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有这么大的民意基础,永明王那边才有那么多人支持,要知道铁杆支持者之中,不仅仅有武将,还有大量的文官。即便瞿式耜犹豫,他犹豫的更多的是局势的影响,而不是永明王的继承皇位的资格。
丁楚魁知道。如果他一力压住绍武,让永历登基,事情可能好办的多。就绍武本人来说,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想当皇帝的意愿。
毕竟如今天下风雨飘摇。大明皇帝的宝座,并非是一个好位置,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火坑。
绍武又如此信任丁楚魁。丁楚魁正想想劝说绍武,未必不能成功的。
但是丁楚魁却不能这样做。
首先即便丁楚魁也否认也否认不了的一点,那就是他是马士英的人。
没有马士英的提携,他怎么能从在家闲居的大臣,成为大明中流砥柱,两广总督。
而马士英先拥立弘光,又拥立隆武。后来又战死长沙。
丁楚魁也被人明明白白的挂上了隆武一系的人马。他在广州也不过年余的时间,根基不深,人脉不广,如果永历坐稳位置,他这个前朝旧臣,该何以自处。
再说,他也不是一个干净的人。短短年余坐拥百万家产。得罪的广东地方人士也从来不少。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丁
楚魁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权势,再多家当也是别人的。
他心中未必没有动摇之念,暗道:“我与那征南大将军,也是同乡,临颍与永城也没有多远的距离,未尝不能-----”
至于未尝不能如何。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丁楚魁心中有这个想法,但是仅仅是想法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丁楚魁不会选这一条路的。
丁楚魁详细给绍武解释道:“臣已经准备督促陈大人,准备西征。”
所谓陈大人,乃是陈际泰也算是一员能臣,不过,他能在招抚海盗。
他代表丁楚魁招抚数万海盗,其中有林察,与四姓海盗。
其实丁楚魁能这么容易的招揽这么多海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成功的西进。
郑成功虽然被堵在潮州了,但是郑家水师却不受陆军的限制,一时间虽然上不了岸,但也想在沿海立下据点。
虽然郑氏来广东是来攻打明军的,但是对广东沿海的海盗来说,却是不一样的。
郑氏虽然名义上披着官府的皮,但是海盗们看来,根本就是同行啊?
沿海大部分海盗,不敢说没有劫掠之事,但是大凡有些出息的海盗,都是亦盗亦商的。
他们都知道郑家抱上了大夏朝廷的大腿,这一两年出息了,水面势力好像吹气球的膨胀。
不要看郑家水师逼着他们很不舒服,甚至吃了不少败仗,但是这一支仅仅是郑家的偏师。
郑家主力都在忙着升官发财。
广东沿海的海盗,对郑家闯进他的地盘愤怒不已,但又奈何不了人家。想联合彼此又没有信任,也却少一个有足够威信的首领。而这个时候丁楚魁来招抚,几乎是一拍即合。
所以这些海盗都聚集在丁楚魁帐下,一来大明毕竟二百年的天下,即便落魄到如今这个样子,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是有些根底的,另一方面,却是借助丁楚魁的力量,将郑氏赶出广东水域去。
不过,虽然这一次的西征军,大多都是招抚的土贼海盗,但在指挥上,还是让文官总领之。
“那就拜托先生了。”绍武说道:“只是我等如此兴师动众的。夏贼那边知道了会怎么样?他们会不会忽然南下?”
绍武毕竟不是白痴,在他心中逼死隆武的夏军,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敌我关系,从来没有弄错过。
丁楚魁说道:“请陛下放心,五岭艰险,过岭通道,不过数条而已,臣已经派了精锐士卒凭关守险,即便夏贼有数万大军,也不得飞渡。”
第一百三十二章李过突围
“尚有何督师在赣州城中,贼人不可从江西而来,只需堵湖南一端。就容易的多了。”
绍武听到了何腾蛟的名字,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说道:“如此甚好。”
对于隆武之死,绍武最不能释怀的,就是何腾蛟了。隆武对何腾蛟之倚重,可谓深矣,维持在马士英之下,何腾蛟又是怎么回报的。
事已如此,绍武明知道自己不该再纠缠前过,应该努力整合明廷的力量,但是一提起何腾蛟。绍武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思。
所以不要说广州的兵力在面对桂林的时候,已经无力北上救援赣州,恐怕即便是有能力救援,在绍武这里,也会被一一否定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个时候赣州城之中,变故突生。
李过与章旷蓄谋已久的突围之战,终于打响了。
上次李过与章旷商议过后,章旷就频繁的派士卒夜袭,规模不大声势不小。
张应元攻城不下,只能被动应付。但是即便如此。章旷的举动也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原因无他,正章旷手中,能够夜袭的精锐人马,并不多了。
并不是拉出一个士卒,就可以打夜战的。非精锐老卒不可,明军数败之下,这些精锐老卒本就不多了,再用来夜袭。更是折损不少。
且张应元也不是傻子,前几次夜袭,章旷还有一些收获,但是之后的一些行动,则就没有什么好运,损兵折将不说,还没有什么收获,甚至连城中仅有的一些士卒的士气也都动摇了。
很多士卒都拒绝出战。
这样下去,士气都要崩溃了。
不过,章旷却并不在意。因为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别的。
赣州府的下水道之中。准确的来说是福寿沟之中。
福寿沟是宋代刘彝在孔宗翰之后,为了抵御洪水所修建的下水道。与赣州城墙相互配合,让赣州城千年以来,几乎没有水患。甚至在现代还发挥着作用。
不过,再好的下水道,也是需要人维护的。
明末战乱频频,朝廷又是大规模的财政危机,中央财政从地方不断抽血,贪官污吏一个吃的肥头大耳的,但是基层的财政几乎是捉襟肘见。
这样的情况之下,下水道不被维护,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而章旷这一段时间,就在做这一件事情。
要知道福寿沟规格很大,能容一人一马并行,甚至某些节点还能多容纳几十人。
为了排水问题,福寿沟很多地方,潜出了赣州城墙之外。
不过章旷一一排查之后,发现大多少福寿沟,可以容纳士卒行走,但是想通过大规模军队,却是不要多想了。
唯独有一条,似乎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在兼顾排水功能的时候,也有意扩大的规模,能让士卒鱼贯通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福寿沟并不是全程都在地下的,而是时伏时潜,依据地势而行。很多暗沟出了赣州城之后,潜行一段距离之后,就变成了地面上的明渠了。
唯独这一条沟,出来城南数里之后,才冒出头来。直接汇入贡水之中。
数百年过去了。北宋年间修建这一条暗道的目的,已经不可考了。
但是在章旷发现其有运兵的可能性的时候,就立即打起了突围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