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正在屋子里说话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杨九娃立刻大惊失色:“肯定是刘军长后悔了,又派人来抓我们!李明秋想不到你也落井下石,当了刘军长的帮凶”!
李明秋稍微思忖了一下,说:“杨兄你先别忙下结论,容李某出去看一下究竟”。
想不到杨九娃竟然把枪掏出来顶在李明秋的脑袋上,一脸痞相:“杨某今日活到头了,想拉一个人垫脚,李明秋我今日总算看清了你的面目,要死咱俩死到一起”!
李明秋嘿嘿笑着,一点也不怯惧:“杨九娃你别狗急跳墙、杯弓蛇影,咱俩一同前去开门,如果是刘军长来抓你,你先将我一枪崩了,行不”?
杨九娃疑惑着把枪收起,这时疙瘩开言了:“大哥,李兄不是那样的人,不要伤了弟兄们之间的和气”。
这时,大门吱一声开了,听见院子里郭麻子的说话声:“杨兄走了没有?郭某特意赶来送行”。
原来,满香听见上屋子闹事,自己起来亲自打开大门。大家想不到郭麻子突然出现,全都哗然,杨九娃更是感觉不可思议,问道:“刘军长怎么会放你出来”?
郭麻子哀叹一声:“我跟你不同,我是军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刘军长让我来送送你,借以消除相互间的误会。另外,我的两个警卫员暂时不能回去,担心那些老兵见我没有回来,无端猜疑,引起哗变”。
可是杨九娃还是要走,他担心夜长梦多,刘军长临时变卦。一行人来到东城门前,李明秋把刘军长亲自开的路条让卫兵看过,守城的卫兵不敢怠慢,立马把城门打开。杨九娃不由分说,挽起郭麻子的胳膊,想把郭麻子拉上他的战车。郭麻子奋力地甩脱杨九娃,还是那句亘古不变的老话:“宁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杨九娃哀叹一声:“郭兄呀,你迟早有后悔的时候”!
李明秋嘱咐守城的卫兵暂且不要关城门,他想再送杨九娃一程。大家来到东门外的骡马大店,各人牵出自己的坐骑,杨九娃回头向李明秋道歉:“李兄,对不起,刚才杨某错怪了你”。
郭麻子嗔怪杨九娃:“杨兄呀,你这火爆脾气也得改改,你今晚能顺利出城,多亏了李兄”。
几个人翻身上马,在马上向李明秋、郭麻子抱拳告别,一片薄云遮住月亮,满世界混沌一片,马蹄声渐远,李明秋突然对郭麻子说:“郭兄呀,我猜刘军长嫌你是个累赘,想把你一脚踢开,奉劝你还是要处处留意,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
郭麻子哀叹一声,说他早都明白刘军长的用意,不过他只有留下来,才能保全杨九娃安然无恙:“你想想看,如果我们两人一同逃走,刘军长岂肯善罢甘休”?
李明秋一想也是,不过他还是安慰郭麻子:“我想我那个亲家也不会把你怎样,郭兄在凤栖活得还是有些人气,刘军长要将你断然处置,对他不利”。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十字路口,郭麻子的两个卫兵已经等待在那里,于是两位生死之交互道一声珍重,在十字路口分手。
第二天早晨刘军长还在睡梦之中,卫兵进来将刘军长叫醒,说官邸外来了几个老头子情愿,他们声言要见刘军长,带头的老头还是那位十二能。
刘军长一边穿衣一边在想:这阵子好像凤栖没有什么大事,这十二能请的哪门子愿?不过刘军长还是有些亲民倾向,不论谁来访问他都热情接待,刘军长让卫兵把情愿的几个老头子带到他的办公室稍等片刻,他洗完脸马上就出来接待。
十二能已经来过这里几回,对刘军长这个人非常熟悉,他看见刘军长从里屋出来,没有任何寒暄,便直接诘问:“今天早晨满凤栖县城传出了一道新闻,说刘军长已经将郭麻子团长羁押。这个消息可否属实”?
刘军长略感惊讶,昨天晚上才发生的事,今天早晨就传遍了全城。看来这人心不可欺,正如李明秋所说,郭麻子在凤栖城里活得还是有人气。十二能问得直接,刘军长回答得干脆:“郭团长在我这里不假,不过我并没有将他羁押,而是考虑到郭团长年事已高,想把他的职务变动一下。这是军务,不容民间干涉”!
十二能一生活得刚直不阿,什么样的大官都见过,一点也不怵官家,他站得端直,瘦骨嶙峋,昂然一身正气:“可是今早凤栖县已经家喻户晓,大家奔走相告,传言不断,说刘军长要将郭麻子就地正法,我等前来求情,郭团长乃抗日英雄,希望刘军长三思而后行”。
正在这时郭麻子从门外进来,这些老人来替郭麻子求情他已经略知一二,郭麻子面朝十二能和几个老人作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郭某不才,愧对乡亲们厚爱。刘军长不是那个意思,希望大家不要瞎猜”。
这里刚刚把凤栖县的几位元老送走,只见一队小学生唱着抗日的歌曲、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情愿,学生们排着队站在刘军长的官邸前,伸出小小的拳头高喊:“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反对内耗”!
小学生们只有十来岁,这些口号肯定是老师教他们喊的,他们可能还不懂得其中内涵,一张张稚嫩的脸上现出天真无邪。刘军长的内心里滚动着炙热的熔浆,转瞬间就要爆发,这简直驴头不对马嘴,解职一个团长竟然遇到了这么大的阻力!静思之,这里边没有什么阴谋,全是民间老百姓爆发出来的热情,原因也很简单,郭麻子抗日有功,那场失败的东渡黄河及大地提升了郭麻子的人气。刘军长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就坐,任由学生们在门外高喊口号,他喊来了勤务兵,让勤务兵去杂货铺子买来了一袋子洋糖,给每个学生散发了几颗,对学生们说:“你们回去吧,在教室里好好复习功课,老师们留下。
这些老师们几乎全都来自沦陷区,满怀报国热情,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刘军长要将抗日英雄,杨虎城将军的老部下郭麻子处置,于是集结起来,带领学生们来情愿。老师们对杨虎城将军心怀敬仰,对那场长安兵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郭麻子东渡黄河打日本在凤栖家喻户晓,凤栖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凤栖人对外族入侵嫉恶如仇。
卫兵进来,准备给这些老师们泡茶,刘军长一摆手,打发卫兵出去,然后毫不客气地对老师们说:“吾乃一介武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有种的在战场上跟日本人刺刀见红,别在这里干扰军务!你们都给我出去”!
老师们看刘军长凛然正气,一个个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应对,但是他们也不走,还想把事实的真相弄清,这时,一个年纪大点的老师说:“我们只是恳请刘军长手下留情,别对郭团长——”。
刘军长站得笔直,对这些秀才们不屑一顾:“怎样处置郭团长是军务,你们无权干预”!
老师们灰溜溜地离开了。当年凤栖才有一所小学,只有那么几个老师,他们没有强大的后台支撑,对刘军长的气魄还有些敬畏,那场学生情愿的闹剧迅速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