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杨九娃带领着他的骡马赶脚队路过凤栖,也听到了倭寇占领沈阳的消息,当下打点了三百银元送到郭团长的官邸,郭团长问道:年兄,你这是什么意思?杨九娃答道:听说你们要开赴前线跟倭寇打仗,这三百银元略表爱国之心。郭团长苦笑:谁说我们要开赴前线?根本没影的事,这几天前线传来的消息不妙,咱们中国的军队节节败退。听说蒋委员长不让东北军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剿灭“共匪”是国内的大事,把精兵强将全部调往江西。打倭寇不可能,极有可能调往陕北去跟刘子丹谢子长作战。

杨九娃说:我对你们的“**”、“共匪”不感兴趣,最热心去打东洋鬼子。无国哪有家?人家都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还在窝里斗,也不知道蒋委员长咋想,假如亡国了,他给谁当委员长?郭团长说:莫谈国事。这三百银元你暂时先拿着,我需要时来取。放到我这里就不保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了军饷。反正咱走一步看一步,也不知道这时局怎样发展。杨九娃说:既然拿来了就不能再拿走,这三百银元你想怎么用都行。要是打倭寇郭兄就招呼一声,杨某说不定跟你同去。以后这条道上杨某可能要走到底,还望郭兄让你那些盘查的士兵不要过于为难杨某。郭团长吩咐勤务兵上几个好菜,不要人作陪,他跟杨兄喝几杯。

天黑时杨九娃从郭团长的官邸出来,迎头碰上李明秋。李明秋邀杨九娃到他家坐坐,说有两个老朋友在家里等他。杨九娃虽然来凤栖许多回,但是还没有去过李明秋的家,心想既然来了就去他家走走,两人相随着走进李明秋家的上屋客厅,看见烛光下两个熟悉的人影,那两人一见杨九娃即刻站起身,对杨九娃抱拳致意:杨兄,黄龙山一别数月,最近生意可否兴隆?杨九娃还礼:敢问二位老弟从何而来?二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我们谢掌柜(谢子长)让我们传话,感谢杨兄上一次鼎力相助,把那批枪支运到陕北。

停一会儿管家上茶,李明秋故意回避。杨九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说:生意人不谈政治,但是杨某心里疑惑,恕冒昧问一句:二位可是共产党?

两人同时对杨九娃抱拳:实不相瞒,我们就是共产党派来的,谢掌柜询问杨兄可否有意加入我们的队伍?

杨九娃正色道:你们胆子真大,我跟郭麻子是拈香弟兄,你们都不害怕我把你们捆起来邀功?

两人笑答:杨兄绝不是那种趋炎附势之人。国难当头,正是大丈夫用武之时,杨兄此时若不出山。岂不埋没了自己?

茶水喝干了,杨九娃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说:杨某对政治不感兴趣。杨某做生意路过贵方地盘,还望网开一面。

二人答:那当然。接着压低了声音,问道:目前正有一单生意,杨兄有没有兴趣?

杨九娃警惕道:是不是又让我们给你们往陕北运枪?

二人毫不隐讳:正是。

杨九娃思忖良久,然后回答:生意人认钱不认人,给钱就做,这可是把脑袋提到手里干的营生,钱给的少了不去。

二人说:赶脚的报酬可以商议。

杨九娃又喝了一口茶,然后问道:咱们已经见面几次了,能否告诉我你们二人姓名?

个子稍高,脸上胡子较多的说:我姓张,弓长张,叫张三,个子稍矮的说:我叫牛二。

杨九娃笑道:这不是你们的真名实姓,不过我也没有必要知道你们的真实姓名。这名字好记,张三牛二,运一支枪能付给我多少脚钱?

张三说:你是顺道稍脚,不影响你从内蒙运货,一支枪六块银元。

杨九娃不加思索,桌子一拍站起来:咱们成交。怎么付款?

张三说:开始预付三成,货到全部付清。

杨九娃问:走山路还是走官道?

牛二开言:杨兄如果认为官道不会出事,就走官道。不过我们感觉还是走山路保险。

杨九娃说:这种生意不能久做,我们只做一趟,下一趟你就另外雇人。具体事宜你们跟李明秋商议。说完,抱拳告辞。

在长安二府庄装上回路货,杨九娃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官道。走官道不要人背,赶上骡马一路向北,看沿路的盘查果然严厉了许多,每到一个关口杨九娃就走在前边,先给那些盘查的官兵打点一些财物,盘查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手一挥算作过关。这一天走到三桥(地名),再向北走就到了凤栖地盘,看见那些盘查的换了人,杨九娃心想天下没有银钱买不通的鬼门关,于是就骑上马,大大咧咧地走在前边,可是那一天遇到鬼了,那个盘查的军官看样子顶多是个连长,软硬不吃,硬要把马驮子抬下来检查。马驮子上装得全是枪支,这一检查不是全都露馅?杨九娃磨叨了半天,看样子过不去了,手一挥,指挥楞木和疙瘩硬冲过去,那些土匪们个个身怀绝技,设卡的官军根本就不是对手,杨九娃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指挥大家全都朝天放枪,那些官军一看这些赶脚的有枪,也就不再追赶,立马派人到前边哨卡通报,心想你过得了这一关过不了下一关。谁知下一关就是凤栖地盘,郭团长接到通报后即刻赶到交口(地名)哨卡亲自迎接杨九娃。

杨九娃远远地看见了郭麻子,清楚郭团长已经接到了通报,他不想给郭团长加楔(土语,意思是添麻烦),于是故意朝天放枪,郭团长稍一思忖,即刻明白过来,也指挥士兵朝天放枪,双方把枪打得火热,却互不伤人。杨九娃过了交口掉转马头,上了驴尾巴梁进了黄龙山。

李明秋请来的西洋医生自称姓边,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看不出跟汉族人有什么区别,要不是玻璃窗子上贴一张膏药旗,大家也不知道他是日本人。西洋人把先生不叫先生,叫“医生”。十二能说,叫医生是对的,叫先生不对。可是凤栖人把诊脉看病的叫先生叫了几辈子,猛然间叫“医生”还有点绕口,反正是个看病的,叫啥都一样。

边先生为人随和,凤栖人都习惯叫老边。开始时大家还有点不相信那西洋药片片有啥奇效,有病还习惯吃中药,有些人让中药吃烦了,偶尔间买些西药吃吃,往往收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效果,时间一久大家慢慢地对那些西药片子习惯了,感觉有病吃西药省事,特别是拉肚子感冒,吃一点西药准有效。找边医生看病的人也多起来。中医坐堂先生姓钱,大家习惯叫钱先生。边先生跟钱先生同住一屋,看样子两人关系融洽,相处和睦。

“九一八”事变后,边先生把玻璃窗子上的膏药旗用刮刀刮去,自称他也是中国人,早年到西洋留学。凤栖人也不介意,你是那里人关系不大,只要你干的行当对凤栖人有益就行。

黄土高原上的寡妇村》小说在线阅读_第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来日无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黄土高原上的寡妇村第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