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又被重新打开,首长在警卫员的带领下进来,首长还是带着笑颜,坐在窑洞里唯一的一张椅子上,说话还是那么和蔼:小李,我们知道你误会了,可是我们不得不对你采取严厉审查,因为据我们观察,你们昨天骑来的是两匹战马,这两匹战马引起了我们的怀疑……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妍止住了哭泣,她说,战马是舅舅的,舅舅是国民党的团长,舅舅支持她来延安。
首长说:你所反映的情况跟年贵明反映的一样,但是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调查,战争年代必须提高革命警惕,不能让阶级敌人钻了空子。
李妍激动起来:我要见年贵明,既然你们不信任我,我就回家!我想我爹,想我娘。
首长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于你的审查我们很快就会得出结论,希望你暂且受一点委屈。
田中被授予少校军衔后,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职业军医,他开的那间药铺彻底关门。每天穿着中国的少校军服在中国的军队里,为中国的军人服务,田中心里的那种扭曲难以承受。他始终认为那个对他行刺的人还在凤栖城里蛰伏着,说不定那一天还会卷土重来,不把这个人挖出来田中寝食难安。
突然间瓦沟镇发生了命案,刘师长去瓦沟镇平息民怨时没有带田中,验尸官仍然是中国的医生,田中知道它虽然身居少校的高位,但是那是一个虚职,除过能拿到相应的高薪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看他的住所和办公地点戒备森严,田中心里愈加空虚,感觉中他已经成为刘师长手中的玩偶。
大年初一的中午,凤栖城几乎所有的饭馆商铺关门歇业,惟有药铺照常开门,当然还有那些卖小儿玩具的小商贩,他们瞅准了孩子们手里的压岁钱,当年小儿玩具最多的就是那些造型奇形怪状的陶俑,唐僧师徒四人久盛不衰,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
那天中午卢秀蓉想到娘家转转,另外她想为女儿带回几件陶俑玩玩,田中说我跟你同去。这句话令卢秀蓉大为感动,出门时门口站岗的警卫向田中两口子敬礼致意,紧接着立正报告:报告少校,为了您的安全,请您稍等,待我们请示卫队长为您安排贴身卫兵。
田中有点不耐烦,想顶撞警卫几句,卢秀蓉对丈夫使了个眼色,田中这才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说:那好吧,我等一会儿,你们快点。停一会儿护卫他们的贴身卫兵来了,凤栖街上大人孩子驻足观看,想不到一个日本医生出门时竟然带着护兵,老百姓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看那架势倒好像是田中两口子被卫兵押送。
来到西门外的陶器作坊,看那烧制陶器的罐窑大年初一仍然浓烟滚滚,原来一个长安客商订做了卢师傅一大批陶艺,卢师傅日夜赶制,大年初一也不停歇。
岳父岳母对于女儿女婿的到来不冷不热,特别是看到田中身后还带着两个卫兵,心里感觉极不舒服,卢师傅只对女婿打了一声招呼,便忙自己的活路,岳母抱起孙女亲了一口:问道:你们吃了没有?
好似皇妃省亲,娘俩连一句亲热话也没有,卢秀蓉眼圈微红,从衣服兜里掏出一把银元,给几个弟妹发了年钱,然后说:她想给女儿挑选几件玩具。弟妹们一听姐姐这话非常热心,带着姐姐来到专门放置烧好的陶艺的一处闲置不用的罐窑内,帮助姐姐挑选,田中也兴致极高,一边挑选一边品评。
其实,不论肤色民族,人对艺术品的感受竭尽相同,田中受那些陶艺的感染,暂时忘记了心里的不痛快,陷入一种对于艺术的陶醉之中。
秀蓉在陶艺旁边蹲得久了,猛然间站起来,感觉头晕目眩,紧接着下腹剧痛,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当年凤栖没有看妇科病的西医,中医在妇科方面还比较拿手,田中对两个卫兵喊道:快、赶快请祁先生!
少顷,祁连玉先生慌慌张张赶到,一看就马上说:夫人临产了!现在找接生婆已经来不及了,我来帮贵妇人接生!
在当年凤栖男人接生是一大忌讳,可是祁连玉先生全然不顾,救命要紧!他扶卢秀蓉平睡在炕上,刚褪下裤子,马上就能看见婴儿的头,秀蓉娘也顾不了许多,在旁边帮忙,随着一声哭叫,一个男婴诞生。
三日后田中在卫兵的护卫下来到济世堂药铺,他专程来答谢祁连玉先生,顺便请祁先生到家里一叙。
凤栖习俗,家里喜添新丁乃人生一大幸事,富户人家三日后定当冲喜,这一天大摆筵宴,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上门贺喜,有的人家请几个戏子来清唱,有的人家干脆请一台家戏。那一年县里的戏班子刚在瓦沟镇遭劫,替田中帮忙的司仪便建议田中请一台家戏,田中嘱咐司仪,一切按照中国的习俗行事,怎么为孩子冲喜完全听司仪安排。
当然,去庙里为儿子“寄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只要家里生了男孩,无论穷富人家都要去庙里给孩子“寄身”,就是把孩子的身子寄托给神仙,孩子满十二周岁时又去庙里把孩子的身子赎回,俗称“赎身”,赎身跟寄身一样都要给庙里的神仙进贡,有钱人家的贡品五花八门,无钱人家蒸一盘花馍,花馍俗称“花贡”,花贡一般端在木盘里,凤栖街一般把儿子寄身在仙姑庵,进庵后先把花贡献在香案上,然后焚香叩拜,这时,何仙姑就会把一段绾成富贵结的黄缰绳带到儿子的脖子上,黄缰绳无论贫富贵贱都一样,是用黄缎带拧成的麻花状的绳子,但是绳子上带的饰品却不尽相同,金、银、玉、石皆有,富户人家给孩子戴金麒麟、玉麒麟的全有,一般人家戴银饰品,最常见的就是银项圈,项圈直接戴到孩子的脖子上,满十二岁时才取下。当然,还有的人家给孩子戴不起银项圈,便给一枚银元上穿个孔,用黄缰绳穿起来戴在孩子的脖子上。
别以为戴石头饰品的全是无钱人家,有钱人家也带。特别是老来得子,俗称稀罕,给娃戴个石锁,把娃的命“锁住”,为的是不让孩子生病、不遇意外。
卢师傅对田中有一种深深的成见,可是对自己的女儿却怀着深深的父爱,早在秀蓉怀上第二个孩子以后,卢师傅就托付长安来订做陶艺生意的客商,为自己未来的外孙制作了一只金锁,他知道田中那个海兽(骂人的土话)不懂中国的习俗,便在暗中为女儿做一些准备。
一般去庙里给孩子寄身是在满月那天,富户人家有点急不可耐,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便在冲喜那天把尼姑请到家里给孩子寄身。司仪也如法炮制,把何仙姑请到田中家里为孩子寄身,只见秀蓉娘从怀里掏出一枚黄橙橙的金锁,何仙姑用黄缰绳把金锁穿起来,戴在孩子的脖子上。寄身的仪式完成之后,宴席开始,司仪首先安排孩子的外公、舅舅入席,然后把给孩子接生的祁连玉先生请上次席,旁边铁算盘、李明秋、赵吉仓作陪。祁连玉要让铁算盘上座,铁算盘摇手,说:接生婆坐次席,这是规矩。刘师长瓦沟镇回来,带领着他的部下按照职衔入座。随着一声开场锣鼓响起,家戏开演了,大家一边喝酒一边看戏。
可是赵吉仓先生却显得心不在焉,他看见田中院子内靠院墙的那颗槐树被伐倒了,院墙用高高的铁丝网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