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常在江湖上混的人,李明秋岂能看不透田先生的心理?婚姻是道紧箍咒,一旦钻进去就身不由己,田先生越是装得满不在乎李明秋就越怀疑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可是李明秋绝不会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田先生是个财神,给药铺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只要田先生答应结婚,起码短时间内他不会离开凤栖,反正走一步看一步,谁也把这情势看不到底。于是李明秋也把酒杯端起来,跟田先生碰杯,喝完酒后李明秋面对叔叔说:田先生的这件事还要叔叔多跑腿,前些日子你说过西沟畔烧瓦罐的卢师傅有一个女子长得可人,麻烦叔叔利用闲功夫跑一跑腿。

其实这件事叔侄俩在私下里已经商议了几回,这阵子见侄子李明秋提出来,铁算盘即刻非常爽快地答应。那田先生又面对铁算盘抱拳作揖,显得非常江湖味:叔吔,贤侄的事就烦劳大叔多在心。那铁算盘也是个爱戴高帽子的主儿,一见田先生第一回叫他“叔”,兴奋地有点飘忽,摇头晃脑地说:没问题,田先生的事包在老叔身上,卢师傅那个女子呀你一见保证欢喜,那个脸蛋呀仿佛上了一层釉色,那个水灵呀仿佛早晨的小葱,那个身架呀仿佛风摆柳……一直阴沉着脸,没有说话的郭善人吭一声笑了,这铁算盘拿出了做小生意的那一套本领,能把一苗针说成一根金条,一个烧瓦盆的能有什么好闺女?不过他看田先生非常兴奋,心想这件事与己无关,看看热闹而已,于是也不住地点头,是呀是呀,老李叔看上的女子保证好得不得了。

第二天下午药铺关门后铁算盘便带着田先生来到西沟畔,两人假装闲转,来到制作瓦盆瓦罐的作坊,田先生一到那里即刻就被那一整套制作工艺迷住,他蹲在软馍面前,看那泥巴在软馍的手里好像有了灵魂跟生命,那一件件陶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那些造型千奇百怪,难以想象这是出于一个脑残人之手,中国有句古话,天生我材必有用,看样子那软馍在这里找到了发挥才能的用武之地。这时,一个身穿花格子老布衣服的女子出现在作坊,铁算盘用胳膊肘子捅了田先生一下,田先生被那些陶艺感染,专心致志地陶醉在艺术的创造之中,没有领会到铁算盘的意图,铁算盘又捅了一下,田先生才有所醒悟,他抬头看了那女子一眼,论长相也还能说得过去,机敏中透出一种灵秀。田先生在想,出自陶艺世家的女子肯定也懂得这门艺术。回来的路上铁算盘问田先生:你看那个女子咋像?田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试着给咱说说,看人家的大人愿意不。

那卢师傅本身儿女也多,把给女儿寻对象看得很淡,一见铁算盘前来说媒,自然满口答应,只是在索要财礼方面有点心沉,卢师傅说,他的日子过得艰难,养活这么多儿女也不容易,因此女方索要两份财礼,当年在凤栖一份财礼二十四块银元,两份财礼就是四十八块银元。

铁算盘知道田先生不是攒钱的主,挣俩银钱顺手花完,于是从卢师傅那里回来后先找侄子李明秋商量,李明秋没有皱一下眉头,一口应承。

田先生的婚礼在当年的凤栖街上还算得上隆重,新房就布置在李明秋家的西厦屋内,一乘轿子抬着新娘子在凤栖街上转了三圈,然后在李明秋家的院子门前落轿,田先生披红带花,按照凤栖的习俗掀开轿帘,把新娘子从轿子内抱出来,然后踩着红地毯走到院子内拜天地,拉枣刺的人连说带唱(当地习俗),给婚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鞭炮响来花轿落,女婿向前把头磕,掀开轿帘双目看,轿内坐着女婵娟……一群孩子前呼后拥,争抢婚礼司仪撒下的喜糖。由于是看病先生结婚,凤栖街的人家差不多全都送了礼,李明秋家的院子太小,便把婚庆的喜宴包在叫驴子酒馆,叫驴子酒馆也安排不下那么多的客人,于是沿着南北街道搭起了宴客的席棚,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划拳猜令声响成一片,皇上结婚也没有这么热闹。

新媳妇名叫卢秀蓉。第二天娘家来接秀蓉回门,秀蓉回到娘家搂住亲娘就哭,说她死也不想回去了,那个男人禽兽不如。

一夜之间,小小的凤栖县境内,住进了十万大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以后,蒋委员长亲临长安,把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调往陕北,欲借共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歼灭共军,于是,凤栖就成为国民党歼灭共军的前沿阵地。

据凤栖县志记,当年凤栖城内只有两千多人口,全县也只有四万多农业人口,四万多人的小县一下子涌进了十万大军,其他的不说,光吃饭就成了问题。好在当年凤栖至长安的简易公路已经修通,军队所需的粮食全部从关中拉运。郭麻子遵照杨虎城将军的命令,把部队由凤栖撤回瓦沟镇,凤栖城防交由东北军管理,郭麻子的官邸临时改为张学良将军的军部。

历史上,凤栖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好客是凤栖人的天性,面对这一支失去家园的部队,凤栖人显示了最大的热情。他们没有政治倾向,不懂国民党跟共产党为什么要打仗,但是他们知道一个最基本的真理,无国哪有家!东北军初到凤栖那阵子,纪律可谓严明,士兵大都驻扎在城外,城内除过张学良将军的军部以及少量的警卫部队,基本上见不到军人,开始时部队风餐露宿,营以上领导才住帐篷,后来士兵们自己动手挖土窑洞,赶上冻以前全部住进窑洞里边。即使现在你偶尔到凤栖野外散步,仍然能见到当年东北军住过的一排排窑洞。

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干扰,凤栖城内商业活动照旧,城外老百姓照旧种庄稼,很少见到当兵的到城里来。只能听到军营里兵们的歌声,那“九一八小调”如诉如泣,过了不长时间,全凤栖人都学会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哪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其实张学良将军并没有在凤栖居住,凤栖的军务由一位姓宋的军长统领。那一日凤栖突然全城戒严,城外的士兵沿公路站立两边,人们以为张学良将军将要到来,凤栖城的老百姓显得紧张而兴奋,大家都想一睹少帅的风采。太阳快落时只见一队人马从驴尾巴梁下来,走在前边骑马的将军神采奕奕,看样子非同一般,宋军长带领着全体军官出城迎接,郭团长率领着他的部队负责护送,叫驴子酒馆内坐满了看稀罕的闲汉,有人突然指着前边跟宋军长同行的将军喊道:那就是阎长官(锡山)!

原来,那天郭团长突然接到命令,通知他火速到黄河渡口去迎接一位将军,并且把将军负责护送到凤栖县城,不得有误!郭团长率部赶到黄河渡口时,只见对岸岸边横着一艘渡船,郭团长知道这里的渡口从来没有渡船,看样子这个将军非同一般,几个会凫水的士兵游过对岸,给船头拴上一根粗粗的绳索,然后像纤夫那样拽着绳索一起使力,把渡船横着拽过对岸凤栖这边。船上下来一位将军跟十几个警卫,郭团长没有见过这位将军,凭感觉他知道这就是阎锡山。

阎锡山将军只在这个渡口渡了一次黄河,却专门为此次出行打造了一艘渡船,从此后这个渡口背客渡河的历史暂时告一段落,黄河的两岸多了纤夫这样一个职业,客人坐在船上渡河,河对岸的纤夫便拽着绳索把船拉过对岸,对岸的客人渡河,这边的纤夫便拽着绳索把渡船横着拉过来,这样的渡河方式一直延续到一九四二年日本鬼子的飞机将这艘渡船炸沉。此系后话,我们以后再谈。

黄土高原上的寡妇村》小说在线阅读_第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来日无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黄土高原上的寡妇村第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