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张质一手一脚的建立起来了。是张质的心血所寄,张质如何肯放弃。
但是罗玉娇却不这样想,她说道:“大兄,而今大夏有倾覆之态,正是用人之际,张轩即便带兵回来,也要面对强敌的,大兄不想助他一臂之力吗?”
张质用复杂的目光看了罗玉娇一眼,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就不用了。”
罗玉娇这个时候没有细想张质话里的含义,心中却为张轩着想。在她心中张质虽然与张轩在官场之上若即若离,但是暗中从来是站在张轩这边,再加上一直在大夏中枢。
对张轩定然是有帮助的。
罗玉娇给田大娘使了一个眼色。田大娘心领神会,一个手刀砸在张质脖子之上。
张质书生而已,虽然不能说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与田大娘的武力值,却是远远不能相比的。一击之下,顿时昏倒。
张质一昏倒,制造局之中的工匠顿时有些骚动。
罗玉娇说道:“张大人万金之躯,决计不可死在这里,我要带他走。”
这一句话说出来之后,这些工匠才平静下来了。一个老工匠站了出来,说道:“张大人是大好人,公主殿下带他走吧,这里交给我们了。”
“对,交给我们了,我们决计一点都不留给狗鞑子。”
“老子天天造炮,还没有打过,今日就开开荤。”
罗玉娇眼睛都湿润了,制造局虽然大,工匠虽然不少,但是留下并不多,毕竟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岂能不知道制造局已经是一个死地了。
不过,张轩与张质两人一致致力于工匠待遇的提高。在明代的时候工匠为官府走事,是类似服役的态度。这样的制度下来,工匠被层层剥削,非但不能从朝廷哪里得到报酬,还要往里面贴钱。
乃至于卖儿卖女。
当时张轩却改变了现状,大力改善了工匠的生存环境,甚至提拔不少工匠为官,而张质对张轩的政策大体继承,在某些地方还有所发挥。他们所做的一切,这些工匠都记在心中。
这也是为什么张质以这里为中心,可以一呼百应,这些工匠愿意为大夏作战的原因。
他们想保卫的未必是大夏朝廷,而是大夏朝廷下的工匠制度。虽然他们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罗玉娇心中却不明白这些,心中感动非常。躬身行礼说道:“诸位请放心,我家当家的,一定会杀回来了的。”
事不宜迟,罗玉娇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立即带着身边剩下的几十个人上了船。
顺着河道向长江而去。
这一条河道虽然在南京城内,但距离城墙不远,而今南京城墙上已经没有把守了,他们顺着水门出了南京城,绕过几个沙洲,就看见滔滔不尽的长江水。
见这场景,罗玉娇这才松了一口气。
忽然一声惊动动地的爆炸之声传了过来,即便是在长江之上,也有几分地动山摇之态。罗玉娇心中一动,立即差距到了,刚刚爆炸的地方,就是制造局。
工匠毕竟是工匠,他们即便是玩火器玩的很转,也不是清军的对手,更不要说对手是鳌拜了。
鳌拜召集周围的清军士卒,再次冲进制造局之中,是迂回的手法,一下子打破了制造局士卒的防御,才有刚刚的那一件事情,那是制造局火药库的爆炸。
这一场爆炸是
南京城中抵抗的最高丨潮丨,也绝响了。
随着制造局失陷,南京城中抵抗力量一处处失守。
作为军中将领的高元爵,奋力突围,也如同罗玉娇一番,与阮进汇合,进入长江之中,不过,他们选择了顺流而下,不是阮进不想西进,而是阮进所部家小都能宁波,这个时候他们自然想的是回家了。
罗戴恩自杀。
罗戴恩在与钱谦益的争斗之中,很轻松的被钱谦益给架空了,可以说罗戴恩的能力远远不足以胜任一部尚书,他麾下连班底都没有。平日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关键时候,却发现自己的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
罗戴恩又气又急,顿时病倒了,更是别软禁起来了。等他知道南京城破的时候,倒也硬气一把,举火自焚。
而南京城中从死最多的人,就是南京城中的百姓,还有夏军士卒家眷,这些人一直抵抗了好几天,知道阿济格大发雷霆,几乎用地毯式的搜查屠杀。如果之前,仅仅是为了洗劫南京城的话,而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报复的态度了。
南京城百万之众,真正活下来的人,到底有多少,死的到底有多少。一时间还弄不清楚。不过当张轩后来还都南京的时候,南京城之中也是十年之后,聚集八方人才,才有武兴三年的局面了。
而且有一个人死在屠杀之中。却引起了极大的反应,甚至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只是知道他没有从南京城之中走出来。
这个人就是郑芝龙。
作为老狐狸的郑芝龙,在南京城破之前,早就准备好脱离的计划。只是可惜的是他虽然主管水师的枢密院副使,但是南京附近的水师恰恰不归他管,毕竟罗玉龙也要防备郑氏的水师突然出现在采石矶。
所以郑芝龙似乎准备要躲上数日,在暗地离开。
反正郑芝龙没有在王府之中。
不知道郑芝龙到底死在谁的手中,按阿济格的本意,郑芝龙他也不准备杀。阿济格本来以为郑芝龙逃走了,后来郑成功发丧,与清军为敌的时候,才知道郑芝龙没有走出南京城。
只是南京城这个时候,死了几十万,可以说尸横遍野,甚至有很多尸体都丢到长江之中,弄得长江下游两岸,三年之内,不吃江鱼。
谁也无法查明当初的情况了。
郑芝龙到底是怎么死的,也成为千古之谜。有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清军某些将领,见财起意,谋财害命。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要天知道了。
第二十九章 天下震动
南京作为天下两京之一,又是大夏首府所在,南京沦陷,消息非快,几乎在数日之内,风传天下,似乎一时间距离都失去了意义。
最先知道是罗玉龙。
清军这么大规模渡江,如果罗玉龙还不知道的话,就是傻子了。当他知道南京出事之后,只觉得头一嗡,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都把持不住了。
“陛下,保重龙体。”杨承祖等人立即上前劝解道。
“朕还保重什么?”罗玉龙说道:“父皇将大夏基业交给我,不过数年,就变成如此摸样,我还有什么可保重,罪该万死。”
杨承祖说道:“陛下,事尚可为,李辅国已经去见郑国公,等郑国公大举东进,收复南京,大夏还有重光之日。”
罗玉龙苦笑一声,也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