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也准备用裂土封候的办法,来激励将士。至于什么时候公布,却要看什么时候最好,毕竟任何好消息,能刺激起来的士气,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高高公布的时候,激起的士气最高,越往后面,就越少了。
张轩叹息一声,说道:“而今朕却担心,两广士卒几乎抽调一空,一时间朕能从江西抽调一些人,入广州,由林察等人领兵与郑氏汇合,只是却少一人统筹大局之人。曹将军倒是可以,但两广是朕的大后方,决计不可离开曹兄的。”
虽然派军与郑氏联军,如果郑成功重归大夏,那么郑成功名爵定然在这些援军之上,但是郑氏而今与张轩已经有隔阂了,张轩决计不放心一切都交给郑成功来办。但是却又不能让郑成功担任主帅的位置。
故而领军去福建的人,必须智勇双全。既能与郑成功保持关系,又能将保证大夏朝廷的利益不受到损失,所谓斗而不破。
林察或许是一员勇将,但是在这上面,张轩却不相信他能做好。
“臣愿意举荐一人。”郭之奇说道:“前明翰林院庶子张家玉,可担大任。”
张轩说道:“张元子,朕素知之,只是他肯为此任乎?”
郭之奇说道:“陛下何不召之一问。”
张轩抬头看看天色。
早已漆黑如墨了,张轩不习惯昏暗,故而与郭之奇交谈的大殿之中,两排蜡烛就好像是士卒一般,相互队列蔓延到殿门之处,细细数来,有数十根之多。
张轩在其他方面极其节省,但是唯独此处,却有些奢侈了。只是张轩实在忍受不了那种飘飘忽忽,上下乱窜的烛火。
“这个时候,张先生还没有休息吗?”张轩说道。
郭之奇说道:“今日陛下礼贤下士,臣以为客栈诸位先生,应该没有休息。”
第一百零七章天下共望张使君七
郭之奇所言,的确是对的。
在客栈之中,白日的几十个人,都在一件客房之中团团围坐。正在谈论今日张轩的表现。
“毅宗皇帝,如有当今之明,天下也不会到了这个地步。”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在座诸位有的点头,有的叹息,种种情绪,复杂难明,似乎这个时候房间之中,只剩下灯烛在跳动,除此之外,尽皆无言。
在座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即便没有当过京官,但也去过北京,对当初那位崇祯皇帝,大家都有各自的感叹,随着这位皇帝在道德之上,似乎没有什么缺点。
但是治国理政,并非要求一个道德上的完人。
崇祯急躁轻浮,动则杀人,更换首辅重臣,犹如走马灯一般。他的心思几乎摆在明面上的,每每为臣下所动。想要有所作为,却不敢承担责任。只是这些话,作为臣子都不好说出来。
毕竟人死为大。再加上而今之计,他们改换门庭,已经对不起崇祯皇帝了,不愿意再加以恶言了。
只是沉默而已。
张轩并没有注意到他在表现,如果这是一场面试的话,张轩在这一场面试之中,表现的寡言少语。沉默如水,但是每一发言,一句即中,有所不知,似乎不觉得不对,立即发问。并有所决断,一点不耽搁吗,采纳了郭之奇与李云龙的计策,几乎不等明日,今夜就彻夜相商,几乎要秉烛夜谈。
再加上行军用兵之道,不用他们试探,天下早有公识。张轩用兵或许有缺,但是练兵之道,天下无双。
以至于如今的局面之下,想要天下不被东虏所占据,张轩是他们不可替代的人选,纵然他们内心之中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这都是他们不可改变的。。
这些人之中未必没有与义军有仇的。但是比如黄宗羲等人与瞿式耜,其实交情不错,刘宗周,黄道周,更是他们以师礼待之。
这些人或直接或间接,死在曹营手中。
如果不是清军在江南无恶不作,他们也不会走到这里。真是世事如潮,天不假人愿。
“诸位先生都在,”一个略带女声的声音说道。一个人推门而入,不是别人,正是李国辅。李国辅微微屈身,就算是给这些人行礼了说道:“奉陛下之口喻。”
此言一出,这些人纷纷起身,就要下跪。
这些人都是儒
生出身。一个个一辈子都沉浸在礼仪之中,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李国辅前进一步,将文安之搀扶住,说道:“陛下说 ,诸位先生无须行礼。”他安抚好这些人之后,缓缓的在上首站定,说道:“陛下有令,赏赐诸位现实,笔墨纸砚,钱粮衣帛。”
随即他一摆手,就有几十个小太监,抬着不少东西走了进来,以至于这个房间都放不下来。
这些东西,自然不是张轩所选的,张轩所言仅仅是赏赐而已,这些东西都是李国辅定下来的,该赏赐什么,赏赐多少,明代都有规矩。这些道道,李国辅最为明白不过了。
这就是张轩要任用他的原因所在。
李辅国没有管分发的事情,这些士大夫也不用管,他们大部分出身富豪,即便家境差一点的,也算殷实,出门在外,或许没有太多的仆人,但是一个书童还是有的,这些杂事根本不用他们插手。
李辅国随即问道:“那位是张家玉,张大人。”
“是我。”张家玉应答道。
李辅国躬身行礼说道:“张大人,陛下传见。”
张家玉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中有些诧异,但没有拒绝,说道:“臣遵命。”
张家玉入宫什么的不用细说,在宫中却见数次灯火辉煌,李辅国笑着给张家玉指点道:“这里是内阁值房,那边是枢密院值房。”
大战在即,不管是军饷军费的筹措,还是各地赋税的征收。各路兵马的补充,都让内阁与枢密院忙得四脚朝天。更不要说,他们的人手也不是太足,仅仅是搭了一架子而已。
在张轩张质以身作则之下,这些官员不少都不着家,饿了,这里有工作餐。累了,直接在值房休息。自然是昼夜不熄。
这两处值房,也不是正式的官衙,不过是临时拔了楚王宫之中两处宫殿而已,不过随着枢密院与内阁六部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所占据的房子越来越多,甚至挤压到后宫的地步。
中国宫殿的布置从来是,前朝后寝的格局。
只是而今张轩不得不让出不少后宫的宫殿,也幸好张轩后宫人口简单,才有这么大空地方,即便如此如果时间长了,这里也待不下来。一般来说,一个中央朝廷,各级官员小吏,最少在一万人以上,绝非一个宫殿能够支撑的。
在张轩的眼中,武昌并非定都所在。只是行在而已。临时将就,在张轩心中理想的首都,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南
京。
等张家玉来到张轩的宫殿处,他就听见张轩的声音不远不近的传过来,却是张轩正在与李云龙谈话。张家玉行礼过后,与郭之奇等在阶下,一边作为笔记的郑廉也向张家玉默不作声的行了一礼。
所谓的皇帝待遇,至少有除却行房之外,都少不了的起居注了。
张轩声音传来:“李先生此去,仅记三点,第一,保全自身为要,而今大军以东进为首要大事,北方无力支持,李先生到了北方,只要好生经营,做长久功夫,朕不希冀一时的功劳,将来自有先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