守庐州。

退出了大夏核心决策圈。

当然了,在庐州也没有人敢小看杨绳祖。概因大家都知道,杨承祖不可能一直在枢密院使的位置上,一旦杨承祖离开这个位置,那么杨绳祖一定会得到补偿的

纵然能坐几年冷板凳。但是将来的前途也不会才差。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北伐之败,影响了多少人的命运,也包括了杨绳祖。

在大军从山东一路败退回来的时候,杨绳祖不是没有想过出并救援,但是他手头兵力根本不够。而且清军大举扫荡江北,只是两路进攻,一路从扬州南下,一路从襄阳南下,暂时忽略了庐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杨绳祖守住了庐州,而是清军忽略了。

张轩来到武昌之后,并非没有将这位故人掉过来用的。只是一来事情繁忙,二来,很多人对杨承祖的评价都不好。原因很简单,杨承祖作为大夏枢密院使,负责大夏军政,即便罗玉龙御驾亲征,他也应该尽臣子的责任,规劝皇帝。不该有如此大败。

杨承祖几乎被所有人都说成了罪臣。

这也是古代的潜规则了。皇帝总是没有错的,有错的都是大臣,再加上罗玉龙也以身殉国了。自然要为尊者讳了。罗玉龙不能说。那么这一场北伐之战,总要有人负责。

杨承祖不负责,谁负责。即便是死了也是一样。

对于这样的舆情,张轩也觉得对杨绳祖的提拔,要缓上一缓,最少不能无功而提拔,这样容易落人口舌。他也相信杨绳祖的实力,东征之际,定然能立下功劳。

只是没有想到,他这边会没有出征,清军已经打上门来了。

张轩几乎在瞬间想到,清军是为何而来了。

是为安庆城。

安庆乃是长江之上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失

了安庆,就导致清军的战线直接推到了南京城下,就可以看出安庆的重要性,不管是张轩东进,还是清军西征,安庆都是必争之地。

千里白骨》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生明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里白骨第13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