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张轩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罗玉娇已经在一盏油灯之前等候了很长时间。见张轩,立即起来说道:“张郎,这袁时中有没有难为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

其实按罗汝才的本意,是

不希望罗玉娇跟着张轩来小袁营之中的。

毕竟罗汝才虽然不觉得袁时中即便是与义军翻脸,也不敢杀他女儿,但是乱世之中,什么事情也说不定的。不过,罗玉娇力争,她才不想与张轩分开,故而坚持过来。

“袁时中没有为难我?”张轩说道:“反而想拉我秉烛夜谈。我因为想起,故而退了。”

“呸。”罗玉娇的脸色在灯光的照耀之下,分外的明媚娇羞。“谁要你想啊?”

张轩心中一动,将罗玉娇揽在怀里,说道:“哎,袁大哥如此对我,反而让我有一些过意不去。”

“张郎坦坦荡荡做人,不存害他之心,又有什么好过意不去,不过,无事献殷勤,张郎却要多存个心眼。”罗玉娇说道。

张轩心中顿时打开心结。心中暗道:“不错,对曹营而来说,并没有加害袁时中的必要,因为有闯营大军在侧,即便向小袁营下手,也未必能得了什么好处,而袁兄,或许也是因为曹营,对我有交好之意,我当以本心交之,他日即便刀兵相见,俯仰不愧于人,又何必不好意思。不过是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而已。”

乱世之中,要没有这分决断与狠劲,根本无法混下去。

张轩这样想,也就放下心思了。

第二日,袁时中再次请张轩过去。两人并马而行,讨论兵法。袁时中甚至还着手整顿小袁营,从安营扎寨,行军次序,甚至分派训练,等等,让小袁营正规化,甚至还颁布军令,分别老弱,将小袁营如同曹营,闯营一样安排起来。

如此一来,小袁营整体形象焕然一新,至于战斗力如何,还不得而知,不过看起来却有几分今非昔比。至少,营盘扎的结实不少,不是千余骑兵,就能够踹营了。

甚至袁时中也学着张轩所部的样子,抽调各部精锐之士,按张轩的训练方式,训练三五千精锐之士。只是时间太短,现在还看不出成色如何。

只是,从归德到开封,本就不是太远,虽然中间耽搁了不少时日,大军分兵数路,在开封城下汇合的日子也即将到了。

城头上只能看见,无数兵马不知道分成多少队,从四面八方而来,有一种汹涌澎湃之感。前队刚过,后队就来,只见烟尘掀起,根本不见烟尘落下来。纵然开封城高池深,但也有一种风雨飘摇直感。

从城头上往下面看,根本看不清楚多少人,也无法去数多少人。开封城外探马所报的,根本不是义军来了多少人,而

义军有多少里。

这个里不是距离单位,而是数量单位,所说的就是义军大营占据了多少里。义军三座大营并立。

闯营在阎李寨,曹营在横池铺,小袁营在开封之北,应城郡王花园处下营。即便是人数最少的小袁营,大营也占据了数里之地。三座大营都距离开封城十几里,相互呼应,都是精锐居中,附从居外。

大明崇祯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数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逶迤而来,除却北边滔滔的黄河之外,开封城下,具为义军,三营分立。

第三次开封之战,这才真正的拉开序幕。

这一战,是官军与义军的大决战,胜则义军就能进入战略进攻,进而席卷天下。而若败,则从崇祯十四年逐渐营造出来的胜势,就会被生生打断,即便李自成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一次东山再起。

这是一场,双方都输不得大战。每一个失败者,几乎倒要付出退出历史舞台的代价。

故而李自成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违心拉拢小袁营,就是最大几率增加占据的胜算,如今闯营,曹营,小袁营,三营联合,战兵十万以上,附从在百万之上,可以说是整个中原地区最大的军事力量。

即便是放眼天下,也只有辽东鞑子主力,以及已经覆灭在松山的明军主力,有如此声势了。

甚至大明朝廷,在中原大地上,即便是扫地为兵,也未必能集结出一支如此精锐的主力大军。

强弱之势,依然很明显了。整个天下士绅的眼光也都放在开封城下,开封一城系中原得失,中原得失系天下得失。开封城得失,直接关系到大明存续。

开封在,义军在河南再兴旺,也有一种处处掣肘的感觉,如果开封一下,河南人心转化,恐怕河南之地,对于大明,就是敌国了。

就在义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开封城中无数探马,也向四面八方告急。

朝廷也是震怒。

崇祯皇帝更是说决不能失陷周藩。大明朝廷松山之战,损失大量精锐,在鞑子蠢蠢欲动,随时可以破口的同时,九边抽不出兵力来。但崇祯皇帝的督促,令各路人马入援开封,积极应对。

从地图上看,似乎是义军围住了开封城,而官军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又包围住义军的样子。而每一支赶过来的军队,都是大明在松山之败后的仅存的家底了。

正是:八方风雨会中州。

第一章决河之意

兵临城下的第一天。开封内外风平浪静。

除却义军与官军斥候之间,有一些友好而坚决的问候之外,大队人马没有交战的意思。似乎存有默契。

不过,双方没有大大出手,但都在暗自调兵遣将,商议对策。

阎李寨之中。

阎李寨是一座大村寨,顾名思义,这个村落之中,是由阎家与李家两大家族把持着,不过中州大乱之后,原本的阎家,李家都被雨打风吹去,不知道流落在何方,只剩下这寨子,依然被冠以阎李之名。

阎李寨的寨墙坚固的就好像是一座小县城,这也是李自成要选择这里做为自己驻扎之地的原因所在。而阎李寨之中,最高大的建筑物,就是李家祠堂。

千里白骨》小说在线阅读_第2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生明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千里白骨第2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